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情 > 正文
春困乏力肝火旺?这份春季饮茶指南请查收 | 全民饮茶日 当前视点
来源:蝌蚪五线谱      2023-04-25 13:41:55

春天是万物萌发的季节,也是饮茶的好时机。

4月20日是全民饮茶日,旨在让人们重视饮茶文化、享受品茗乐趣。饮茶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


(资料图片)

但是,不同的茶叶适合不同的人群,在饮茶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在这个饮茶的节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不同的体质适合喝什么茶、春天适合喝什么茶、春季饮茶需要注意什么。

一、根据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人的体质可以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和特禀质9种。

茶叶也有凉性、中性和温性之分。根据茶叶发酵程度由低至高,常见的茶叶主要分为绿茶、清茶(包括乌龙茶、铁观音、大红袍)、红茶、黑茶(普洱茶)等几大类。一般而言,绿茶和清茶中的铁观音由于发酵程度较低,属于凉性的茶;清茶中的乌龙茶、大红袍属于中性茶;而红茶、普洱茶属于温性茶。

一般来说,燥热体质的人,应喝凉性茶,虚寒体质者,应喝温性茶。

可以根据下面的两张表分析自己属于哪种体质,进而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茶叶。

图片来源:自制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如阳虚质者应多饮红茶、黑茶、重发酵乌龙茶等温性茶,阴虚质者应多饮绿茶、黄茶、白茶等凉性茶。

不过现在的年轻人难免有熬夜、喝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导致体质多变。比如体形较胖容易上火,但吃点生冷的东西就拉肚子,饮茶时以主症状作为依据进行选择即可。

如果身体有以下的不良反应,则表示该茶叶不适合自己,需要停止饮用。

1、肠胃不耐受,饮茶后容易出现腹(胃)痛、大便稀烂等。

2、出现过度兴奋、失眠或者头晕,手脚乏力,口淡等。

二、春困、乏力、肝火旺,推荐喝这些茶

1、喝花茶缓解春困

进入温暖的四月,不少人哈欠连连,犯起了春困。

这是因为天气转暖,人体为了适应气候要散热,体表末梢血管扩张,流向皮肤的血液增多,内脏、大脑的血液供应相对减少。机体新陈代谢活跃,当食物中营养供应不足时,大脑能量转换效率就会降低。加上春季暖风中阴离子较多,会对人产生镇静、催眠作用。

花茶甘凉而兼芳香辛散之气,有利于散发积聚在人体内的冬季寒邪、促进体内阳气生发,令人神清气爽,有利于缓解“春困”。

如茉莉花含有挥发油性物质,具有行气止痛,解郁散结,抗菌消炎和提神功效,可安定情绪及疏解郁闷。

图源:摄图网

玫瑰花性微温,并能消除疲劳、改善体质,适于春季养生饮用。

枸杞茶滋肾、养肝、润肺、明目、强壮筋骨、改善疲劳。对于长期趴在电脑前的打工人来说,尤其合适。不仅可以对抗春困,还能缓解眼睛疲劳。

2、凤凰单丛缓解疲劳

凤凰单丛茶咖啡碱含量较高,咖啡碱有强心利尿的作用,利尿就是把乳酸排泄出去,避免了它在体内的堆积,因为乳酸在体内堆积会产生疲劳。

3、菊花茶养肝护目

中医认为,五行中春季对应肝脏,此时肝脏活力最为旺盛,如养护不当,易出现易怒、口干舌燥或口苦口臭、眼干目涩、头晕头痛、心烦失眠等肝火旺的表现。

图源:摄图网

菊花茶可以排毒健身、疏风清热,对体内积存的有害化学或放射性物质有抵抗、排除的功效。菊花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是维护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质。经常觉得眼睛干涩的电脑族,多喝些菊花茶有利无害。

不过由于菊花性寒,脾胃虚寒、阳虚、湿气较重的人不宜喝,经期女性、患有风寒感冒人也不宜喝。

4、柠檬蜂蜜茶缓解皮肤干燥

柠檬中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能预防色斑和皮肤暗淡,还能缓解春季多风引起的皮肤干燥,让肌肤更加晶莹透亮。蜂蜜可以调补脾胃、润肠通便,具有润燥解毒的功效。

三、春季饮茶注意事项

1、随泡随饮,花茶、果茶均不宜隔夜后饮用

春季气温变化较大,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茶叶中富含各种抗氧化的活性物质,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茶多酚等等,热水浸泡后这些物质进入水中,如果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造成氧化,失去抗氧化能力,降低在体内的营养功效。

2、不要贪多贪浓

正常人,特别是中老年人,每天4-5杯为宜,以淡为好。体内水分过多会增加心、肾负担。浓茶会使大脑过分兴奋、心跳加快,导致尿频、失眠等,同时其中的鞣酸会与食物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会阻碍铁的吸收。

图源:摄图网

3. 空腹不宜喝茶

春天不少人会乏力、食欲不振,如果空腹喝茶,可能会引起胃部不适,有时甚至产生心悸、恶心等不适症状,发生“茶醉”。出现“茶醉”后,可以吃1-2颗糖果,喝点开水就可缓解。

春天你喜欢喝什么茶,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综合自:澎湃新闻、科技日报、人民网健康

参考文献:王岳飞 .科学饮茶之识茶性辨体质(二),茶博览,2013(11):73-74.

整理:党敏

财经

Copyright @ 2008-2017 news.dfc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财经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dfcjw@sohu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