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保险 > 正文
国博上新展!在东方故乡探寻百万年人类进化历程
来源:京报网      2023-08-22 12:35:16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这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好奇,也是考古学家持之以恒求索的课题。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东方故乡——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史”展览,或许可以告诉我们答案。

展览依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丰富馆藏,通过物竞天择、矗立东方、智慧灵长、现代之路四个单元的220余件(组)文物,生动地将近百年来中国在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和古DNA研究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展现出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是国内首次对古人类与旧石器考古研究工作集中、全面的一次展示。走进展厅,观众如同在百万年的人类史中穿越:故事由脊椎动物从鱼到人的化石证据展开,以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古环境学、古DNA研究四段故事为线索,向观众讲述从猿到人的演进历程,阐释源远流长的文化根脉。

棘鼻青岛龙骨架模型

观展·亮点

穿越百万年时空

还原人类起源演化史

百万年前,古人类从非洲走向世界各地,成为我们现代人的祖先。展柜里有两颗小小的牙齿,不太起眼,而它们的主人却是大名鼎鼎的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的他们,是中国最早的直立人。

顺着展线不过走了几步,穿越的却是数十万年的时空。

距今100万年的郧县人头骨,既有明显的直立人特征,又具有某些古老型智人的性状,处于古人类发展演化关键时期。2022年发现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是欧亚内陆迄今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之一,它的发现入选了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鸵鸟蛋片装饰品模型

从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到距今约163万年的蓝田人,再到距今约100万年的郧县人……这些考古发现,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

中国是世界上古人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从1929年周口店遗址发现北京人第一个头骨化石起,至今我国境内已有70多处遗址发现了史前人类化石,考古学家从这些古人类化石中,窥见了百万年前人类起源的惊人秘密。

展览中有不少生动有趣的展品,还原了古人类的生活细节:距今42万至32万年的沂源人,牙齿上有剔牙的痕迹;距今30万至13万年的马坝人,头上有受到钝性外力冲击后造成的非致命损伤,这是东亚地区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间暴力行为的证据;田园洞人趾骨比较纤细,一些学者由此推测,这可能是东亚古人最早穿鞋的证据。

人字洞遗址照片

“污染”严重的古生物样本

如何提取出古DNA

DNA是每个人独特的密码。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技术的发展,古DNA开始成为研究人类遗传与演化历史的有力工具,如同一把“金钥匙”,不断揭示群体遗传特征和人类演化特点,为探寻人类起源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古DNA采集场沙盘

展厅精心设计了一排实验室微缩模型,通过还原古DNA采样、超净室提取、常规实验室捕获、数据分析等步骤,让观众直观地了解研究人员如何从“污染”严重的古生物样本中提取出古DNA。利用这项技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解码了东亚最古老现代人田园洞人基因组,揭示了东亚史前人类的多样性与遗传历史的复杂性;大规模、系统性研究了我国南北方古人群基因组,揭示了近万年来中国人群南北方分化格局、主体遗传连续性、双向迁徙过程,以及南岛语系人群的中国南方起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过程。

此前,在我国发现的早期现代人化石非常罕见,并缺少早于距今4.5万年、保存完好的化石记录。近10年来,中国古人类学界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先后在多地发现了早期现代人化石。对这些人类化石的年代测定和形态研究显示,在距今10万至8万年间,华南地区出现了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而与这群现代人同时代的北方地区,还生活着形态特征更原始的“土著居民”。

从古脊椎动物演变,到中国直立人的发展,再到现代科技揭示现代人的直系祖先,几十年科研取得的扎实学术成果,也见证着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

观展·解码

“长角”的新中国第一龙

进入展厅,迎面就是一个高大威猛的恐龙骨架模型:头骨长,脖子短粗,前肢抬起,后肢三根粗壮的脚趾发达有力,身后还有一条尾巴昂然挺立。它叫“棘鼻青岛龙”,高大的身形引得观众纷纷仰着头,抬起手机与它拍照合影。

作为展厅内第一件实物展品,这具完整的恐龙化石骨架来头不小——发现于我国山东省莱阳市的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内,是我国发现的最著名的顶冠鸭嘴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第一具完整恐龙化石骨架,因此被称为“新中国第一龙”。

仔细观察,便能发现它的独特之处。棘鼻青岛龙头顶长了一根特殊的角——从鼻骨上伸出一条带棱的棒状棘,就像独角兽的犄角,从两眼之间直直地向上生长。关于这根棘鼻的作用,科学界也是众说纷纭。有的科学家认为这只是一根连着肉的帆,没有实际作用;有的科学家说应该是一根在保存过程中被移位的鼻骨;还有的科学家认为,它可以发出声音来吸引异性,并起到吓退敌人的作用。孰是孰非,目前还没有定论。

棘鼻青岛龙虽然个子大,却是温驯的素食主义者,它生活的远古环境靠近河流湖泊。它们通常会抱团组队,发现危险时用特有的“海豚音”来提醒同伴——科学家在山东莱阳市同一化石坑中至少发现了5个青岛龙个体,推测出它们有群居习性。

中国古人类演变历程示意图

从远古走来的“北京人”

“顷得一头骨,极完整,颇似人”,1929年12月2日,来自北京房山周口店的一则电报,震动了古人类学界。

这颗北京猿人完整的头盖骨的发现,成为古人类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后来,考古人员又在周口店地区发现了5个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和200多块骨化石,还有大量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和灰烬。通过对这些考古资料的研究,证明北京猿人距今约69万年,属直立人种。他们过着以狩猎为主的洞穴生活,能够使用和制造粗糙的石制工具,并已经学会使用火取暖和吃熟食。

然而,这块见证历史的首块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却在战争中不翼而飞,仅留下了一件珍贵的化石模型。展览上,这件模型重磅展出。

1929年发现的北京人头盖骨模型
山顶洞人头像复原

凑近仔细看,可以发现整个颅骨的骨壁非常厚实,好似一个天然的头盔。眼眶上方的眉弓颇为发达,向前突出。研究人员曾说,这块颅骨化石,明显是人骨,但形状又不似任何现存人种。这一发现也让世界首次承认:与我们不同的古代人种的确存在。

中国考古百年的历程中,在周口店地区共发现了50万年前北京猿人、10至20万年前新洞人和1至3万年前山顶洞人的生活遗迹。因此,周口店遗址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古人类的“爱美之心”

绕着展厅转一圈,便能发现有趣的现象:早在数万年前,人类的爱美之心便已萌生。

4万年前生活在泥河湾盆地的东亚人类已经开始用红色颜料作为装饰、化妆品。在北京周口店,距今3.8万至3.5万年前,山顶洞人已经开始制作使用骨针缝制衣物,并在薄薄的草鱼眶上骨穿孔用来佩戴装饰,还用赭石颜料对部分装饰品染色。距今2.9万至2万年前,宁夏灵武水洞沟的先民将鸵鸟蛋片修整为一个个精致的环形装饰品。宁夏鸽子山出土的鹿牙装饰品,距今1.3万至1.2万年,其表面残存着黑色、红色物质,说明当时的人可能以赭石、木炭混合动物油脂制作黏合剂,将鹿牙犬齿固定在衣物上,而且根据鹿牙上划痕风格的不同,可以推断是由至少2至3名工匠分别雕刻完成……

展览中,种种考古实证还原了更细节、更有趣、更接近历史真实的古人类生活,也让观众惊叹于古人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观展·提示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南3展厅

●票价:免费

●参观方式:最多提前7日在“国家博物馆”官网(移动端)和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及官方应用程序实名预约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邓伟 洪燕杰 实习记者 何蕊

流程编辑:u060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财经

Copyright @ 2008-2017 news.dfc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财经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dfcjw@sohu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