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志远)近日,我市印发《质量强市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方案》提出,到2027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显著提升,新增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100项以上、地方标准60项以上,新建提升改造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5项以上,建设检验检测行业服务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平台2个。
《方案》围绕质量强市建设,从充分发挥标准化引领作用,提升经济发展能力,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全面提升企业质量和品牌,全面提升质量基础建设、质量治理效能等8个方面细化政策措施。
聚焦钢铁、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实施产业基础再造项目,推动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每年新增工业企业研发机构100家、市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0家;聚焦行业龙头企业、“领跑者”企业等,通过内部流程再造、组织架构优化等方式,建立相对独立的工业设计中心,加速提升制造业设计能力,计划到2023年底创建市级工业设计中心15家以上。
开展重点区域质量提升行动,围绕全市质量管理基础较好、市场竞争力较强、有一定聚集规模和发展潜力的重点区域,从总体规划、基础支撑、龙头带动、对标对表、品牌培育等方面加力,夯实质量基础设施,实施质量激励政策,促进全市总体质量提升。
鼓励全市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制修订,对承担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的企业,给予100万元资金支持,对承担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的单位分别给予20万元、7万元资金支持。
围绕传统产业优化提升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开展工业强企行动,鼓励和引导企业应用工业设计优化产品外观、结构、功能,开发原创型新产品,推动企业加快工业设计成果转化进程,计划实施工业设计成果转化项目50项。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提升重大技术装备制造能力和质量水平,推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氢能装备等行业实现品质升级。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鼓励企业开发绿色设计产品,打造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
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到2023年底推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首席质量官全覆盖,并引导企业开展质量分级诊断活动。开展制造业高端品牌和农业品牌培育行动,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及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形成农产品品牌、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三位一体品牌体系。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和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
全面提升质量基础建设,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先进制造等领域,持续完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提升强制检定能力。瞄准县域行业集中、规模集约、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打造集成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品牌、科研等要素的高技术服务平台,面向企业、产业、区域提供全方位、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质量基础设施综合服务。深化“服务企业行”活动,活动范围向规模以上企业和中小企业延伸,每年服务企业 100家以上。
我市坚持一体化推进质量强市、知识产权强市和品牌强市建设,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新获批“钢铁行业智能工厂数据安全标准应用试点”“国家板栗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区”等两个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新建成“迁安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文体服务保障)专项试点”,全市累计获批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33个,其中在建6个,建成27个,总量居全省首位。新增遵化磨盘柿地理标志商标1件,总数达到42件,位居全省第2位。完成1400余家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12个县区建立了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一体化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