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普涨,而且多味中药材打破价格天花板。不少业内人士称正经历史上“最魔幻一年”,中药材“牛市”或许已到。
(相关资料图)
近期,潮新闻记者追踪中药材从采挖、交易到进入医院的路线,试图展现一个产业链缩影,以及涨价潮的多米诺效应。
6月9日凌晨5时许,浙江省磐安县新渥镇药农陈礼祥和妻子,又带了1000公斤元胡来到浙八味药材城地产药材交易区出售。让他津津乐道的是,三天前,他家的4000公斤元胡摆摊10分钟,就卖出52万元的好价钱。
今年上半年,调理脾胃的白术、清热解毒的黄连等多种中药材,都刷新历史高价。部分中药材涨价热潮同样在安徽亳州、河北安国、广西玉林、成都荷花池全国四大药材专业市场涌动。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官网5月监测数据表明,2023年5月28日同比2022年5月28日,276个药材品种价格上涨。“最近3个月,中药材涨价品种之多、涨幅之大,实属40年未遇行情。”磐安县中药材产业协会会长杨定升向潮新闻记者表示。
这轮中药材价格上涨背后,哪些因素在助推?对百姓看病吃药产生多大影响?连日来,潮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中药材涨价向产业链传导,引发部分中成药停售、停产。而由此产生的多米诺效应,还在继续延伸。
买涨不买跌,外省客商连夜赶来
记者凌晨探访中药材集市
6月9日4:30,磐安县仁川镇药材收购商杨爱云早早赶到集市。潮新闻记者见到杨爱云时,她站在四五十袋浙贝母前,正按着计算器跟药农算账。装满药材的一堆白色蛇皮袋,上秤一称有500公斤。
每逢农历二五八,是浙八味药材城大宗中药材集市开市的日子。目前,浙贝母、元胡和白术等多种中药材正值上市期,药商们将数百吨原料打包发往外地。
“白术价格稳定在历史高位。磐安去年产的白术6月价格75元/公斤,当年10月上新时才40元/公斤。而在2019年,白术仅为18元/公斤。”杨定升告诉潮新闻记者,大家普遍有买涨不买跌心理,去年产的白术新货,目前基本已经被抢购一空。6月9日元胡批发价137元/公斤,与2018年低谷期相比,价格涨了400%。
不到6点,来自安徽亳州的药商耿文华已经采购了40吨浙贝母切片,主要销往药企。耿文华向潮新闻记者介绍,尽管价格有所上涨,上半年他的采购量还是增长了30%,部分药企怕成本再度抬升,开始备货。来自安徽的药商曾先生一行,也开车10多个小时连夜赶到集市采购。
浙贝母作为磐安主产中药材,历史成交价在药商心里都有一本账。杨定升告诉记者,过去20年浙贝母价格高点和低点相差近10倍。2003年浙贝母个(烘干的浙贝母个体)涨至240元/公斤。此后价格长期在低谷,2019年浙贝母个最低跌到28元/公斤,生切片33-35元/公斤。2023年6月初浙贝母生切片80元/公斤,6月中旬浙贝母生切片已涨至98元/公斤。
在全国其他中药材市场,同样在高位运转的还有牛黄、当归、党参等多个中药材品种。6月9日,天然牛黄80-85万元/公斤,同比增长近50%。而6月9日黄金价格为450.45元/克,折算每公斤价格约45万元,相当于约2克黄金能买到1克天然牛黄。
据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官网监测数据,5月10日-6月10日,当归价格一个月涨50%,上半年总计涨300%。此外,上半年党参价格也已经涨了200%以上。“这些都是大宗中药材,属于市场刚需,最终都得由消费者买单。”杨定升向潮新闻记者表示。
中药材涨价向产业链传导
药企或因没利润退出公立医院
明显感受到价格变化的,还有中医门诊的病人。6月4日,杭州市民王小华(化名),在某省级三甲医院看完中医门诊后发现,14帖中药煎服制剂价格近千元。
王小华告诉潮新闻记者,她跟主治医生确认过,“方子较涨价前贵了一半,有些方子甚至涨了三分之二”,药材涨价,确实会增加看病成本。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一名中医专家告诉潮新闻记者:“本院中药饮片从今年年初开始涨价,属同类医院中涨价较晚的一家。在药方里,如果原本6克用量减少到5克,尽管只有1克之差,但效果会差很多,无法通过减少药量降低药价。”
专为省级三甲医院供货的一家医药公司负责人李伟(化名)向潮新闻出示一组进货价格,印证了涨价说法。今年多款中药饮片身价翻了四五倍,以同款500克/份对比,当归饮片从42元涨到242元,党参饮片从63元涨到238元,猫爪草饮片从71元涨到352元。
针对医院中药材涨价与百姓看病费用问题,潮新闻记者从浙江一家省级三甲医院获悉,中成药、饮片均根据国家医保目录实行报销政策。目前,浙江省执行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结果。医院备供中成药由浙江省统一招采和挂网采购,所有在公立医院销售的中成药,经过药厂-医药流通公司-医院-患者三个环节,前两个环节会有一定盈利,但最后医院零差价出售给患者药物。
“备供饮片则由医院根据医保支付价的一定折扣率进行招标采购。”上述省级三甲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1月,浙江医疗保障局发布通知要求,定点公立医疗机构的中药饮片严格按照实际购进价格顺加不超25%销售。
“中药材涨价影响消费终端的同时,也加重药企经营成本。”磐安中药材商会会长张光华向潮新闻介绍,“在部分中药材涨价数倍的行情下,没有足够资金囤原料的药厂,利润空间会被挤压,最终部分中成药可能会被迫停产、下线。”
磐安县从事药材加工近40年的陈江辉(化名)介绍,这两年有止痛功效的元胡涨价涨得厉害,一家合作多年的止痛膏药生产企业告诉他,“企业仓库没有足够库存,现在元胡价格太高,而膏药售价又受限制,产品没有利润,就不再生产了。”
2月20日,甘肃发布的相关通知中,24种药品取消挂网的原因标注为“企业生产成本上涨”。潮新闻记者根据媒体报道初步统计,辽宁、江苏、安徽、广西、山西、宁夏等地也均发布取消挂网通知,目前市面可买到的上海雷允上丹参片、云南白药气雾剂等退出相关省份医保。
5月25日,贵州省医保局发布的一则《省医保局关于取消2023年第四批88个药品挂网资格的通知》显示,部分药企在贵州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管理子系统提交了撤网申请。其中河北百善药业生产的元胡止痛片、黄连上清片,江西心正药业生产的六味地黄丸等均在取消挂网名单内。
业内人士分析,取消挂网的原因与生产成本上涨、利润下降、供货紧张、生产线改造/停止等有关。取消挂网意味着,这些药退出当地公立医院采购。
中药材涨价背后
不止是极端天气惹的祸
杨定升向潮新闻记者介绍,此次中药材行情一路走高,涨价原因或各有不同,天气、土地租金、人工、产量、外围资金介入等,都是影响中药材供应量及价格的重要因素。
比如今年甘肃产的当归、党参等中药材,由于种植面积减少、干旱和倒春寒等多重因素,造成原产地产量减少。这类供不应求的药材,价格在持续攀升。
6月8日晚,甘肃岷县药商谢辉向潮新闻记者发来青海产区的现阶段当归生长照片,6月的当归苗正常情况能长到30厘米高,但因为前期苗子受霜冻,“现在该产区有不少当归种苗出现死根、烂根,今年可能继续大量减产,当归将继续涨价。”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业委员会相关负责人鲍爱东向潮新闻记者表示,中药材价格上涨原因,除了受产量影响,还有供货周期因素。比如一种中药材生长需5年,集中上市期过后,市场供应量逐年紧缩,价格会有所上涨。
“这类涨价会随着中药材再次集中上市,供应量增大后有所缓解。比如现在处于价格高位的黄连,到了集中上市期,价格肯定会有所下降。”鲍爱东表示。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官网5月30日发布的一则《2023年5月综合200指数解读:淡季不淡的情况恐怕还会延续》提到,“按照往年经验,5月是传统用药淡季,不过今年一些害怕成本再度被抬升的用药单位,开始进行备货,进而使得价格进一步被抬高。”
杨定升注意到今年不少中药材货量充足,却价格涨得离谱。他认为,“部分中药材在短时间内价格翻倍增长,资本炒作抬价不容小觑。当下水牛角、黄连、白术等部分中药材,明显存在资本炒作迹象。”
潮新闻记者多方采访获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药材原料价格不受限制,国家只是对中药材产业链终端的中成药设立限价,通过药品价格倒逼中药材原料降温。“中药材涨价背后,其实也暴露中药材价格监管薄弱、行业机制不健全。”一名中成药生产企业负责人向潮新闻记者表示,中药材价格应当回归其价值本身,一旦赋予金融属性,药味就变了。
中药材涨价背后,资本热潮涌动,谁在借药炒作?整治的难点在哪,政府又该如何引导行业规范发展?潮新闻记者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