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在2023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数字海上丝绸之路与数字‘侨’乡发展”主题论坛上,《广东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研究报告(2022)》蓝皮书发布。国家工信安全中心-广州大学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联席院长、广州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薛小龙教授分享了这一研究成果。
【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这是首份全面反映广东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蓝皮书报告,由广州大学管理学院、广州大学数字化管理创新研究院和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南方日报社联合研究发布。薛小龙在会上介绍,该报告通过探寻“数字经济基因”,关注微观经济主体——企业,并构建“大数据思维新范式”,基于企业微观大数据反映数字经济宏观系统运行规律。
薛小龙指出,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产品制造业是目前广东省数字经济创新水平最高和企业最集中的产业;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智能设备制造、数字媒体设备制造是全省数字经济创新水平最高的三个行业。
数字产品服务业中的集成电路设计、基础软件开发、互联网数据服务、支撑软件开发,数字要素驱动业中的互联网科技创新平台、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弱。
广东东翼的汕头、汕尾、北部生态区的河源和清远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表现不俗,汕头、清远位列全省整体创新水平第10、第11位,汕尾、河源位列全省数字经济创新平均水平第3、第6位。
头部科技型企业对各地区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数字经济某些产业领域创新水平高于高新技术企业。
企业在不同数字经济产业领域具有不同的优势,某一家企业容易在一个领域保持创新水平领先,同时在2个以上数字经济产业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较难。
粤东商会副秘书长吴意峰则集中于对粤东地区的企业研究,在论坛上分享了粤东地区传统产业面临的数字化转型挑战。他表示,从事传统产业的中小企业主大多数不了解、不会用、不适应数字技术的问题。然而在产业数字化转型非常快速的发展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生存难题,应该拥抱数字思维,积极应用数字解决方案为企业降本增效,实现产品和服务的转型升级。
关于粤东的传统产业和中小微企业如何转型融入数字海上丝绸之路,吴意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要实现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各界齐心协力来完成,包括由政府牵头构建产业数字化新生态,由行业的龙头企业参与发展垂直领域的互联网平台,最主要的是企业本身需要积极发展数字技术。”吴意峰对记者说道,“对中小微企业来说,善于使用身边便捷的数字化工具,如手机、电脑等以及许多人工智能软件,能很快实现企业的降本增效。”
陈斐仪 摄。
汕头作为著名侨乡,拥有汕头国际海缆登陆站、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企业深入实施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加快推动数字创意产业以及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契机。阿联酋广东商会会长张钦伟表示,作为在迪拜深耕20多年的侨领,他们非常重视数字经济这一重要商机,并积极带动商会成员与阿联酋当地政府企业对接,吸引国内企业参与其中,共同促进阿联酋与汕头之间的数字经济互动交流,推动阿中、汕头迪拜“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行稳致远。
“此次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的召开,将为广大侨商投身汕头高质量发展擂响战鼓,推动全球侨企、潮商数字经济创新交流平台的搭建,凝聚共建‘数字丝绸之路’的共识。”张钦伟满怀期待地说道。
南方+见习记者 陈斐仪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陈斐仪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