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解放军广州军区陆军第41军121师担负战役穿插任务,克服艰难困苦,经过3昼夜急行军,冲破越军设置的重重阻击线,顽强插到高平以西的班庄、董赛、809高地地区,切断了高平通向原平的公路,并建立了对内对外正面,配合军区主力合围歼灭高平地区之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踞守高平地区的越军步兵346师遭到我军严重打击,但仍坚决抵抗,双方进行了反复争夺。在高平以北的河安、安乐地区,我第41军123师沿公路推进,同越军连续激战,进展艰难。2月20日,奉军首长命令,插到高平西侧的121师派出步兵361团,由团长时光银、政委马安荣,以及加强该团指挥的副师长彭福信带领,迅速北上至安乐地区,归第41军前指指挥,协同123师部队攻击河安、那怀一带的越军防线,尽快打通道路。
其时步兵361团经艰苦穿插,未及休整,3个步兵营分散于三处,来不及收拢组织,不得不仓促出发,以电台密语为号,指令3个营分别北上,进至安乐再会合。其中,团长时光银、政委马安荣、副师长彭福信率团指挥所、直属机关与步兵2营为一路,从809高地出发,沿山区丛林连夜赶路。沿途虽无越军主力部队,但小股散兵和民兵有很多,他们熟悉地形,擅长游击战,配备较多武器弹药,狡诈灵活,对我军威胁很大。
2月21日凌晨,团指这一路进至那吕村附近,遇到越军一部伏击。当时天色黑暗,战斗激烈,走在先头的2营边打边冲,逐渐与团指和机关人员拉开了距离。先头4连在进至北朗村口公路时又与越军遭遇,被敌火力拦阻。4连无法前进,遂边打边撤向东改走小路继续穿插。为掌握前卫营,政委马安荣和团参谋长蔡义幸前出了解情况,后跟随2营主力绕道前进。这时,团长时光银、副师长彭福信带领的警卫排和团指机关人员听到前面枪声大作,因情况不明,遂停在原地等待,以致与2营被隔开。后来团指发现没有跟上2营,也与1、3营联系不上,只好带领直属队单独前进。
21日拂晓,天降大雾,团指带直属队在2营后边行进,一路摸索而行。先头2营进至谢牢河边,毫不犹豫涉水过河,继续向北前进2公里至一个高地停下休整,等待团指和机关人员跟上来。当团指一队进到谢牢河南岸时,时光银命令队伍停下稍行休息,然后开设电台联络各营。此时团指与1、3营仍然联系不上,与2营能保持无线电联系,但双方互相弄不清位置。时光银、彭福信和几名参谋一起对照地图进行研究,从图上判定站立位置。
当时北侧是谢牢河,东侧是平江,两条河在东面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形成一个三岔口。栋替村就在三岔口以南的平江西岸,周围是一片开阔地带,灌木竹丛中掩映着不多的一些民房,旁边还有几块相隔又相连的甘蔗地、地瓜地和菜地。因未经侦察搜索,前方栋替村与河两岸的敌情都不明朗。由于误判了现地位置,几名师团首长和参谋认为过河向东不远就是公路,可以直奔安乐。因此,决定队伍沿河南岸右转向东,到村庄附近寻找桥梁过河。因一夜行军队伍都非常疲劳,也放松了警惕,许多人或躺或坐,部分人员跑去河边灌水、洗脸、洗脚,从路边的甘蔗地里砍甘蔗吃。
上午9时左右,雾气逐渐消散,时光银命令以警卫排开路,后面的序列是指挥所、政治处、后勤处、通信连,成一路纵队沿河岸边的简易公路右转搜索前进。这一带的河岸地势开阔低洼,左前方是一片茂盛的甘蔗地和几块菜地,右前方是栋替村,不远处的平江有百余米宽,江边耸立着几丛高大的毛竹和一些灌木,对岸则乱石林立。行进中,一名团干部可能是想鼓舞士气,缓解大家连续行军的疲劳,就像在国内拉练一样,带头唱起了革命歌曲。一时间,寂静的河岸边响起了一片有气无力的歌声,气氛显得非常诡异……接近栋替村时,发现前方平江上横跨着一条竹木吊桥,过桥向东500米左右就是高平通向安乐的公路,江岸两边长满了竹丛和灌木,江面上还飘着一层薄雾。
很快,先头警卫排的几名尖兵跑上了吊桥,准备掩护团指领导和机关人员过河。就在这时,突然从前方的平江对岸射来了密集火力,集中向开阔地周围扫射。部队因为没有防备,不及躲闪,当即被打倒了一片,其余人员只好就地卧倒,喊叫连天,陷入惊慌失措之中。时光银高声命令部队向两边散开,寻找障碍物隐蔽,同时重机枪向敌人反击。因为开阔地周围只有一些竹丛灌木可以隐蔽,附近的一些战士就爬过去躲到了竹丛下,开枪射击河对岸的敌人。在开阔地中间的人员被越军火力压住,只好趴在地上手脚并用挖身下的土地,尽量把身体伏进土坑中躲避枪弹。
设伏越军的弹雨愈加密集,彭福信副师长的腹部和大腿连中8弹重伤倒下。在附近的时光银为指挥部队疏散,不顾危险地不停抬头观察敌情和周边地形,并命令着战士们还击:“快!快点……!”倒在地上的彭福信见状急得忍痛连声呼叫:“时团长,注意隐蔽,低点,再低点!”然而时光银看到部队被越军火力死死压住,焦急异常,仍然没有放低姿态。这时周围的战士们因为惊慌失措而连续呼叫“团长”“一号首长”,结果暴露了目标,引来了越军更加集中密集的火力。时光银因为姿态过高,不幸连中数弹倒下。旁边的警卫员扑上去压在他的身上保护,又有一串子弹打来,穿过了警卫员的身体再次击中了时光银,两人当场牺牲。
混乱中,团政治处副主任刘粤凤挺身而出,指挥82无坐力炮班和其余战士向敌人还击。在激烈的对射中,刘粤凤的大腿股动脉中弹身负重伤。因师团干部大部伤亡,余下的部队一时失去指挥,被压在开阔地周围动弹不得,部分人员只能依托竹丛和灌木掩护胡乱向越军还击,根本无法撤下来。平江对岸的越军距离遇袭部队只有几百米,但并未贸然出击,而是继续用火力封锁开阔地,并用生硬的汉语喊话“你们被包围了”“缴枪不杀”。双方隔江对峙,形成了僵持。未进包围圈的团通信连一部电台立即开机呼叫,联系前方的2营和友邻部队求援。
走在最后的团通信连大部分人员和跟随2营行动的1营炮兵连已掉队,在进至北朗附近时遭到旁边山上的越军火力袭击。通信连连长柯汉权、指导员覃火文和1营炮兵连连长莫寿宏一边组织战士们以火力还击,一边指挥连队和伤员转移。不久,他们通过电台得到前方消息,团指已与2营失去联系,并在栋替附近遭到越军伏击,被敌包围,团长牺牲,情况万分紧急。柯汉权、覃火文、莫寿宏等干部二话不说,带领2个连队人员迅速赶往救援团指。
在接近团指遇袭方位时,发觉所处地形非常不利,且设伏越军火力很凶猛,前进遇阻。几名干部在观察了周围地形后,发现侧后方的305高地是这一地区的制高点,控制着北上南下的道路。如果其被越军占领,即使救出团指也难以将部队安全撤出。柯汉权、覃火文、莫寿宏立即指挥2个连队分路前出抢占305高地,掩护救援团指的行动。他们又组织通信连人员以火力掩护,并架起3门82迫击炮压制平江对岸的越军,支援伏击圈中的团指人员。同时派部分人员冲入伏击圈中,救援团指和抢救伤员。
此时在谢牢河北岸高地休整2营也听到了东南侧栋替方向传来的密集枪声,又从电台中接到了团指的呼救。政委马安荣、参谋长蔡义幸和2营长陈乃富商量了一下,立即带2营兵分两路出发救援。蔡参谋长率5、6连一部和82无坐力炮连一部抄近路最先赶到了谢牢河与平江岔口,目睹了河南岸团指遭到越军火力压制的惨状。然而因为该处岔口河宽水深,难以徒涉过河靠拢团指。蔡参谋长遂命令各分队抢占有利地形,以机枪、82无坐力炮火力向平江对岸的越军火力点射击,吸引在那里设伏的越军注意力。
这时,2营教导员陈本富和4连副连长温大龙带领4连1排已从原路返回,再次涉过谢牢河,循着枪声赶到了团指遇袭现场。虽然只有1个排兵力,但361团4连名声赫赫,曾在东北解放战争二保本溪战斗中获得“长岭山连”光荣称号,1968年因扑灭山火又被军委授予“爱民模范连”荣誉称号,官兵素质和平时训练都较好。1排长丁忠超高喊着“跟我来”,一马当先全排人员迅速展开火力,连续击毁了越军几个火力点并吸引了越军大部分火力。在几路火力掩护下,1排3班在班长封加乃带领下乘隙迅速冲入伏击圈,与前来救援的团通信连、1营炮兵连部分人员协同,将重伤的彭福信副师长和其他遇袭人员及烈士遗体大部分抢救了出来。受重伤的刘粤凤副主任无法行动,命令来抢救他的警卫员赶快突出去,然后就牺牲了。
陈本富和温大龙指挥4连1排以火力压制企图追击的越军,并在团通信连、1营炮兵连火力掩护下,先后4次冲进敌人火力封锁区,接应遇袭的团指机关和直属分队人员40余人向西南方向边打边撤。在途中与未进包围圈的部分机关人员会合后,终于在下午17时许撤到了305高地附近集结。团指机关安全撤出后,马安荣、蔡义幸和陈乃富也各自率部陆续回到谢牢河北岸高地收拢集结,等待团指跟进。
这次遇袭中,阵亡时光银团长、刘粤凤副主任以下11人,负伤彭福信副师长以下36人,是一个严重的损失。彭福信副师长因伤势严重,后被空军直升机转送到南宁治疗,终于保住了生命。时光银团长的遗体被运回祖国,于战后被追记三等功。361团4连一路抢关救难,战后被军委授予“穿插英雄连”荣誉称号。加上1968年被军委授予“爱民模范连”荣誉称号,4连成为了建国后我军首个被最高军事机关两次授予荣誉称号的连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