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即将到来
每到此时
民间会自发组织一项重要活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家人和自己祈福
那就是 放生
而在众多放生活动中
又以 鱼类、龟类 等
水生物的放生最为集中
但是,盲目放生
并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甚至会 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科学放生呢?
盲目放生危害良多
健康的水生态系统是
水生生物群落与水环境
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共同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
动态平衡系统
即在 水体中形成了
同种生物种群间、异种生物种群间
一种协调的动态平衡关系
健康的水生态系统具有
水体自我修复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
可以有效保持水体的洁净
维持水生物的稳定性
但 盲目的放生行为
极有可能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一
随意放生的鱼类来自于各个渠道
没有经过检验检疫
很有可能 携带致病菌
给本地鱼类造成致命打击
其二
随意放生的鱼类
可能引起外来物种入侵
如我们常见的巴西龟、鳄鱼龟
此类生物一般在当地天敌较少
从而大量繁殖
挤压其他生物品种的生存空间
其三
放生的鱼类品种通常较为单一
如草鱼、鲤鱼此种底栖鱼类
会 造成一个品种的本地鱼类迅速膨胀
不利于水域的生物多样性发展
从而影响水体修复和调控能力
造成水生态系统紊乱
进而破坏水质
如何科学放生?
放生的初衷原本是好的
但也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1. 查询合适时间、地点
今年年初
全国200多个可供公众放生(放流)
场所信息已在网上公开
每个放流场所均公布了
具体放流物种名称、适宜时间、
规格、数量、放流方式
及技术指导电话等详细信息
为公众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引导
2.选择合适水域
城市公园水域、水质有污染的水域
都不应成为水生动物的放生场所
这是由于城市公园水域
一般是封闭性的水域
不适合过多鱼类生存
大量放流后
鱼类会因缺氧而大规模死亡
一些自然水域因环境污染
造成水质状况不佳
也达不到放生的预期目的
3.放生前需过温过水
由于水域水温和鱼所在容器水温
存在温差
当温差较大时
会造成鱼类死亡
因此,放生前需过温过水
具体做法是
把装鱼的袋子泡在将放生的水域
温度一致后,打开袋子
反复多次舀河水入袋
待观察鱼无异样后方可放生
科学放流、规范放生
切勿让放生变为杀生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审核 | 陈锐
监制 | 樊弋滋
文案 | 邓婉颖
校对 | 王子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