(资料图)
安徽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有省人大代表建议推动城市水安全专项建设模式并在全省推广。安徽省住建厅最新答复表示,将强化城市生命线工程系统应用,提升“源-网-站-河(湖)”等排水设施精准监测预警能力,把县(市)城市易涝点纳入监测范围,发挥信息技术在汛期排水防涝中的作用。
城市内涝治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安徽省住建厅高度重视城市内涝治理工作,围绕建立“源头减排、管网畅排、泵站强排、河湖蓄排、信息控排、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不断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目前,全省正系统推进城市内涝治理,积极做好内涝防范应对。
入汛以来,省住建厅会同省气象局发布城市内涝预警信息多次,督促相关单位加强协调联动,及时防范应对。实行汛情一日两报制度,及时掌握城市雨情、水情、灾情处(置)情况,针对城市出现暴雨内涝,第一时间赴现场核查分析,交办整改并跟踪督办。
按实战要求,指导各市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应急预案,并明确预警等级、部门职责、响应措施等,汛期按照最高级别预警、最高级别响应的顶格模式,强化红色预警条件下“关、停、转、控、守、联”等措施。
下一步,安徽将强化城市生命线工程系统应用,在城市生命线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在所有市县全面推进城市生命线二期工程建设,加密16个市排水监测设备,提升“源-网-站-河(湖)”等排水设施精准监测预警能力。同时,将县(市)城市易涝点纳入监测范围,发挥信息技术在城市排水防涝管理中的作用,形成覆盖省、市、县的城市排水防涝信息调度体系。
此外,全省还将加快排查整治城市排水防涝系统薄弱环节,重点是排涝通道、泵站、排水管网、雨水口存在的过流能力“卡脖子”问题,雨水排口受淹、顶托造成排水不畅问题,雨污水管网混错接、排水防涝设施缺失、破损和功能失效等问题,排水分区不合理及应对降雨能力不足问题。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