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产业链补链强链,加快产业链供应链支撑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带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那么,高端制造业升级过程中,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高可靠、低成本和规模化是商业航天面临的挑战。如果我们的火箭公司,只是把体制内火箭公司的人、技术、产品重新做一遍,商业火箭的成本不会有任何优势。所以,整个航天商业化的挑战是在于产业链,如果能够重构产业链,引用民营技术、资本、机制去把商业火箭成本降下来,才能迎来大规模的发射任务承接,整个行业才能迅速发展起来。”陆石投资专注航天航空赛道,其董事长邓钊在“融中2023(第六届)有限合伙人峰会”上坦言。
浩蓝行远总经理董彦鲁表示,原来大家都觉得军工行业的民营企业普遍规模做不大,因为军品采购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的特点所导致;但现在,一是军工行业的整体市场规模在扩大,二是大飞机、卫星互联网、信创等军民技术通用性的产业的爆发,均大大提升了军工行业天花板,每一个赛道都是万亿级的市场空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源星资本管理合伙人于立峰认为,传统产业改造除了依靠政策、资本之外,还要依靠技术进步,而当下技术进步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互联网经历了二三十年发展,积累了大量数据,制造业靠智能化去改造,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是中国制造业走向高端化的机会。
华润资本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张宗则表示,在科技、高端制造这些领域里面,还是希望被投的企业一定要有规模,同时也希望特别谨慎投资这些项目。投资机构角度看,当然希望它们上市,但实际上很多公司哪怕上市了,投资机构还是退不了,没有交易量根本不活跃。这个现象其实在科技,尤其是高端装备板块现象特别突出。
京铭资本董事长兼CEO、国铸资本副董事长刘翔提醒说,高端领域里有一项被集体卡脖子的环节——就是高端工业软件,这是唯一一个与国外同行不断拉大差距的工业技术领域。高端工业软件是个长周期且长坡厚雪的赛道,需要未来一二十年逐渐积累经验发展且赶超上来。
2023年7月20日,由融中传媒、融中母基金研究院主办,融中财经、融中咨询协办的融中2023(第六届)有限合伙人峰会盛大举行。会上,以“双链发力,高端制造业迎升级新机遇”为题的高端制造专场讨论环节,陆石投资董事长邓钊为论坛主持,浩蓝行远总经理董彦鲁,奇点控股董事长姜琳杰,京铭资本董事长兼CEO、国铸资本副董事长刘翔,中车转型升级基金总经理杨云涛,源星资本管理合伙人于立峰,华润资本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张宗参与了讨论。
以下为“融中2023(第六届)有限合伙人峰会”中, “双链发力,高端制造业迎升级新机遇”高端制造论坛环节中的精彩讨论实录,由融资中国整理。
经典语录抢先看:
陆石投资董事长 邓钊:自SpaceX拉开了引领人类从陆地走向深空的序幕,火箭作为人类走向太空时代的运载工具,目前我们国家的航天是不能满足运力需求的。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如何优化产业链,同时做到高可靠、低成本和规模化则是商业航天面临的挑战。所以,陆石投资正积极布局产业链上游,只有能重构产业链,引用民营资本、技术和机制,降低整个商业航天产业链和商业火箭的成本,才能迎来大规模发射任务的承接,使整个行业得到更快速的发展。
华润资本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 张宗:对高端制造业,我们专注半导体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新材料,新能源等赛道,同时希望与华润集团的产业深度协同,科技赋能。从投资交易的角度看,希望投资的企业有一定规模,有较多的产品与技术应用场景。一些缺乏规模的企业即使上市了也没有交易量,投资机构也很难退出。
源星资本管理合伙人 于立峰:怎么样实现传统产业的改造?除了依靠政策、资本之外,我认为要依靠的是技术进步。当下技术进步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互联网经历了二三十年发展,积累了大量数据,制造业靠智能化去改造,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是中国制造业走向高端化的机会。
浩蓝行远总经理 董彦鲁:军工行业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未来军品采购将朝着“三高一低”即高质量、高效益、高速度、低成本的方向发展,怎么做到高质量和低成本的有机统一,这就需要行业参与者通过技术创新、成本控制、科学管理等多种方式统筹改进;二是,国防经费虽然整体上再增长,但是不同板块的投入还是再做结构性的调整,这就要求公司的产品或者研发必须要契合武器装备最新的发展方向。
京铭资本董事长兼CEO、国铸资本副董事长 刘翔:我们沿着半导体制造、新能源汽车,尤其是航空航天产业中的国产大飞机、商业火箭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链梳理后发现,这些高端领域里有一项被集体卡脖子的环节——就是高端工业软件。高端工业软件是整体产业链转型中最核心的底层内核,而我国工业软件是唯一一个与国外同行不断拉大差距的工业技术领域。因为我们国家目前仍缺少工业强国的基础脉络,高端工业软件是个长周期且长坡厚雪的赛道,需要未来一二十年逐渐积累经验发展且赶超上来。
中车转型升级基金总经理 杨云涛:工业母机要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进行合理配置,用以支撑产业的发展。首先需要在特定领域进行应用和场景拉练,利用场景反馈信息反哺技术迭代升级,最终推动在高端装备领域进行大规模应用。产业发展具有周期性,作为产业投资人要支持产业梯队的整体发展,通过供给需求提升和场景应用反馈,持续推动高端装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奇点控股董事长 姜琳杰:我们投资的具体机遇在哪里呢?第一个是高端方向,就是往高处走,总结起来就是对于某个产业的技术把控力高、产业链影响的深度和广度高;第二个是智能化方向,所有的装备制造离不开智能化,智能化是个泛命题,它涉及很多;第三个是数字化方向,原来讲数字第一反应要工厂智能化,其实这只是一小部分,营销系统、管理系统供应链、产业链都在数字化,是高端装备制造上下产业链打通的平台。
01
“不追求赔率
但追求绝对的胜率”
如果能够重构产业链,引用民营技术、资本和机制,降低整个商业航天产业链和商业火箭的成本,整个行业才能更快速的发展起来
大飞机、卫星互联网,每一个赛道都是万亿级的市场空间
邓钊:陆石投资成立于2016年,我们主要投资航空航天,智能汽车两大产业链,重点关注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和高端装备等细分领域。陆石投资的核心团队,包括我本人,来自于清华大学和航天航空、汽车产业链头部公司。
陆石投资整体的投资思路和理念是投资的阶段早,到现在为止已投41家企业,但是有70%以上是天使阶段;此外,天使阶段持股比例比较高,在我们熟悉的行业,比如说航空航天,智能汽车这样的赛道,第一轮就能投到三五千万,占比大概在30%以内;第三个就是整体项目数量少,我们是天使-早期投资机构,我们干到第八年时间,实际上只投了41家企业,但是出手的次数大概在70多次,平均一家企业投了将近两轮;最后就是项目质量精,陆石投资不追求赔率,但是追求绝对的胜率,这是整体投资的思路。
商业航天赛道属于新兴赛道,商业航天起源于SpaceX,Elon Musk领了人类从陆地走向深空的探索,而我国的商业航天起源于2014年,第一家民营的商业火箭公司注册成立,到现在中国一共有20几家民营商业火箭注册公司。火箭就是运载工具,它和飞机、高铁是一样的,而且也都可以运货运人,没有区别,而只依靠我们国家航天是不能完全满足对于人类走向太空时代的运力要求。有了这样一个时代背景,整个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迎来了比较好的发展机遇。在此过程中,陆石投资也进行了积极的布局,陆石是中国最早投资商业航天的机构之一,2015年投了固体火箭零壹空间并实现成功退出,在这之后又去布局了液体火箭天兵科技,目前也发展成为国内第一梯队。
高可靠、低成本和规模化是商业航天面临的挑战。如果我们的火箭公司只是把体制内火箭公司的人,技术,产品,整个的体系带出来,重新做一遍,这样我们的商业火箭成本不会有任何优势。所以在此基础上,整个航天商业化的挑战是在于产业链,尤其是供应链的优化。如果能够重构产业链,引用民营技术、资本、机制,只有降低整个商业航天产业链和商业火箭的成本,才能迎来大规模的发射任务的承接,才能让整个行业在下游快速得到发展,使整个商业航天行业更加迅速的发展起来。因此,我们目前正在积极寻找产业链上游的配套企业,已经投资了包括复合材料轻质化结构件头部企业爱思达航天,拥有大型实时操作系统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独角兽翼辉信息,为无人机、卫星、火箭等提供测控通信设备与卫星导航核心电子设备的讯联科技等一些列明星配套企业,并逐步形成生态。
董彦鲁:我们一直专注在军工这个方向,所以我还是重点谈一谈军工行业的机遇跟挑战。进入十四五以后,军工这个赛道都非常火,产业端和资本端都涌入了很多参与者,具体有几个层面的表现:
无论是台海局势,还是与美国之间的长期激烈的竞争和对抗,都促使着军工行业进入到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高景气的发展赛道。短期来看,我认为主要是特征,一是需求端呈现出常规武器大量的储备增量;从供应端来讲,我认为供应链的格局进行了一个重塑,也就是说供应链的安全和自主可控现在得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视。
长期来看我认为也是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跨代先进武器装备的建设不断提速,投入不断加大。因为跟美国在这种长期激烈的对抗当中,抢占前沿科技阵地和先进武器的研发是中美现在同时都在做的一件事情,只有取得竞争优势之后才能在未来的对抗当中立于主动地位。第二个就是军民共用的技术,比如说卫星互联网产业、大飞机产业,大大提升了军工行业天花板和市场空间。原来大家都觉得军工行业的民营企业普遍规模做不大,因为军品采购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的特点所导致;但现在大飞机、卫星互联网等军民技术通用性的产业的爆发,均大大提升了军工行业天花板,每一个赛道都是万亿级的市场空间。
提到挑战,我认为军工行业的挑战主要是来自于两方面:
第一个挑战,在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指引下,武器装备朝着更高质量、更高速度、更高效益的发展方向,但同时也要求更低成本。怎么做到高质量和低成本的统一,是所有行业参与者都要面临的课题,这就需要行业参与者通过技术创新、成本控制、科学管理等多种方式统筹改进;
第二个挑战,虽然国防预算经费整体上每年都在提升,但是不同板块的投入还是在做结构性的调整,对于行业的参与者,在选择要投入的重点领域的时候,需要系统的去思考和观察我国军工行业下一步的重点发展领域,比如党的二十大报告里面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向,包括“坚持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推进新机理新技术武器化实战化,大幅提高新域新质战斗力比重,加快无人智能作战力量发展”等等。
02
自主替代升级
时间是个巨大挑战
高端方向就是往高处走,对于某个产业的技术把控力高、产业链影响的深度和广度高
所有的装备制造离不开智能化,营销系统、管理系统、供应链、产业链都在数字化
姜琳杰:如何看待高端装备制造业未来的机遇和挑战?机遇和挑战是一个词两个方面,相生相行。宏观角度而言,机遇体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科技引领”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也身在其中。第二,在全球的竞争结构里——无论是产业、市场、技术,中国从“中国制造”,即专注于加工制造,正在进行着身份的转变,逐渐走向高端,走向“中国创造”。也在从“追随者”,向“引领者”转变。可以说,国际竞争格局与国家的发展战略为我们打开了新机遇的大门,我们伴随着国家战略一同前行。第三,国际脱钩形势对于我们反而促生了巨大的机遇。国内装备制造业持续深化“补链强链、自主可控”战略,自主创新,自主构建产业链闭环,激发了中国各个主体内在的巨大创新能力。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在构建了竞争格局的同时,也赋予了我们机会。
既然是相生相行,挑战也必然存在。纵观全球高端制造装备领域,无论是核心节点,核心技术,核心设备,甚至核心的工艺流程,大多还根植于国际市场。想要打破这种格局,需要创新替代和升级,然而技术早晚会实现突破,但时间是个巨大的挑战。
具体到投资角度,机遇在哪里呢?
第一个是高端方向,就是往高处走。总结起来就是对于某个产业的技术把控力高,对产业链影响的深度和广度高,比如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元器件,核心装备等。这些细分产业链当中的某些节点往往首当其冲能够与世界水平比肩,这是我们投资的方向。第二个是智能化方向,所有的装备制造离不开智能化,智能化是个泛命题,它涉及很多,AI、大数据等。第三是数字化方向,原来讲数字化第一反应是工厂智能化,这其实只是数字化的一小部分。营销系统、管理系统、供应链、产业链都在进行着数字化升级。能够在这个领域创新,并提供产业链打通的平台,值得资本市场的关注。基于这样的理念,奇点控股旗下灵犀科技自主研发了产业协同平台“灵犀超链”,把投资方、企业方、技术方聚集在“灵犀超链”平台,使得互相能找到并形成产业协同,推动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深度。奇点控股关注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重点领域,也期待与投资人、业界深度合作,共同推动高端制造产业发展。
03
高端工业软件被集体卡脖子
差距正越拉越大
锂电池及其相关正负极材料领域未来可能出现产能过剩,我们不再重点关注
汽车半导体有非常高的核心价值,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重要性排第二
高端工业软件是个长周期且长坡厚雪的赛道,需要未来一二十年逐渐积累经验发展且赶超上来
刘翔:在2019,正值国家从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过程中,我们敏锐的感知到了“先进制造”领域的机遇,并且率先在行业聚焦“先进制造”领域投资的理念,选择了新能源汽车赛道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着陆点。2019年中国对进口原油的依存度已经超过70%,国家石油安全和能源安全已经面临新的环境和考验,中国的传统制造业、代工、外贸等行业的转型升级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在这个环境和背景下,我们确定以半导体制造、新能源汽车为主的领域作为我们先进制造的主投赛道。
例如,在传统燃油车中成本占比最大就是发动机,而锂电池的出现,使新能源汽车具有完全替代燃油车可能性,锂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也让其在新能源汽车投资领域一直深受市场关注。我们早在2018到2019年中积极关注布局锂电池产业链的中上游,后来恰逢新能源汽车领域大爆发,让我们更加肯定了当初选择这条赛道的正确性。而近两年随着行业的投产加大,未来可能产能过剩的情况,我们也已将注意力转移到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其他领域,不再新投资锂电池和其相关材料等领域。
在过去二三十年中,房地产、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行业给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未来的二十年,我们认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会出现爆发式增长点,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达到六万亿产值,并且覆盖众多高端制造产业,我们也有信心新能源产业会成为支撑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速发展的下一新支柱。我们最初选择新能源汽车这一赛道也是坚信中国可以通过动力电池及核心材料、汽车半导体的自主创新彻底实现高端制造的弯道超车。所以当时选择投资新能源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中上游,其实就是助推中国从传统制造业大国快速迈向高端制造业强国。
过去五年,我们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并取得了丰厚的成绩,投出了中国动力电池领域前十强中的两家,锂电池正极材料前五强中的两家,锂电池负极材料前五强中的两家及锂电池电解液的一家头部企业。在持续的投资布局过程中,我们已经逐渐打通了整个锂电池和其上游核心材料产业链,使得我们不再受其他国家约束。那么除了锂电池和相关材料外还有什么?
近两年我们逐渐将投资重心转移到汽车半导体领域,例如车规级MCU、功率半导体IGBT、驱动IC等,都有非常大的机会。结合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两个方向,最关键的重合部分就是汽车半导体,汽车半导体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重要性排名第二,核心价值之高可想而知。
我感觉这几年,我们在选择先进制造投资的时候,选择了一个非常棒的时间节点,也是因为国家正在从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关键时刻,怎么才能实现弯道超车,再也不用卡脖子?
我们沿着半导体制造、新能源汽车,尤其是航空航天产业中的国产大飞机、商业火箭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链梳理后发现,这些高端领域里有一项被集体卡脖子的环节——就是高端工业软件。高端工业软件是整体产业链转型中最核心的底层内核,而我国工业软件是唯一一个与国外同行不断拉大差距的工业技术领域。因为我们国家目前仍缺少工业强国的许多基础脉络,高端工业软件是个长周期且长坡厚雪的赛道,需要未来一二十年逐渐积累经验发展且赶超上来。
杨云涛:以中车的轨道交通产业为例,我们已经在全球轨交行业中占据了领先地位,如何进一步提升整个产业全生命周期的竞争力,是我们需要进行深度思考的,也是在全球范围内无先例可借鉴的。进一步提升装备车辆的绿色化智能化、强化单位输出的成本控制,同时在服务过程中持续提升乘客的舒适度,是未来产业链的发展趋势。在各关键核心领域保持自主可控,同时在材料轻量化、数字智能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向明确投资的破题点。
因此,我们需要一方面发现自身的不足,深耕未来要提质升级的领域;另一方面要挖掘相邻产业链中的自主可控技术与优质企业,通过投资实现技术转移应用,为轨交产业链的发展提升进行赋能。
中车的投资团队始终秉持产业投资的初心,不追市场热点,而是始终围绕产业使命以及产业发展所缺失的部分,以“锻长板、补短板”为项目挖掘标准,投好项目。
高端装备产业链的发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产业投资人需要把心沉下来,通过三五年甚至五至十年的时间,充分利用产业发展的周期,推动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
04
学会在避坑过程中找到赛道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高端制造业会迎来五到十年高速发展和投资机遇
实现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要依靠技术进步,主要驱动力自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新材料
全球性的低碳经济诉求,也成为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重大驱动力
于立峰:大家普遍认为,在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会有五年大概的窗口期,那么我们在提到机遇和挑战的时候,首先自己要清楚,先进制造业的机遇来自于哪里?它的机遇驱动力在哪里?我认为是做先进制造业投资最基本的认知,以我的观点来看,先进制造业的机遇我觉得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一个是国家政策的强势指导和支持,同时包括国际地缘政治的影响。我们都知道高端制造业或者制造业本身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基础,做投资如果做过二十年以上的人都知道,投资过程当中经历过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享受过将近二三十年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这么一个投资和发展机遇。那么到现在,确实走到了一个强链补链,增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竞争力这么一个阶段。
所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包括资本市场相应的金融政策和资本指导政策,使得我们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当中,会迎来五到十年高速发展和投资机遇,我认为这是第一个。
第二点,我们国家现在大概有省级的专精特新企业十万多家,国家级一万多家,这些是未来先进制造业或者高端制造业当中,有国家政策的指导和未来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和企业集群。因为我们把智能化,先进制造业内部定义为智能+产业,在智能技术+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是中国制造业产业向高端化发展的一个最基础的东西。我们国家制造业在2.0、3.0时代占到70%左右,4.0还很少。那么怎么样实现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依靠什么?我认为要依靠的是技术进步,主要的驱动力我认为来自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还包括新材料。
第三点我认为来自于ESG,低碳经济的诉求。全球性的低碳经济诉求也成为高端制造业当中发展的重大驱动力,由于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先进制造业当中企业发展的模式、经营模式、生产方式的转变,这也会带来先进制造业发展过程当中的机遇。
如果从这三个方向去看,我们会发觉很多投资的机遇。先进制造业它比较宽,如果从制造业转型升级、智能化的过程当中,会重点关注比如说无人化的方向、软硬件结合的方向、技能技术在先进制造业当中业务的场景化应用等。当然我们在低碳经济发展当中,涉及到新能源、新材料、储能等这些领域的发展机会。
如果说到挑战,我认为第一个挑战可能来自于国际上的锻炼影响。现在投资了很多项目,虽然也有很多产品,比较好的东西,但是后来发现总有在某一个环节当中,受到国际供应链的影响,高端传感器、芯片等制造业当中的关键零部件,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去突破。
第二个挑战,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如何避免追风?我个人最近一直跟团队说,怎么样在共识性的投资认知上,寻找到非共识性的投资机会?投的周期、研发周期比较长,研发投入比较大,经济效益展现可能需要6-10年时间,才有可能形成一个比较好的产业退出。所以这个过程当中如何找到真正的好投资机会,同时要找到一些非共识性的投资机会。
非共识性的投资机会,考验的是投资的基本理念,我们现在一直在说投早、投小、投科技,那么,这个里面真正考验是投资人关于非共识性投资的眼光。在先进制造业或者高端制造业投资机遇和挑战当中,不是说要看到怎么样的机遇,而是要看到如何避坑。如何在避坑过程当中找到赛道,这个才是真正的一个理智的投资人的基本要求。
张宗:从我们投资的角度去看,尤其是在科技、高端制造这些领域里面,特别坚持的一点还是希望被投的企业、投资机会和发展机会,一定要有规模。从投资机构角度看,当然希望它们上市,但实际上大家也看到无论是港股还是A股,很多公司哪怕上市了,其实投资机构还是退不了,没有交易量根本不活跃。所以这个现象其实在科技,尤其是高端装备板块现象特别突出,所以希望特别谨慎的投资一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