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美国电影《淡蓝之眸》。
片名 The Pale Blue Eye (2022),别名淡蓝眼眸。
《淡蓝之眸》改编自路易斯·贝亚德 2006 年的同名小说,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短暂就读于西点军校期间,是其第二部以此为基础的推理小说,这本小说也是对爱伦·坡的致敬之作。
(资料图片)
奥古斯塔斯·兰多尔(Augustus Lando)出自爱伦·坡的最后一部短篇小说《兰多尔的小屋》(Landor's Cottage)。兰多尔这个角色确实住在小屋里,小说详细描述了建造小屋的一切和周围环境,还简要介绍了小屋的女主人,但特别忽略了兰多尔先生本人。(《兰多尔的小屋》电子书见公号评论区)
本片在此基础上,丰富了奥古斯塔斯·兰多尔的故事,让爱伦·坡和奥古斯塔斯·兰多尔产生了奇妙交集和复杂情感。
故事发生在刚成立的军事学校内外,一名年轻学员的尸体被发现悬挂在树上,尸体里的心脏被人取走。
学校负责人索耶上校和他的副手希区柯克上尉向鳏夫业余侦探的奥古斯都·兰多尔寻求帮助。奥古斯都·兰多尔在当地以解决疑难案件而小有名气,同时他常年生活在女儿失踪的阴影里,一直饱受痛苦。
奥古斯都·兰多尔经过谨慎调查,很快确定死者并非自杀而是谋杀。
奥古斯都·兰多尔选择和学院中古怪又有才华的爱伦·坡合作,一起寻找杀人凶手。随后更多的尸体出现了,人类和大型家畜接连死亡,部分内脏不翼而飞,案件变得扑朔迷离。
我对这部电影有粉丝滤镜,第一喜欢克里斯蒂安·贝尔,第二喜欢埃德加·爱伦·坡,因此我给的分数会多一点点。
克里斯蒂安·贝尔在这部电影中表现得很扎实。毫无疑问,他是最棒的演员之一。
爱伦·坡所写的《莫格街谋杀案》(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 ,1841)被认为是第一部侦探小说。他确立了侦探小说的套路,被尊为推理小说的开山鼻祖。再次看到有关爱伦·坡的电影,我自然感到很高兴。
本片中有许多致敬爱伦·坡其他作品的地方。
最为明显地,片中一直存在着乌鸦。
对《丽诺尔》(Lenore ,1843)的引用也很直接。
电影结尾处房子的倒塌参考了《厄舍府的倒塌》(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1839)。
弗莱日记中出现的密码和《金甲虫》(The Gold-Bug)有关。
标题出自爱伦·坡的恐怖小说《泄密的心》(The Tell-Tale Heart ,1843)。
女性角色一如既往的悲惨遭遇也出现在爱伦·坡的许多诗歌中,比如《安娜贝尔·丽》(Annabel Lee ,1849)。
小说《泄密的心》中是这样写的:
他的一只眼睛像秃鹫的眼睛(One of his eyes resembled that of a vulture)
一只淡蓝色的眼睛,上面有一层薄膜。(a pale blue eye, with a film over it.)
每当它落在我身上时,(Whenever it fell upon me,)
我的血液就变冷了;(my blood ran cold;)
因此,渐渐地,(and so by degrees very gradually )
我下定决心要夺走老人的生命,(I made up my mind to take the life of the old man, )
从而永远摆脱自己的眼睛。(and thus rid myself of the eye for ever.)
哈利·米尔林(Harry Melling)的扮相很像爱伦·坡。
如果还会拍摄年轻版爱伦·坡的影视作品的话,哈利·米尔林就是最正确的选择。
巧妙的双重设定有效提升了影片悬疑感。
《淡蓝之眸》既是一部忧郁的浪漫故事,也是一部复仇者的悲剧,更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谜团。
第一层悬疑故事中规中矩,影片推进到一半左右时,经验老到的观众大概就能猜出个七七八八。
第二层真相发生在缓慢出现的尾声,巧妙的解决方式令人满意,其蕴含的情感冲击力更是将全片推向顶点,特别是贝尔传递出的情感更是让人动容。
《淡蓝之眸》是一部充满令人不安气息的哥特式犯罪惊悚片,具有进一步制作衍生电影潜力。
要求严格一点的话,本片不是一部完美的惊悚片,也不是一部完美的悬疑片,然而这部电影还是呈现出独特的气质,让人感到爱伦·坡特有的阴郁色彩。
军校哥特式连环凶案,
老少联手致敬爱伦坡。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