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世界上谁是“中立国”,大多数人都会回答瑞士。 但实际上,世界上有七个国际公认的“永久中立国”,分别是瑞士、奥地利、瑞典、芬兰、爱尔兰、哥斯达黎加和土库曼斯坦。
那么,为什么只有这七个国家能够成为“永久中立国”,又是如何获得永久中立地位的呢?
其实,在当今国际社会,要做到“中立”并不容易。 很多人不知道,除了上述七个“永久中立国”之外,还有四个自称永久中立国:列支敦士登、梵蒂冈、摩尔多瓦和柬埔寨。 更鲜为人知的是,原来的“永久中立国”有四个: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老挝。
【资料图】
这些国家都想保持中立,过上与世界无争的生活,但世界是无常的。 跳楼,结果自然是惨烈的。 所以,保持中立真的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不过,仍有7个国家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脱颖而出,成功利用各种理由取得了中立地位。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瑞士这七个国家能保持中立的原因各不相同,先从瑞士说起。
瑞士是欧洲的一个小国,国土面积只有41000平方公里,境内多山、丛林,自然资源匮乏。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瑞士山区人,性格坚韧,真的不好惹。 历史上,瑞士人以善战着称,瑞士地区曾被誉为“国王的墓地”。 比如瑞士人打败了波西米亚国王奥托卡,让他战死沙场。 他们还击败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的军队,并用长戟将皇帝拉下马杀死了他。 后来连利奥波德三世都被瑞士人打败了,他自己也战死沙场。 现代欧洲军队的奠基人勃艮第公爵“大胆的查理”,集中了当时西欧的精锐部队攻打瑞士,也同样战败。 瑞士人的征服和战斗能力震惊了欧洲。 无论是法国人、德国人还是意大利人,都对他们敬畏有加。
最后,法国人和瑞士人签订了条约,他们成了找到了瑞士雇佣兵的雇主,并将瑞士人置于指挥之下。 转折点出现在 1515 年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马里尼亚诺战役,但受害最深的是瑞士人。 因为法国和意大利都大量雇佣了瑞士雇佣兵,所以战争的结果就是瑞士人被分批当作炮灰,伤亡惨重。
战争结束后,瑞士人痛定思痛,开始反思自己的地位。 经过反思,他们决定以后尽量保持中立,不卷入欧战。
但事情并没有那么容易。 瑞士地处西欧战略要地,这里很难做到中立。 但是瑞士人坚持要靠着出色的战斗力做到这一点。 不管是谁想要攻打瑞士,都会付出非常高昂的代价。 瑞士人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300年后,在维也纳会议上,与会各国一致同意将瑞士列为永久中立国。 瑞士凭借其中立地位,在随后的两次战争中幸存下来。 但是,瑞士可以避免战争,除了和他们严格保持中立态度外,就是所有的瑞士人都是军人,随时准备战斗。 此外,欧洲国家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地方来进行私人交易。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瑞士的“永久中立国”地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芬兰如果说实现了瑞士的中立,那么另一个和他“同病相怜”的国家芬兰就是2.0的升级版。 芬兰被称为“千湖之国”,拥有约179,000个岛屿和188,000个湖泊,这个国家被高山和森林覆盖,地处危险地带。 早年,芬兰是沙皇俄国的一部分。 一战结束后,芬兰从崩溃的沙俄中分离出来,但过程并不顺利,为日后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芬兰独立后不久,苏联与芬兰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即后世所称的“冬季战争”。 在这场冷战中,芬兰人以其特有的坚韧和灵活,多次击溃苏联的进攻。 后来在苏军压倒性的兵力和火力下,芬兰失去了卡累利阿地区,被迫求和。
二战中,芬兰站错了队。 列宁格勒围城战期间,芬兰军队参与了对列宁格勒北部的封锁。 在国际关系中,站错一边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等德军大势已去,苏军打算一口气收复失地。 芬兰在总人口只有350万,却动员了50万人在前线作战,相当于总人口的七分之一,芬兰军队的战斗力异常顽强。 在这种情况下,时任芬兰总统的曼纳林向斯大林求和,斯大林不愿投入更多的兵力和资源,只是要求芬兰取缔法西斯组织并交出部分领土。 至此,芬兰与苏联的战争告一段落。
经历了如此惨痛的教训后,芬兰人痛定思痛,宣布“永久中立”,不再介入大国冲突,继续奉行“和平中立的积极政策”。 加入欧盟后直至今日,芬兰仍坚持军事不结盟政策,避免卷入大国纷争。
瑞典如果说瑞士和芬兰是靠“能战”获得永久中立地位,那下面的瑞典就有点狡猾了 .
瑞典曾经是强大的北欧霸主。 17世纪,其领土包括今天的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俄罗斯、德国、波兰和丹麦的部分地区。 后来在与沙俄的大北方战争中,瑞典惨败,从此一蹶不振。
1780年,瑞典、沙皇俄国和丹麦签订了联合武装中立同盟,这是瑞典实行中立政策的开端。 但是,瑞典的中立并不是绝对的。 二战期间,瑞典与纳粹德国私下利益攸关,德军长期以来一直通过瑞典运送军队和物资。 1941年,为了绕过芬兰,德军与瑞典签订了一项协议,允许德军全副武装通过瑞典直接进入芬兰境内。 德国战机也可以在瑞典上空大摇大摆,德国海军军舰也可以驻扎在瑞典港口。 24小时。 据统计,截至1943年,瑞典至少帮助德国运送了214万士兵和10万车军用物资。 这些基本都是用来在东线对付苏联的,但是战后西方国家对这件事视而不见。
瑞典自己也意识到踩踏钢丝的行为是非常危险的。 冷战期间,它尽可能避免站队,包括拒绝加入北约。 鲜为人知的是,瑞典拥有非常发达的核工业。 它曾经计划制造一颗原子弹。 后来,考虑到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死亡,它主动放弃了核计划,并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通过这种方式,瑞典保持了保持他们的中立立场。
奥地利奥地利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与其他国家相比,奥地利的“永久中立国”更像是对违者的失败惩罚。 作为前大德意志地区的中心,著名的哈布斯堡王朝在此统治了640年。 强大的奥匈帝国就是奥匈帝国。 一战中,奥匈帝国战败,分裂成一堆小国,但作为奥地利基本根据地的“第一奥地利共和国”却相对完好。 由于当时希特勒的纳粹德国十分繁荣,在他们的威逼利诱下,1938年“第一奥地利共和国”与纳粹德国合并,史称“德奥合并”。 顺便说一句,希特勒本人也是奥地利人。 . 二战期间,奥地利为纳粹贡献良多,损失惨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奥地利被盟军占领,奥地利于 1955 年签署国家条约。此后,奥地利获得独立,并于 1959 年根据联邦条例被宣布为永久中立国。
爱尔兰与这些有历史渊源的中立国家相比,爱尔兰的中立立场耐人寻味。 早年,爱尔兰作为英国的殖民地被剥削。 19世纪中叶,在著名的爱尔兰饥荒期间,数以百万计的爱尔兰人被活活饿死,伦敦连眉毛都没抬一下。 最终,爱尔兰人不得不大批离开美国。 因此,在美国的爱尔兰人数量远远超过了爱尔兰。 这个庞大的种族群体也对美国的政策方向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爱尔兰人一刻也没有停下来反抗英国的统治。 终于,在美国的支持下,爱尔兰于1949年正式脱离英国独立,但有意思的是,爱尔兰在1948年的宪法中宣布永久中立,原因有二。 一是英方的要求。 因为数百年的种族冲突,英国人非常担心爱尔兰独立后会成为其他反英国家的伙伴。 经历了二战满目疮痍的英国,早已身负重伤,根本无法承受这种风险。 另一个原因是爱尔兰本身终于独立了,不想再造成任何复杂的情况。 此外,它还面临北爱尔兰问题需要处理。 如果它以永久中立国的身份出现,对为后面的事情做铺垫。 很快,爱尔兰的永久中立地位得到了国际承认。
哥斯达黎加哥斯达黎加是美洲唯一的永久中立国。 国土面积只有5.1万平方公里,国内没有军队。 看起来难以置信,实际上是因为该国的军事政变历史造成了如此恶劣的影响,哥斯达黎加于 1948 年废除了武装部队,只留下警察和安全部队。 1983年11月17日,哥斯达黎加宣布永久中立。 此举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认可,永久中立国因此多了一个成员国。
土库曼斯坦
土库曼斯坦是亚洲唯一的永久中立国。 这个面积48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是苏联解体后新兴的国家。 土库曼斯坦刚刚独立时,为了获得和平发展的机会,就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成为永久中立国的申请。 1995年12月12日,经联合国大会批准,土库曼斯坦正式成为永久中立国。
但考虑到实际情况,土库曼斯坦虽然是永久中立国,但在国防建设上却毫不含糊。 值得一提的是,土库曼斯坦的武器装备多为中国制造。 近年来,土库曼斯坦与中国的关系也不断升温。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土库曼斯坦急需中国订单,中国也愿意加强与土库曼斯坦的关系。
这是世界七大中立国的故事。 要想成为中立国,要么必须非常有战斗力,别人不敢招惹; 或者您的地理位置不重要,其他人根本不感兴趣; 当然,更重要的是国与国之间的丛林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