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理论之光照亮奋进之路。近年来,山东省龙口市多维度、多层面、多层次挖掘本土红色资源,活化理论宣讲形式,让党的理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群众在哪里,理论宣讲的触角就延伸在哪里。
多维度挖掘本土宣讲资源。龙口市有着丰厚的本土红色资源,从共和国“双百”人物任常伦家乡常伦庄,到家喻户晓的“钢八连”战斗发生地丰仪店、“参军状元村”东营曹家,流淌在这里的红色血脉、世代传承的红色基因,成为红色文化的主力担当,也是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最生动的教材。为此,龙口市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组建原汁原味的红色宣讲队伍,让烈士后代、村民代表、党员干部成为群众身边的宣讲员,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加强党员群众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价值引领和文化熏陶作用。
多场景焕发宣讲新形式。在理论宣讲工作中,龙口市从群众喜闻乐见的场景着手,让宣讲队伍跟着群众走,在田间地头、红色村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所,采取讲述身边故事、演唱红色歌曲、情景朗诵等形式,为群众送去一场场精彩的理论教育课、思想启迪课、文化文艺课。在全国文明村尹村,石良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演出队伍,村民不仅自己学习,还将党的创新理论、群众的身边变化,通过歌舞、戏曲的形式表现出来,实现理论宣讲“唱出来”“演出来”“展出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这里落地生根。
多渠道调动“宣讲+”力量。理论宣讲是基层治理的强大思想武装,也是群众理解党政国策的最佳形式。为多渠道调动群众参与理论宣讲的积极性,龙口市利用文明实践活动时机,创新策划了“一刻钟宣讲”项目,将“理论+民生实事”的形式应用到基层工作中。每次文明实践活动前15分钟,组织宣讲员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宣讲,通过义诊宣教、便民服务、信用积分兑换等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通俗化、接地气,融入百姓“柴米油盐”中,收到了“事前预热、事中教育、事后提升”的多重功效,真正实现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来源:龙口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