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20:58,在广州打工的河南张某,忙碌了一天,带着全身疲惫回到市郊出租房准备做饭,悲剧瞬间发生了。
一声巨响,顿时烟雾弥漫,火光窜出,这个只在新闻中见过的液化气泄漏爆炸事件发生了,不等张某反应过来,就被震晕了过去。
闻声而来的邻居们紧急拨打120,将其送往当地医院救治。
(相关资料图)
医生检查,张某除了头顶和腰间2%的皮肤外,全身呈焦痂、皮革样,头发烧焦,口鼻咽腔大量黑色粉尘,声音嘶哑,情况十分危急。
当地医院组织紧急抢救,家人闻讯从一千五百公里外的河南老家赶到广州。在重症监护室门口焦急等待的家人被多次告知已经病危,随时有生命危险。患者父亲老泪纵横:“我的儿子才34岁呀,请你们救救他!”
绝望之际,他们打听到家乡的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有全国排名前十的烧伤诊疗中心,成功救治许多大面积烧伤患者。患者家属重新燃起希望,立即联系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请求救援。烧伤中心夏成德主任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病情后,迅速汇报医院,商讨救援计划,果断派出烧伤重症小组跨越千里接力救治河南老乡。
路途遥远,道路颠簸。休克状态、脏器功能和气道等问题时刻考验着烧伤医师的救治功底和应对能力。
在高速上,医护小组全程紧盯监护仪,根据病情不时调整用药和仪器参数,不敢有丝毫懈怠。
时间就是生命,在千里之外的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重症监护室里,床位和所有抢救设备全部准备就绪。
BICU医师推着平车严阵以待,各辅助科室和手术室绿色通道也都全部待命。
随着120警报声响,抱稳监护仪,扶好呼吸气囊,以最快速度将患者转移至重症监护室的病床上,与死神较量的大战正式拉开帷幕!
各路管道的建立,呼吸机、心电监护的连接,抗休克、抗感染、保护脏器、营养支持等有条不紊地进行。
烧伤中心紧急成立救治小组,制定救治方案。
对于烧伤患者来说,创面是万恶之源,封闭创面是根本。常规手术方式有微粒皮移植异体皮覆盖、meek植皮。
对于这个病人来说,还要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异体皮费用太高,自体微粒皮移植家属不能接受。
BICU的抢救小组讨论再三,取得家人配合,决定选择亲属献皮,为患者实施第一次切痂亲属供皮混合移植手术。
术后三小时后,患者安全苏醒过来,医生和家人都松了一口气。
此后一个月,在医护人员的艰苦努力下,患者头部创面已愈合,为下步治疗打下坚实基础。
之后又继续采用三合一的皮片移植法,分次分批地进行手术,终于患者病情逐渐趋于平稳,历时四十多天的抢救治疗,患者转入普通病房。
但是很快又新发了问题:亲属供皮是有排异性的,移植的异体皮部分开始脱落溶解,并发严重的创面脓毒症。
加之患者免疫系统破坏,感染症状来势汹汹,反复高热40℃左右,细菌培养结果是多重耐药菌株。
科室主任田社民立即组织科内讨论治疗方案,决定立即浸浴清创。这样可以冲刷掉创面大量细菌、毒素以及坏死组织,同时静脉应用敏感抗生素双管齐下。
手术室里,医务人员顶着三十多度的高温穿着厚厚的手术衣为患者全麻下浸浴、扩创、包扎。每次手术都在四个小时以上,衣服湿透了一遍又一遍。
为了有效覆盖创面,他们摒弃亲属供皮,接下来只用患者自体皮肤,既要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又要有效覆盖创面,一次次都由人工修剪成小邮票皮,每次手术都能看到希望和成效。
主管医师杨焕纳为了患者的治疗,经常加班加点进行创面处理。病情不稳定时,就住在南院区病房观察,以便能及时救治患者。
就这样,患者创面在一点点缩小,各种救治管道在一个个撤离。气管套管拔了,病人说话了。胃管拔了,病人吃饭了。静脉置管拔了,病人体内的细菌清除了。
终于在经历了三次家属供皮,八次植皮,十次浸浴疗法,输注了两万多毫升血制品后,患者站起来了,可以走路了,34岁的生命之光再次被点燃!(徐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