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
在古代,嫡长子死后,是自己的儿子继位还是自己的兄弟继位?
嫡长子继承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家都知道,家族是古代社会的基本单位。
而一个家族之中,族长可谓是最最重要的角色了。
家族关系
维护家族利益、尊严与确保血脉延续是家族族长身上最重要的责任。
所以,选择家族的“领头人”,就必须合规合法,这样才能服众,也更符合家族的利益。
家族如此,国家亦是如此。
为了国家稳定,我们在各种史书上常看到的“嫡长子继承制”也就应运而生了。
不过说到这里,就有了一个问题:如果古代家族中的嫡长子去世,家中还有次子和长孙,那么谁才是族长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呢?
当然了,咱们先得了解一下“嫡长子继承制”的由来。
自古以来,上到帝王皇室,下到平民之家,传宗接代都是头等大事。
但在利益面前,亲情就会淡薄许多。
为了避免子孙后代自相残杀,嫡长子继承制就被确立下来。
红楼梦中的贾府正是如此。
红楼梦关系图
周礼
周朝的奠基人文王姬昌,有一大堆儿子,里面有能开疆拓土成就武王的姬发,也有善于治国理政被尊为周公的姬旦。
虽然武王姬发有个哥哥伯邑考,可不幸英年早逝。
因此在文王去世后,姬发得以嫡长子的身份继承王位,成为大周王朝的开国君主。
而后世历代王朝,都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之本,儒家又最重周礼。
周礼
故在此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嫡长子继承”就成为了古人约定成俗的规则。
古代社会男尊女卑,有地位的男人往往三妻四妾,但正妻却永远只能有一位。
正妻所生的儿子即“嫡长子”。
嫡庶尊卑,长幼有序,嫡长子在一个家族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也是具有继承家族产业资格的第一人。
就算是其他小妾率诞下男孩,也只能被称为“庶子”,地位远在嫡子之下。
到了唐宋以后,嫡长子继承制正式被写入法律中,从此废嫡立幼就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问题了,还触犯了国法,是要被处以刑罚的。
继承关系
那“嫡长子继承制”到底好不好呢?
我认为啊,从当时的现实来看,还是很有必要的,这项制度从根源上解决了家族内部争斗、内耗等严重问题。
出了意外怎么办?
但如果嫡长子是双胞胎,这该怎么办?
其实,我们现在能想到的古人早就琢磨明白了。
即便是一母同胞或者双胞胎,本质上也有长幼之分。
古人认为“一为阳,二为阴”,有了双胞胎反而不是啥好事。
所以,通常的做法是在确定嫡长子后,将另外的孩子送给正妻之外的其他妾室作为养子。
三妻四妾
这样一来,孩子必然失去了嫡长子的身份。
如果嫡长子不幸去世,其他的嫡长子,也就是家族的嫡长孙,则有了代替父亲,继承家业的资格,也就是拥有了家族内部的绝对地位。
最典型,当数我们大家最熟悉的案例,明太祖朱元璋了。
他的长子朱标去世后,老皇帝没有把皇位传给其他儿子,而是亲手交给了嫡长孙朱允炆。
你以为朱元璋是隔辈亲吗?
当然不是!
他只是遵循了古代中国社会普遍认可的宗法制度。
这样做只是为了维护家族稳定与利益,更好的将权力集中在大宗正统上。
哪怕是朱允炆的叔叔朱棣不服,后来靠“靖难之役”上位成为新皇帝,也被冠上了“名不正言不顺”的头衔,被非议了一生。
朱棣
子承父业
由此可知,嫡长孙的继承权可比次子的继承权大多了。
所以说啊,在古代,嫡长子不幸去世后,一般都是长孙继位,成为新一任的领导人。
说到这里,关于嫡长子死后是兄终弟及还是子承父业,大家心里也就应该有答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