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论卢克文现象:卢克文并不强大,强大的是他背后的团队!
来源:个人图书馆-紫薇院      2023-08-18 21:43:41

#娱评大赏#

引子

卢克文是我的老乡。


(资料图片)

大概在几年前,我一XX日报的朋友问我说,你为什么不去写文章,然后搬出来卢克文的名字给我参考,所以,我才知道有卢克文这么一号人物。

于是我去查看了他写的文章,看了几篇,不以为然。

我的结论是:卢克文的文字功底不行,观点也不是什么独特。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批我“文人相轻”,这里说几句:

1、我不是文人,也不从文,虽然我是正儿八经的中文系毕业的,但我毕业后弃文从理,现的干的主业是程序员。

2、我做自媒体也就是今年的6月1开始,对于自媒体圈也不是太感兴趣。要不是今年生活压力大,我是懒得写文字的。

3、卢克文未必有自己真正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观点,从他的文章中就能看出来。

4、但我支持卢克文,因为卢克文是我的老乡,自己的家乡能出一个在自媒体上有名有姓的人物,虽然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但重家乡观念的人我来说,我支持他。

卢克文的文字功底:

我读高中的时候,比较出名的是韩寒,出版了一本书叫做《三重门》,我的很多同学都读过,说这本书读起来拗口,有词语晦涩难懂。其实不然,我读的时候,就能感受到韩赛的文字的内蕴之处。

说得白一点,韩寒是一个读了不少的中国传统文化书的人,处在我们那个年纪,所以他写的小说里,用了大量的文言文句式来表达,如果你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基不深,就会读的时候有点难解。

《三重门》并没有什么高深的思维观,仅只是文学行文上带有一些复古之风而已。但能衬出一个高中生内藏的典蕴。《三重门》也算是我看过的第一篇现代人写的小说。

而卢克文的文字,很明显的就能读出来的他的文学底蕴不足,你去看他的遣词造句、语句关联、词句文藻,就能感觉出来,他就是通俗的白话文,无非是把一件事情陈述清楚而已。

有人说他是中专毕业,大抵就是批他的基础薄弱,这是实情。但是我要说的,中国的文化修养其实和学历无关,这是和家学渊源有关,核心的重点就是积累。

但也不可否认,童子功和后天的勤奋是有大区别的,卢克文的文字,如果历史再倒退20年左右,单以他的文字论,是不值钱的,也上不了正规的刊物。他的文字功底不扎实。

卢克文之所以在自媒体算上一号,无非是自媒体和网络时代的繁荣所至。

对于文人来说,诗、词、歌、赋,文章都是应该要有的,你不信,卢克文写不出一首像样的诗、词、歌、赋,文章,就算是他的文章,也只是平淡无奇,无非是一系列的数据罗列而已。

自媒体我最佩服的是“六神磊磊”,此人堪称自媒体的天花板。

他写的文章才是真正的令人击节赞赏,我最喜欢他写的软文,洋洋数字写得潇洒飘逸,引经据典,词藻华丽,行文叙事,娓娓道来,最冷不防给你180度,给你推荐个广告,而非常贴切而自然。

这才是真正的文章大家。

卢克文的文学性

评价一篇文章有没有文学性,一般来说有两个重要的评判点。一是有独立之观点。二是行文流利,词采斐然。

独立之观点,是指针对某事某人,通过文字阐述明确的自己的倾向。这个观点可以存在偏颇、甚至有些误读,从文学上来说,这并不是有什么问题的,它的专业的名词叫做“文学批判”,最为下等的就是文学就是没有自己的独立的观点,这样的文章其实是没有价值的。

二是行文。行文包括文章的结构、脉络、文采。在观点明确之后,再用文学的表现方式进行有力的论证或者陈述,来辅实自己的观点。读完之后觉得口留余香,意味深长。

而这些,其实在卢克文的文章中是没有的。为什么这么说?

一、卢克文的文章有观点,但他的观点只是数据的统计。并非是他自己悟出来的,而是统计出来的。

二、卢克的文章没有文采。他的行文也不算是什么脉络分明。他写的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这三个方法是不明白的,比如他写的《香港问题与世界真相》,你去看看他的行文,就是想到哪写到哪。

这是典型的自媒体文,观点并非是高屋建瓴,迎合的是“快餐文化”的阅读者。

卢克文发布的视频,涉及的基本上都是历史题材,这个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抄书而已。

卢克文的巧妙

平凡人,论世界大局,或者论时事,说实话,有几个人能真正说明白,你不在庙堂,以你的鄙见,你能论出什么观点来?当作笑料都不够。

这叫做典型“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卢克文能治国?你信不信,你让他治一个村都搞不定村里鸡毛蒜皮的事。所谓的“坐井说天阔”,关键你要先做到“前堂客”再说。

那么卢克文的文章为什么能引起共鸣?

其实很简单,迎合了朴素的“爱国情怀”。比如号称获取1000W阅读《香港问题与世界真相》,如果我对此文评价,只有四个字:“政治正确”。

在放开国门,在改革开放这几十年,呈现出来非常有意思的社会现象。请注意:这4个现象是有递进式的传递,

1、改革开放四十年,老百姓富了,手机、平板、宽带互联网真正的走进了千家万户。

2、知识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网络上各种不同的知识体系,通过文字、视频进入普通老百姓的视野,人人皆可学,什么都能学。

3、信息的传播以各种渠道进入普通老百姓的心中。老百姓也借助手机、平板获取这些信息,而不是当年的只有”电视机“的过滤式的宣导。

4、从电视时代“一言堂”变成“人人皆可评论”的评论时代。

文化精英追求的是什么?思想高度,自由精神!普通老百姓追求的是什么?衣食住行而已,附加的一个就是茶余饭后的”民间爱国“!

没有哪一个国家的老百姓,像中国的老百姓这么爱国的。

所以,你去看看卢克文的文章,本质上的”爱国“主题是不变的,然后通过大量的数据进行罗列,体现这一主题而已。这自然拥有最广泛的基础了。

另一个佐例:你去看头条的那些”反话正说“、涉及国家民生的事情、是不是流量都很大?其实论文,一文不值而已。

这就是流量的密码,卢克文流量的密码。

最后用一句结尾::卢克文并不强大,强大的是他背后的团队。

财经

Copyright @ 2008-2017 news.dfc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财经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dfcjw@sohu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