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朝代建立之初,都必须要经过长达数年甚至几十年的激烈战争。频繁的战争,让黎民百姓饱受流离之苦,但另一方面,却成为英雄豪杰大展雄才的舞台。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过程中,同样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统一战争,其中也涌现出很多辉耀千古的的名将。不过由于年代久远,他们之中的很多人的形象,却与本来面目渐行渐远。宋朝开国名将潘美,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潘美,河北大名人,宋朝开国功臣。他参与指挥了宋朝统一战争中很多重大战役,先后击灭屡立汉、南唐、北汉,并参加了宋朝对外战争中最重要的战事:雍熙北伐,身经百战,屡立功勋。后世对潘美评价很高,认为"潘美性最平易近人,有功益谨慎,能保令名以终","潘美节义,兼善始终,可以庙祀",认为他是可以配享帝王太庙的完美人物。但在流传很广的民间文学《杨家将》中,以潘美为原型的潘仁美,却完全是另一副嘴脸。
有关《杨家将》的评书、戏曲、小说、电视剧,可谓斗量车载,数不胜数。但在《杨家将》中,潘美的形象却完全背离了真实历史,被演绎成一个心胸狭隘、嫉妒贤能、奸诈狠毒、陷害忠良的小人,在陈家谷之战中畏敌怯战,拒绝支援名将杨业,致使杨业孤军奋战陷入绝境而死。《杨家将》的知名度和传播度都很广,导致潘美背上了建成的大帽子,被后世唾弃千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宋朝广泛推行的监军制度,就是"重文抑武"国策的核心内容之一。北宋武将出征,皇帝往往会派遣心腹亲信担任监军。监军身为皇帝代言人,具有"如朕亲临"的崇高地位,随时对武将进行监督控制,并可以任意干涉武将的指挥权。武将对监军的颐指气使,只能俯首帖耳,毫无讨价还价余地,否则可能会招致皇帝的疑心甚至严惩。宋朝开国功臣之一的大将郭进,就是被监军田钦袏逼迫自尽,皇帝却不追究。
《宋史》记载,在导致杨业战死的陈家谷之战中,是监军王铣逼迫杨业孤军出战,他多次申斥杨业,"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杨业被迫出战后,又是王铣"领兵离谷口",抛弃杨业扬长而去。
从始至终,潘美都处于被监军王铣架空的尴尬地位,根本没有任何蓄意害死杨业的动机与实际行动。杨业的资历、军职和地位比潘美着好几级,潘美确实毫无必要去嫉妒陷害他,真是无辜被冤。
不仅如此,潘美还可以说是赵匡胤手下最善良的武将。赵匡胤陈桥兵变,篡夺了后周江山。但周世宗柴荣,留下了4个儿子,长子柴宗训,次子柴熙让,三子柴熙谨,四子柴熙诲,最大的柴宗训才7岁,其他的都还是懵懂娃娃。但在赵匡胤眼中,他们都是足以威胁他皇权的危险因素,必欲除之而后快。
宋朝史料《随手杂录》、《默记》都记载,赵匡胤与大臣商议,如何处置这几个孩子,宰相赵普恶狠狠地说:"去之!"众人都随声附和,建议来个斩草除根永绝后患。潘美当时也在场,他的反应耐人寻味,"以手掐殿柱,低头不语"。
赵匡胤问潘美:"汝以为不可耶?"你反对这么做吗?潘美回答:"臣岂敢以为不可,但于理未安",我当然不敢反对,但总觉着这么干有点不合情理。潘美的话起到了作用,赵匡胤于是把周世宗的三子柴熙谨赐给潘美。潘美收养了柴熙谨,视如己出,抚养成人,算是给周世宗柴荣留下一点血脉。
这件事可以看出,潘美是个有情有义的善良之人,可以说是赵匡胤手下最善良的武将也不为过。面对几个即将无辜被害的孩子,他不顾个人前途富贵,不顾可能招致赵匡胤疑虑猜忌的后果,勇敢地予以出手救助,令人感动。可惜这样一个良善之人,却被评书戏曲彻底抹黑。
参考资料:《宋史》《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