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6月23日电 题:浙江舟山:海岛乡村逐浪振兴蓝海
新华社记者黄筱
“美丽乡村要各美其美,海岛乡村更要不一样!”进入夏天海岛旅游旺季,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花鸟村党总支书记叶利宏,邀请村民代表、民宿主代表一起“头脑风暴”,今年如何让海岛乡村游的热度再上一个台阶。
(相关资料图)
叶利宏和村民代表等在花鸟岛晚风广场讨论海岛乡村游。(资料图)
舟山被誉为“千岛之城”,280个海岛乡村依托独一无二的海洋海岛资源,在深化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振兴发展不断迭代突破、逐浪前行。
渔用物资乱堆放原本是黄龙乡南港村的“老大难”,为了解决因渔业基础设施落后所带来的“脏乱差”问题,全村以打造一块渔用物资专用场地为突破口重点整治。
“这一块放渔网,那一块放船锚,像一个粗陋杂乱的用具展览。” 黄龙乡南港村党总支书记范军华介绍,通过疏堵结合、划分场地功能区域,展现出良好视觉效果,过去的“老大难”成为对外展示的风景点。
登上民宿露台,窗外是碧海蓝天,看云浪翻涌;庭院是草木花果,赏四时风景。海岛乡村游的兴起让岱山衢山镇凉峙村的海岛姑娘郑佩佩回到家乡做起了民宿。
对于民宿经营,她有自己的理念,“走‘小而精’的精品路线,在游客沉醉于美景时,也能感受到民宿的贴心服务。”
衢山镇东岙村沙龙沙滩。(资料图)
“我们还广泛发动民宿主,利用主题党日定期清理沙滩、游步道、村道垃圾,美化整洁环境容貌。”凉峙村党支部书记戴颖雅说,政府还鼓励民宿精细专业化设计,对民宿的设计、装修等费用通过贴息政策予以补助。
海岛乡村不仅有得天独厚的山海美景,更有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如何有效整合这些资源,让乡村透出独特韵味与风范?
近日一条全长100.5公里的东海百里文廊引来附近群众争相“打卡”,文廊串联起舟山定海区8个镇街以及沿线古村落、古遗址、古井、古桥、古树等15类“古”资源,通过修缮、挖掘、保护、安装标牌标识等工作,串联起人文古迹、自然景点196处,因地制宜打造提升30余处古樟驿、非遗宽窄巷等景观节点和30多个“美丽村口”。
东海百里文廊全线开放吸引群众游玩。(资料图)
“十步一景,百步一驿,看看美景、品品人文故事、逛逛集市,美不胜收。”每天傍晚,马岙村村民林嵩都会和邻居相约走走这条文廊,对家乡的感情更深了几分。
在定海区新建村,“藏”着一座美术馆,既为富有海洋海岛气息的美术作品提供了展览场地,又为周边村民开设渔民画、剪纸等艺术培训课程提供空间,让拿惯锄头的村民在农闲时拿起画笔陶冶情操、记录生活,还能增加收入。
“我们鼓励渔民画作者建立个人工作室,采取‘公司+工作室’模式,开发渔民画、绳结、剪纸等本土文化衍生产品,以及靠垫、漆盘、丝巾等文化旅游商品。同时开发石头画、树脂画等创意体验项目,进一步打响南洞海洋民俗文化品牌。”新建村党总支书记余金红介绍。
俯瞰蚂蚁岛。(资料图)
在舟山市普陀区蚂蚁岛,老一辈岛上村民、渔民“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如今整座海岛森林覆盖率高达70%,常年绿意盎然。从蚂蚁山下拾级而上,从观赏林到经济林再到防风林,功能分明,景色各异。
10多年来,不论刮风下雨,每天清晨,蚂蚁岛村村民盛成芬都会循着父亲、全国绿化劳动模范盛再堂生前的足迹巡山一个多小时。盛成芬说,老一辈敢啃硬骨头,使“癞头山”变成“植物园”。“千万工程”推进后,村里环境整治、产业升级,“现在的蚂蚁岛人,生活平安而和美。”
乘着海风,踏着海浪,一个个海岛乡村正奔跑在乡村振兴的新航道上。以“千万工程”实施成效作基础,舟山市将以“和美乡村”为总抓手,更加突出构建“一村一品”“一岛一韵”,共同形成“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全域和美”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