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调查|当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之后,为什么留下来的总是咖啡馆?
来源:北京日报      2023-05-19 12:48:44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毅

近年来,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多个历史文化街区在逐步更新。记者走访了其中几处知名的街区,发现几年前闪亮登场的更新内容,有些已经不见踪影。而咖啡馆,似乎是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后,仅存的、活着的新痕迹。


(相关资料图)

法源寺

胡同两端都是咖啡馆

很多市民、游客,对法源寺街区的最初印象,始于烂缦胡同南口的一家咖啡馆。咖啡馆旁边的墙壁上,是一幅由街区居民闲置布片、纽扣、装饰物拼凑成的美术作品《法源百纳》。

法源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刹之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法源寺周边,聚集着众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会馆旧址尤其密集,许多历史名人都曾与此地的会馆结下不解之缘。湖南会馆旧址,就是烂缦胡同里。

4月底,一纸《致居民的一封信》张贴在法源寺附近街区的显著位置。北京市核心区内,又一处历史文化街区开始组织申请式退租(腾退)工作,这是法源寺文保区城市保护更新项目的一部分。

从2019年开始,法源寺街区启动更新计划,连续多年的北京国际设计周在此设立分会场。展览、讲座、设计讨论,都与这个老街区的新面貌相关。现在漫步在烂缦胡同内,能看见路面整洁、花草整齐、基础设施焕然一新,与许多近年来整治过的胡同很像。

当年设计周留下的印迹,烂缦绿廊也还在,只不过绿廊下停满了电动自行车。共生共享,是法源寺街区更新探索的新模式。作为共享街区标志建筑之一的烂缦绿廊,现在已经成了少部分人的停车场。

法源寺更新项目之一的共享空间,烂缦绿廊,如今停满电动自行车

烂缦胡同108号,是江宁郡馆旧址的一部分。作为街区首个公益性质的共生院,这里改造成红色会客厅,并在2019年开放。会客厅的红色大门虚掩着,记者推门进去,能看见一个不大的四合院。工作人员迎上来,小声说:“里面在开会,您在这边党建展参观一下吧。”他告诉记者,红色会客厅平时接待活动比较多,会不定期举办开放日,对普通游客开放。他还透露,院内还有没腾退的居民,“也不敢太打扰他们”。

在烂缦胡同,有很多官方的、私人的“请勿打扰”的告示,这里保留着更多的居住属性。在官方通告中,法源寺街区更新,将发展“新业态、新场景、新功能”。目前看,符合这三个“新”的,咖啡馆最显而易见。

法源寺街区更新的地标之一,烂缦胡同南口一家咖啡馆

烂缦胡同南口、北口,各有一个咖啡馆。两家咖啡馆经常作为各类活动的集结地,也频繁出现在社交媒体的推荐上。其中一家咖啡馆,在餐巾纸上印着卡通版的街区地图。店里的工作人员,与顾客熟络地聊着天——“那什么,我先走了啊。”“您慢走,明儿再来。”

烂缦胡同一家咖啡馆,印有法源寺街区地图的餐巾纸

“我们这里的流量没有那么大。”工作人员不紧不慢地刷着咖啡杯,他不认同小店属于网红店,做的是熟客的生意,“我觉得更像是一个茶馆,周围街坊来歇歇脚、聊会天。至于喝的是茶还是咖啡,并不重要。”

白塔寺

胡同美术馆成了办公区

“白塔寺再生计划”于2015年宣布启动,当时,就成为设计圈内的大事。和法源寺街区更新一样,对白塔寺的再生,除了胡同道路、外墙、基础设施的改造,还包括大量的文化、创意、社区营造的尝试。

在官方资料中,白塔寺再生计划,通过设计周、比赛征集方案,希望以部分小院的改造更新示范,改善百姓生活品质,引领居民应变现代生活方式,为社区注入新的活力,带动区域的更新和再生。

计划启动距今已经8年,如今再逛白塔寺,首先映入眼帘的,除了妙应寺白塔,便是白塔旁边的咖啡馆。这家坐落在白塔寺东夹道边的咖啡馆,属于热门打卡地。因为他家的露台,在社交媒体上被公认为是白塔寺的最佳拍摄点。距离近,而且在白塔南侧,无论早中晚,都很适合拍摄。记者发现,白塔寺周边几家咖啡馆,几乎无一例外,都把露台打卡拍照当成卖点。

居民说,白塔寺街区的更新改造,主要集中在白塔寺的东夹道和西夹道,也就是咖啡馆最集中的地方。

白塔寺街区咖啡馆的必备要素——露台可供打卡拍照

除了咖啡馆,要想在白塔寺附近,找到8年前再生计划启动时的痕迹,已经有些难了。

宫门口二条14号,曾经是知名的改造方案,由大杂院变身为民宿、咖啡馆和公共空间。如今14号门外堆着建筑垃圾,里面在进行重新装修。

宫门口四条32号,曾经改造为白塔寺胡同美术馆,引入了“先锋”设计元素。虽然也更换过名字,但没有改变过美术馆的性质,会不定期举办展览。如今32号紧闭的大门上,贴着“非请勿入”。住在旁边的居民说:“这边不办展览了,现在是办公的地方。”

曾经的白塔寺胡同美术馆,如今大门紧闭

紧挨着鲁迅博物馆的青塔胡同41号,在改造后,有过很多身份。2015年,它是社区综合活动空间。在设计师圈内,这里又被叫做“简园”。后来,这里又成了老北京四合院文化博物馆,有外地游客慕名而来。2019年,这里还叫书香社区文化活动空间。现在,记者看到这个小院标志性的玻璃门紧闭着,已经显得有些陈旧。附近居民甚至不知道小院曾经是博物馆:“其实就三间房,改造改造,弄了个玻璃门,现在不知道里面弄什么。要看博物馆,还是去鲁迅博物馆吧。”

青塔胡同41号现状

鼓楼

带火街区的不只是民谣

离开法源寺和白塔寺,记者又走访了鼓楼。

鼓西、鼓东、什刹海、地安门、南锣鼓巷……虽然也在经历改造,但这里与前两处历史文化街区相比,完全是另一副模样。

鼓楼西大街依然以居住属性为主,在改造过程中主打“静稳街区”。这里更适合“城市漫步”,感受老北京生活氛围。

鼓楼东大街商业氛围更浓,这里特色餐饮、工艺品、服装商铺林立,更适合希望快速消费的游客。

曾经遍地酒吧的什刹海,作为北京市区内唯一开放式景区,近年来一直尝试“静下来”。拆违建、铺栈道,酒吧从100余家减少到30余家,环湖观景栈道新建1000平方米。如今,无论是步行还是泛舟,什刹海给人的感受是,水更清、鸟更多、花更艳,一个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已经构建完成。

地安门外大街作为传统商圈,也在地安门百货改造的带动下,努力实现文化与商业的融合。

至于南锣鼓巷,在2016年自摘3A级景区帽子后,每一年都在更新,朝着推陈出新、避免千篇一律的方向努力。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鼓楼历史文化街区游人如织。游客们从五湖四海赶来,不仅是打卡一个网红咖啡馆,还能逛文创店、小吃店,划船、泡吧,甚至与107路电车合影。

“当107路再次经过,时间是带走青春的电车。”北京籍歌手赵雷的民谣《鼓楼》,是鼓楼街区如今火爆局面的助力,但不是唯一原因。就像成都成为网红城市,并不全因民谣《成都》。

赵雷的民谣带火了107路电车,但鼓楼的火爆不只是因为一首民谣

依托什刹海、南锣鼓巷、地安门外大街,鼓楼街区早已经成为成熟的文化旅游片区,这里可玩、可逛、可吃、可购。即便鼓楼和钟楼从5月6日到31日闭馆保养修缮,也挡不住站在鼓楼岔路口打卡拍照的游客。

如今鼓楼街区正在考虑的是,持续提升文化消费体验,让网红保持“长红”。

手记

为什么总是咖啡馆?

走了三处历史文化街区,三处各不相同。鼓楼,已经能提供成熟的文化旅游服务。法源寺,还最大限度地保留着居住属性,刚刚开始向挖掘文化资源探索。白塔寺,介于鼓楼与法源寺之间,经过近10年的开发,但更新痕迹,已经不太清晰。

历史保护、古城改造、街区更新……相似的采访,记者近年来经历了很多次。这三处街区,也逛过很多次。每次都能感受到,政府、市民和设计机构的共同努力。

但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确实不是一个简单任务。既要保留文化遗存,又要更新街区面貌。既要留住乡愁,又要增加活力。既要增加新设施,又不能与周遭环境冲突。与胡同原住民聊天,他们自己也在留守胡同老宅和迁往郊区新家之间摇摆。

所以,回到文章开头,为什么在每个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中,都能留下来、活着的是咖啡馆? 记者走访时发觉,因为咖啡馆,既能满足街区本地居民休息、社交的需要,又能满足外来游客打卡、补给的需求。街区火爆,能做游客生意。街区安静,做的就是居民生意。

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是政府、市民、设计机构共同参与的漫长工作。每一年或许都有新开的咖啡馆,也会有关闭的美术馆。但是更新并不会停止,只是需要依据每一片街区的特性,不断摸索内外兼修的改造之路。

财经

Copyright @ 2008-2017 news.dfc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财经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dfcjw@sohu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