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邓瑞璇
记者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竹园岭遗址有先秦文化遗存埋藏,遗址商时期遗存分布范围约8万平方米,核心区域分布范围约1.5万平方米。考古人员认为,出土遗存反映出中原夏商礼制南渐珠江三角洲、推进早期岭南中国化的历程。
竹园岭遗址航拍全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竹园岭遗址展开了持续三期的考古发掘工作,共发现商时期形状大小不同的各类灰坑近1500个,其中部分形制规整、深度超过1米的灰坑应属储藏性质的窖穴或祭祀用途的祭祀坑;大小深浅不一的柱洞1800余个,其中相当一部分与干栏式建筑有关;还有长度不等、深浅不一的灰沟25条,推测与先民们生产生活中的自然或人工给排水有关。
竹园岭遗址商时期出土数量最多的遗物是各类石器,有戈、璋、戚、钺、锛、凿、镞、砺石、磨盘、杵、磨石等,此外还有少量玉器、青铜器和陶片等。考古人员认为,从这些迹象判断,竹园岭商时期遗存很大可能是制作加工生产生活工具的场所,规模大、延续时间较长,表明周边还应存在同时期的大型聚落或墓地。
竹园岭遗址考古发掘场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朱明敏介绍,从出土的石戈、石璋形制以及陶器的纹饰、器形特征来看,竹园岭遗址商时期遗存的年代大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代中期前后。部分磨制精细、形制规整的石戈、璋、戚、钺、有领环和玉璧等应属于礼仪用器,追本溯源明显可以看到中原夏商礼玉文化的影响,反映出中原夏商礼制南渐珠江三角洲、推进早期岭南中国化的历程。
朱明敏认为,竹园岭遗址不仅填补了中新广州知识城范围商时期文化遗存的空白,更为重构广州东北区域早期历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材料,充分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到西汉早期阶段,九佛-镇龙-萝岗一带是北江下游流域和东江下游流域之间一条重要的文化走廊,在珠江三角洲早期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