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是十年前的作品,于2013年4月22日发布于人人网,原题为《生命的目的》。当时我还在大学工作,发文章除了抒发自己的感悟,也为了给当时的大学生读者一些启发。
(相关资料图)
十年后的现在,我专职在从事生涯规划工作,再回头看那时的文章,可以看出,我一直都是热衷于思考人生,希望为人生如何安排和规划找到答案,那么我从事生涯规划工作也就真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另外,今天是清明节,事关生死,正好找到这样一篇文章,来谈谈生命,谈谈该如何使用这宝贵的生命机会,也正是相当合时宜的。
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01 生命无常,更需用好
人世间灾难不断,每个人的生命都在无常之中。
一个人活着时,似乎拥有整个世界,突如其来的灾祸却把人一下子变成了数字。真是教人奈若何!
这两天,四川芦山地震的事成了媒体的焦点,而实际上,之前还报道过好几起意外伤亡的事件,只是由于地震的危害更大,死亡人数更多,而转移了媒体和人们的注意力。
而过不了多久,连地震和灾后工作的报道也会逐渐销声匿迹,淡出人们的视野。如同过去不断发生的大小灾祸一样,不会一直牵扯住人心的。
逝者已去,惟愿安息,活着的人,也只能节哀顺变,继续自己的生活。
活着的事其实要考虑起来更多,也可能更难。人们没办法不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生活当中的。
世事就是这样无常,也是这样无情,可是,又能怎样呢?
其实,每个人的活着都是幸运的。
不光是这次地震可以带给我们这样的感受,每天各地发生的各种意外也在不断教育我们。
那么,我们其实可以看到,不但活着,哪怕是身受一些灾难带着一些后患地活着(比如受了伤致了残),也是幸运的。
因为从那么多例子可以看到,即使不看别人的事例也可以想到,永远都有比你更不幸的人,你也永远都有更不幸的可能。
正如史铁生先生所说:“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面前都可能再加上一个‘更’字。”
是的,所以说,不管怎样,你现在的状况,已经够幸运的了。
可是,我们是不是都意识到了自己的幸运呢?我们有没有利用好自己的这种幸运好好地珍惜活着的机会呢?
我想不是所有人都做到了的。
比如活在自怨自艾、自暴自弃中的人,就是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幸运,嫌自己得到的还不够多。
还有活得欲壑难填、贪得无厌的人,斤斤计较、自寻烦恼的人,无事生非、害人害己的人,以及活得空虚无聊,不知其可的人,等等,都是要么对生命不能安分,要么对生命不知珍惜,我以为这都不是生命的应有状态,都是在浪费生命的表现。
生命如此宝贵——当然,得你意识到了才算——我们要如何利用呢?或者说,如何度过这一生,才不遗憾不后悔呢?
我想,我们需要明白自己生命的目的,按照这个目的活下去并得其所哉,才不至于临到头来发现自己白活一世或者误入歧途了。
02 人活一世,为了什么
生命的目的是什么?
其实在我们意外地诞生于这个世界之时,并无定论。
哪怕父母为我们赋予的使命,也不该直接成为我们生命的目的。
因为每个生命都是独一的,应该自为主宰的,不该成为别人的附庸和目的。父母也不该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工具,把自己想要实现的愿望押在孩子身上,那是如同奴隶社会的主子对奴隶那种不尊重人的表现。
总之,我们必须自寻目的,寻我们自己的目的。
那么,我们人活一世,究竟为了什么呢?
我想,首先不应该是为的外在的物质。
比如你确定自己辛苦奋斗一生,为的是赚多少钱,买下多少商品,那是不是太把自己当成工具了呢?那些东西能让你安然瞑目吗?
也就是说,你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换成那些东西而不觉可惜和后悔么?反正我是不愿意的。我觉得那是可怜可惜的。
而且,这些东西都不能一直跟你,你只有很有限的使用权,往往是“终日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实际没享受多久而最终就离开你了。
既然如此不可靠,也不是必需的,又何必那么看重呢?
第二,我觉得生命的目的不应该是一些名分和成就。
因为名分是偶然的,也仍然是有限的,成就亦然。
比如作家莫言这次得了诺贝尔奖,我以为就像社会上很多“暴得大名”的人事一样,多是偶然的成分——不是说他没有真才实学而名不副实,而是说即使有真才实学的人,要得奖要成名也是有很多偶然因素的,否则,为什么有的人死后才出名呢?
我们可能会因为莫言成了诺奖得主都对他刮目相看,但他要是没得这个奖呢,他的作品价值、他的生命价值,是不是就没那么大呢?
也就是说,如今的莫言,是既有名分又有成就,可是,在他得这个奖之前,你又怎么说呢?这是不是很戏剧呢?
可见,这些东西也不值得作为生命的追求,因为它们是“求之有道得之有命”的,如果为它们而活而奋斗,可能大多数人是要失望而不得瞑目的。
所以,也何必那么看重呢?
第三,生命的目的不应该是求多。
因为人生有限,不管是财富、物质、名声、成绩,终究能有多少呢?多少才算多呢?
相较于往来无穷的历史和浩瀚无边的宇宙,一个人一生中能得到的那点东西,又算得了什么呢?
所以,多又如何,少又如何,实在是微不足道无足轻重的,也就无需在意了。
人的一生,最终只有那段过程是最宝贵和最可把握的,若能在那段过程中活出好的感觉和一定的意义,我想也就足够了,而这也就是我们能达到的也是能享受到的最实在的成就了。
第四,生命的目的不应该是在于结果上的。
因为人生无常, 如果我们还没得到那个结果就“无常”了,我们岂不是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全部落空了,这可让我们情何以堪呢?
而且在达到这个结果之前的时间里,我们又过得怎样呢?是否就是你所希望的生命状态呢?
如果我们所设的生命目的只在目的实现那一刻才能让我们如愿,而其他的时间都是等而下之不够美好的状态,那我们能由之获得的好处也太少了吧。
所以,有时候我听见一些人会对未来有很长远的目标,有很美好的愿景,我是惟愿他们能如愿以偿的。
但是,不知道他们如何面对无常的“威胁”,可曾考虑过若是壮志未酬,可否甘心?对于之前求而未得的这个奋斗过程又会作何感想?还会不会依然义无反顾,无怨无悔?还是会另作打算转变生命的重心呢?
03 什么让你,无怨无悔
那么,我认为的生命的目的是什么呢?
我想就是我们能融入在生命的过程中一以贯之的,可以让我们一直实现或接近着且最终也不会后悔的宗旨。
你会说,哪有这样的一种生命目的呢?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孔子的那句“求仁而得仁”,他还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可见,这就是可以融入过程并一直实现或者说接近着的目的。
我相信这样的话,就不会在意偶然得到的身外之物有多少,也不会因什么名分的未得而遗憾了。
简单来说,如果说人想对自己的生命满意需要有种成就感的话,那么,这样的人不会由于欠缺什么外在的证明而觉得自己不成功,相反,他会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本身就是在成就着的,就是在得其所哉的。
那么,既然“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所以,我相信这样的人不管何时倒在生命的途中,他都不会不甘心,而能坦然接受了。
事实上,北宋儒者张载就如此言志:“存,吾顺事;没,毋宁也。”
是的,君子坦荡荡,以及不忧不惧,就在于此。
他没什么可患得患失的,他的得,是求则得之,既然求则得之,也就没有什么失。既然外在遭遇操之不在我,也就不至于为之动心了。
所以君子可以“固穷”,甚至“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何其潇洒!
当然,不是说都得以仁为生命的目的。
我只是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定下可融入生命过程的生命目的,并一直享受着实现或接近之的充实和愉悦,这样不管自己的生命在何时何地结束,也都不会太遗憾了。
如同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可靠的归宿,并且一直带着这个归宿在生活,走到哪里都不至于迷失的。
而你也不要觉得这样的目的似乎定得太容易,不能让人奋发有为。
要知道,这样的目的看似一蹴可就,却也是可以并需要终生奉行的。
比如为仁之事,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章》)
真的是死而后已的,怎么会让人没有动力呢?
04 明确目的,便会珍惜
顺便也可以提一下孔子自道的生命追求:“朝闻道,夕死可矣。”
又怎么看呢?这是不是把目的(“道”)放在结果上,若终生不达目的则万事皆空呢?
我不这么看。我以为孔子这么说,也是在于知道自己要把生命用来求道的,要过一种求道和遵循这个道的生活。
也就是说,他的生命宗旨就是要过求道的一生。
那么,即使他最终也不能说自己“得道”了,他也是走在他认为正确的不会后悔的路上的,这样一生的追求也是有意义的。
而且,循着这个目的生活,必然会积极有为不断提高的,从而也会活得充实愉悦(事实上,他就经常谈到自己为学之乐,如“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所以,他这还是一个在指导着他生活并让他一直接近着的目的,重要的是,这个目的不管最终是否实现,他都不会因把生命用在了这上面而后悔。
那么,再看看其他的一些常见的生命目的,比如以财以名为追求的,是否有这功效呢?那些是不是能让你终生奉行而无怨无悔呢?
说到底,对于生命目的的选择,也是在于人的价值观判断。
你有怎样的价值观,看重什么价值,才会把相应的东西当成自己生命的追求。
那么,你就去看看吧,什么是值得当成你终生无悔的追求的呢?
简单总结一下吧,设立生命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活得有意义、有动力。
而生命的目的不在结果上,而应该是作用于我们生命的过程,让我们知道该怎么活。
所以这样的生命目的其实就是一种生活宗旨。
我想,人若懂得了自己生命的目的或者说生活的宗旨,他就真的算是在珍惜生命了。
因为,他会把他的生命用在他认为重要的不会后悔的事情上,他也就没有在浪费生命了。
(作于2013年4月22日)
今后的直播,我会继续分享,如何做好规划安排人生?
欢迎大家预约,届时可以连麦或留言咨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