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8月1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今天上午,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市政府近日印发的《推进国际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行动方案(2023- 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相关情况。
上海市商务委主任朱民介绍,今年3月,交通部印发《国际邮轮运输有序试点复航方案》以来,上海积极推动国际邮轮复航试点,邮轮经济整体呈现加速回暖、后劲趋强的良好势头。据统计,试点复航以来,上海邮轮产业已实现船票销售收入超3亿元,船供物资消费约1亿元,带动邮轮港口出入境免税店消费约350万元,整体新增就业岗位超4000个,预计到2024年将新增就业岗位约2万个。
《行动方案》提出建设“一港一地一中心”的工作目标,即到2035年,将上海打造成为国际一流邮轮枢纽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邮轮旅游目的地和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亚太区域邮轮经济中心。《行动方案》聚焦做大邮轮总部经济、做强邮轮制造体系、做实港口枢纽功能、做精邮轮配套服务、做优邮轮产业生态5个方面,提出20项工作举措。
例如,在做大邮轮总部经济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培育发展本土邮轮企业总部,提升本土邮轮品牌品质,积极推动邮轮制造企业专业化重组,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国邮轮企业;集聚外资邮轮企业总部,吸引全球邮轮公司地区总部、总部型机构、跨国公司事业总部落户上海,打造跨国公司总部基地,形成国际邮轮总部集聚效应。
在做强邮轮制造体系方面,《行动方案》围绕提升邮轮制造核心竞争力,提出3项措施。一是建立邮轮自主研发设计体系,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邮轮产品,争取国家级邮轮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平台落户上海。二是培育邮轮建造工程总包能力,建设世界级邮轮设计制造总装基地、建造配套供应链、建造运营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三是融合长三角修船资源,拓展邮轮维修改造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