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心放
(资料图片)
梅尧臣(1002-1060年),北宋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他被后人称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本文专门聊聊他的事迹。
(一)妻助丈夫立大志
梅尧臣出生于农民家庭。虽然家里非常贫穷,但他从小爱读书。只叹文曲星不照顾他,十六岁参加乡试落榜。后来家里实在无力供他读书了。他叔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根据当时的政策可介绍一个子侄入仕,称为恩荫。
由此梅尧臣当上了一个太庙斋郎的小官儿,29岁时调任桐城县主簿。宣城在长江以南,桐城在长江以北,行程有七八百里,既要渡过大江,还要翻越高山峻岭。梅尧臣从家去上任,在翻越一座高山时,与一只大虫不期而遇,虽然受到不小的惊吓,幸好没遭到伤害。
不过他越想越后怕。在回家休假期间,他把上任路上遇到大虫的事摆给了妻子听,并说不想去当这官儿,就在家里最好。
按照现在流行语言表示,就是“躺平”。他的妻子谢氏深明大义。她同情丈夫,更勉励丈夫,开导他好男儿儿志在四方,要干一番事业,就要经历一番艰难险阻,只有勤奋才能成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妻子的激励下,梅尧臣振奋了精神,跋山涉水再往桐城的任上。除了认真工作,关爱百姓,还好学不倦。
晚年的他专门写了首诗《初冬夜坐忆桐城山行》,回忆这段经历,感谢妻子对他的劝勉,使他从打算“躺平”状态中走了出来,开始“艰勤壮时业”。
从此“艰勤壮事业”成为妻子勉励丈夫及时努力和成就事业的一句名言。他历任桐城、河南、河阳三县的主簿后升为知县。由于政绩突出,朝廷赐其同进士出身,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他立志要做个圣明天子的贤臣,遂改名尧臣。
(二)惠政于民干实事
景佑元年(1034年),梅尧臣调任建德(今安徽东至),在此地担任了好几年的县令。他有篇脍炙人口的《南有佳茗赋》就是他在任时深入到官港茶区,亲自考察茶叶的生长气候,采摘、制作、出售的全过程后撰写的。他高兴地自称“吾乃采茶官也”!这是一个多么亲民的自喻啊,体现了他这父母官和茶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赤诚之心。另外他还作诗“山茗烹仍绿,池莲摘更繁”,把茶叶和池莲并为建德之美。就如现在搞电商带货直播,宣传家乡的产品一样。因此建德茶叶从那时开始声名逐渐远播,到了元代就成为了十大名茶之一。
梅尧臣为人诚实厚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善于体察民间疾苦,能够竭尽全力做许多惠政于民的事情。他经常穿着便服私访,深入到贫乡僻壤,与农人、工匠和妇孺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疾苦。
如果发生了自然灾害,还亲自赶赴山林大火现场或者洪水泛滥的溪流进行实地察看,商讨救灾的办法。他亲自动手革除发现的弊政。建德县的县衙门外,围了一圈竹篱,风吹雨打,日晒霜冻,很容易破旧,需要经常修护,殊不知以前成了官吏勒索百姓的借口。梅尧臣来后,果断下令把竹篱拆除,用土墙来代替。
读者可知现在那个县城所在地为啥叫“梅城”吗?就是他离任后,为纪念他取的名,直到现在称呼也没改。据说他一生的几处为官之地,民众均建祠纪念他。元代的吴师道在《梅公亭记》中赞颂他具有忠厚、仁义等高尚品质。
(三)诗坛创作负盛名
梅尧臣在诗歌创作中坚持现实主义,为宋代诗歌开辟了正确的道路。在诗坛上他和苏舜钦声望都很高,被称为“苏梅”。他和欧阳修是好朋友,两人都是诗歌革新运动的的有力推动者,被称为“梅欧”。他的诗作可分为古淡和刻画两种。他的诗能够多维度的反映社会现实,写作风格平淡朴素,但又含蓄深刻。
他在建德任职时写下了大量诗作,其中写家农民的诗用农民的口气写,写得很深动形象。如《田家语》:“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末足。”写出了农民贫穷的生活,一年到头的勤劳苦扒还不够交租啊!他还用白描的手法展现了贫富对立的社会现象。如《陶者》:“淘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粘泥,鳞鳞住大厦。”多么尖锐明朗啊,读后不仅使人想起唐诗“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他在公务之余,经常走出衙门,流连于任职地方的青山绿水之间,写出了不少咏景、咏物和咏友的诗,体现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平易而深刻,细腻而贴切。在被抒情诗用惯了短小形式里,能够突破陈规加上议论、白描等创新,对于描写山水景物,他能够刻画个性、摹写细节的特点,给人以全新的感受。
那次苏轼参加进士考试,欧阳修担任主考官,梅尧臣是欧阳修手下的考官,阅卷时发现了苏轼的考卷答得很好,就推荐给主考官欧阳修批阅。欧阳修发现其中一句话可能是个典故,问出自何书。梅尧臣回答说,用不着需要出处。待后来问到苏轼本人时,苏轼说出了与梅尧臣相同的回答,用不着需要出处。欧阳修十分赏识梅尧臣和苏轼的豪迈气概。
梅尧臣的作品不少。就诗而言,《全宋诗》录有他的诗25卷,《宋诗精华录》录有他的诗二十四首等。
最后我们共同来赏析他的《古意》诗。原诗从略,试用散文手法译出:
月亮缺了的时候,虽然它的光辉不减少,但月儿容易盈满;宝剑折断了,难以改变它刚硬的本质,经过重铸会再次复原。世俗的势力可以压垮高山峻岭,却难以折服志士的坚强意志。因为好男儿就如一把宝剑,自有坚定的操守,可以被杀却不愿苟且安生。
这首诗创作的背景是,宋仁宗景佑年间,范仲淹被贬后,作为地方官员的梅尧臣,与范仲淹、欧阳修等人互通书信,借《古意》一诗,表示对范仲淹等人的支持,也是诗人对自己虽仕途坎坷,决心不改其志的表达。
【作者简介】赵心放,其作品散布于报刊、网络和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