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思泳
通讯员 荔宣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秋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四月八,龙船透底挖。端午将至,5月26日,农历四月初八,广州荔湾区第十三届“荔枝湾·新西关”民俗文化活动——“五月五·龙船鼓”之起龙仪式在荔湾湖公园举行。当天,泮塘村民齐聚,泮塘村举行“起龙”“洗龙”等仪式。
其中,泮塘首二三约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老龙”仁威一号船再次和街坊们见面,泮塘首二三约的女子龙舟队也在当天下船试水。荔湾湖上碧波荡漾,鼓声响,泮塘首二三约和四约的龙船威风前行,吸引市民在湖岸观看。
齐心协力,400多岁“老龙”露真容
鞭炮齐鸣,龙船鼓响。农历四月初八,对于荔湾区泮塘村的村民而言是大日子,他们要将埋在湖里的龙船挖出来,即“起龙”,为端午节划龙船提前做准备。
上午,泮塘首二三约的长老和村民在梁家祠集合,迎接各兄弟村的代表。祠堂外,鼓声鸣响,祠堂内,牲、酒、茶、斋、果、饼样样齐全,供奉着龙船牌和女子龙舟队的龙船头、龙船尾。9时许,鞭炮声响,村民列队走向荔湾湖公园的藏龙处,即玉翠湖。男丁捧着龙船牌、龙船头、龙船尾、龙船桨,村中的梁家媳妇们手捧贡品。
在荔湾湖公园的玉翠湖“龙船窦”,埋藏着泮塘首二三约和四约的龙船。村民们举行一系列仪式后,由男丁们下水“起龙”。 其中,“C位”最抢眼的是泮塘首二三约的400多岁“老龙”仁威一号船。
在泮塘首二三约,男丁下水前,必须由村中长老为男丁洒由柚子叶和黄皮叶浸泡的水,祈愿顺顺利利、身体健康。泮塘首二三约长老黎锡强今年74岁,近20年来,他负责为男丁们洒水:“每当龙船鼓响起,我心情都十分激动,主持洒水仪式依旧深感责任重大。”
伴随着鼓声、鞭炮声,男丁们逐一下水,齐心协力将埋藏在湖中深处的龙船挖出来,掏船舱泥沙、摇船底泥浆,经过初步“洗龙”后,将写有“仁威”二字的龙船牌分别插在船头和船尾。
值得一提的是,在泮塘首二三约的龙船中,只有女子龙舟队的龙船有龙船头和龙船尾。400多岁“老龙”仁威一号船和仁威二号船只有龙船牌作为标识,只能由男丁们划船。其中“老龙”仁威一号船为绿底金字“仁威”;仁威二号船为白底黑字“仁威”。
“老龙”仁威一号船建造于明朝嘉靖年间,是传统男子长龙,全长38.3米,宽约1.2米,重近3.5吨,由坤甸树的木材制作而成,龙船满员共计90至108人。黎锡强说:“为了养护‘老龙’,近年来适当减员上‘老龙’。”
“老龙”仁威一号船还流传着一段“龙舟结契”的佳话。泮塘村土生土长村民李凯帆介绍,相传明朝万历年间,广州官府组织了龙舟比赛,当时已有100多岁的盐步龙舟与龙舟“后生仔”泮塘村凸眼龙同场竞技,就在盐步龙舟即将夺标之际,泮塘村龙舟队的一个小伙子突然飞身夺得锦旗。
按规则,夺得锦旗者为胜方,于是泮塘村领取了烧猪美酒等奖品。但泮塘村里的老人们认为盐步龙舟划得最快,应该将烧猪等奖品送回盐步。盐步人执意不收,双方相互推让。最后,泮塘村的一位长老说:“盐步龙舟年老,有白须,泮塘凸眼龙‘后生’,盐步龙舟做契爷(干爹),泮塘凸眼龙做契仔(干儿子),结契认亲。”至今“两龙结契”已有400多年。
女士上阵,女子龙舟队不甘示弱
男丁们“起龙”“洗龙”气势非凡,村中的女士们也不甘示弱。泮塘首二三约的梁家媳妇们换上红色队服,待男丁们“洗龙”后,下水试划龙船。
今年73岁的陈银带是泮塘首二三约女子龙舟队的第一批成员,回想起八九年前下水划龙舟的经历,她记忆犹新。陈银带说:“女子龙舟队成立之初,我连续两年划龙船,由于身体原因,位置让给‘后生们’了。每年‘起龙’必须亲自看,也看看我们女子龙舟队的龙船风采。”
女子龙舟队成员梁丽雪说:“‘起龙’后,队员们准备在每天下午安排训练,每天训练两三小时,也体现我们村中女性刻苦耐劳的精神。”
梁丽雪的哥哥梁绵海是泮塘首二三约仁威龙船会会长,他从2013年筹备村里的女子龙舟队,2014年女子龙舟队的龙船制作完成,女子龙舟队正式成立。
作为泮塘“老龙”仁威一号船的掌舵手,梁绵海说:“按照习俗,传统龙舟只能由男丁划船,为了让村中女士们都能参与划龙舟,特意设立女子龙舟队。女子龙舟队走过八九年,从最初没有掌舵手、鼓手,到现在人员齐全,越来越壮大,队伍约有40人,下水划船有28人。”为了让孙辈传承泮塘仁威的龙舟文化,梁绵海也特意让近7岁的孙女下水划龙舟。
接近中午,泮塘村的龙船回到各自祠堂门前的河涌,按照习俗,在停靠前需要进行来回划船三次,有村民介绍,之后会使用猪油擦拭龙船船身,保养龙船,让龙船更有光泽。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符畅
校对 | 谢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