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花6000买“电子废物”拍照_全球快看
来源:Vista氢商业      2023-05-29 06:39:42

2023年,y2k辣妹风终于吹到了“我想死你了”的相机行业。

现在什么相机最火?

“一入大法深似海”成为老法师们的时代眼泪,什么拿着莱卡的人嘲笑用哈苏的没有情怀,什么索尼独自夜美丽,都比不上最近这股相机怀旧潮。


【资料图】

明星、小红书种草博主和相机厂商三方合力打破电子产品买新不买旧的铁律,硬生生把号称「电子垃圾」的ccd卡片机和被质疑「伪概念」的vlog相机捧了起来。

vlog相机的火有迹可循。2019年,天生自带种草属性的明星们和昂扬着新自由主义气息的中产们突然扎堆,以第一视角的视频形式分享他们的自律生活,“青春没有售价,自由skr skr”的短视频框架被赋予vlog的名义突然走红。

厂商们自然顺应潮流,不仅加大手笔把并不新颖的索尼ZV-1和佳能GX7推上“人生必备vlog相机”的宝座,更是助力这两款老机子实现了逆生长,在二手市场价格被炒到翻了几倍。

不仅如此,沉寂已久的相机三巨头最近还专门在vlog相机上做出了新布局:索尼推出了ZV-1二代、佳能发布了能直接装进口袋的掌上vlog机PowerShot V10,而富士则是把vlog模式直接嵌入到了下个月上市的X-S20新机上。

然而,vlog相机热闹的背后却是整个数码相机行业持续十年的下滑,“十年跌九成”的现状使得这个行业真正走向小众。

所以如今厂商们疯狂售卖vlog相机是真的“有点东西”但是单纯的智商税?挑选一款vlog相机时需要看什么?我和在摄影行业工作5年的张猫以及刚刚退役的新锐导演小林聊了聊。

国民闺女欧阳娜娜在没有成为998的“nabi”之前,曾是中国vlog某种意义上的鼻祖。

背着大提琴的nabi站在伯克利的夕阳下,姣好的面庞一边对着镜头微笑一边讲述自己的生活,配上抒情灵动BGM,「欧阳娜娜vlog」一出现就火遍全网,并引来众多模仿者。

nabi用的相机开始被网友找出来,“nabi 同款”越炒越贵。而随着越来越多明星开始录vlog,明星同款的vlog相机犹如时尚单品一般被赋予额外价值。

欧阳娜娜、沈月、虞书欣和白敬亭等明星成为vlog相机种草的集大成者们。他们随便晒出的一款相机,都会被粉丝和潮到风湿的年轻人们津津乐道好久。

在明星和厂商和合力助推下,中国在2019年迎来vlog元年,也是在差不多时间,vlog相机们迎来大复兴。如今被越炒越贵的索尼ZV-1就是在2020年6月发行,上市一个月就登上了日本相机销售额第一,并创下连续14个月保持最高销售额的记录。

虽然vlog这种形式兴于欧美,但vlog相机产业还是被日本狠狠拿捏。根据研究新型技术的分析公司Mobility Foresight,vlog相机制造商由亚洲主导,而日本是领头羊,在9家主导相机厂商中有6家属于日本,其中4家厂商占据约77%的市场份额。

如今,vlog相机火得一塌糊涂,Mobility Foresight认为,这个行业2022年至2027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9.37%

目前几乎所有主流的相机厂商都开始下场跑马圈地,或是推出了专门的vlog相机,或是把已有的相机往这个方向上营销,如网红人手一台的索尼ZV-1和佳能GX7,以及名气稍稍逊色的理光GR3和富士X-T30,以及相对古早的老网红大疆 Action2和Insta360 GO2。

所以到底什么是vlog相机?一款基础的vlog相机应该有什么特点?

“体型轻便、便于携带、对焦稳定和价格便宜”是张猫和小林都提到的特点,不过张猫补充,“拍vlog时,拍到、记录到比画质更为重要,而记录生活不需要很复杂的后期,所以一款合格的vlog相机还应该具备对焦快速和直出颜色好看的品质。”‍

这么看下来,有一种电子设备似乎比这些专业设备更适合拍vlog,也就是最近几年一直横梗在数码相机头的利刃——头号天敌「智能手机」。

最近几年,手机越做越专业,vivo等国产手机主打高清,苹果则是强调原生态从提高像素、增加摄像头数量,到升级AI算法、增加莱卡蔡司等相机专业镜片……“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相机的最大竞争对手”。

索尼ZV-1,小红书@趣照数码摄影

所以手机可以取代vlog相机吗?

“对于诉求没有那么高的用户来说,可以取代。”张猫认为,“但不能完全取代,毕竟vlog相机可以带来更好的画质,专业的vlogger肯定会有更高需求。”

“但是无论是专业的vlogger还是vlog爱好者实际都非常小众”,张猫对于现在网红vlog相机被炒到翻倍的现象很直接地指出,“这都是网红在带节奏”。

网红要流量,厂商要卖货,一款网红vlog相机涨价2000元已经变成合理现象。“即使个别相机的二级市场溢价为优秀产品比较常见,但是现在这股炒‘机’风气已经变味了,导致很多并没有拍vlog需求的用户头脑发热,但盲目购入后,这些机子最终难逃在家里吃土的结局。”张猫指出。

但是在网红的吆喝声下,单单拥有一款vlog相机是不够的,不仅满足不了数码博主的流量焦虑,也喂不饱资本的血盆大口,于是大家一起动动小脑筋,开发更细分的市场。

打开小红书和B站就会发现,如今拍好一个的vlog,还需要众多「VLOG神器」。

小红书@草莓姐姐

稳定器要带云台的,最好是轻到没有重量,大疆和智云是头部玩家;后期软件最好是傻瓜式,一键成片成为最大卖点。

不过,博主们天花乱坠地安利,厂商们绞尽脑汁地出新品,还是没有逃过一个时代的“杀手锏”——AI。

想要傻瓜式拍vlog?AI直接解放你的双手,几乎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直接出片发小红书了。今年5月,火山引擎推出一款「创意互动 vlog」产品,用户只需注册授权,AI就会帮你拍摄游玩中的精彩画面,自动剪辑成旅行vlog。

“全程无需自己动手,无需费心选择拍摄地点,无需请他人帮忙拍摄,甚至游玩时不用掏出手机或相机,也不用纠结修图美颜”,主打一个把傻瓜式贯彻到底,所以博主们以后在推荐神器不写AI我等懒人是不同意的。

智能手机和AI的强大,似乎让vlog相机变得越来越伪命题。所以vlog相机是伪概念吗?

“一定程度上算”。

“相机硬件已经进入到某种瓶颈区,再发展下去比较困难,因此厂商们只能另寻出路开辟一些新的市场”,张猫指出,随着相机进入无反时代(不再需要反光板),镜头、机身都做了缩小化,很多相机都可以算得上vlog相机,“因此与其花几千买个特殊的vlog相机,不如买更好的手机”。

相机厂商们一定非常感谢网红和小红书。

虽然很难有明显数据表明我们来到了全民vlog的时代,但「vlog相机」的概念就这么流行了起来。

与其说这些产品有多么强大的功能,多么契合消费者需求,不如说这是一场由社交媒体掀起、贴着怀旧标签的消费狂欢。毕竟法国后现代理论家鲍德里亚早就在《消费社会》里说过了,需求这事可以创造。

因为比起vlog相机,相机行业最近还有一个更令人意外的回潮案例:“千禧年后诞生的老数码”ccd卡片机。

ccd卡片机的核心元件ccd(Charge-coupled Device)产自1969年,大半个世纪过去了,无论是速度、噪声还是功耗都远不如现在的拍照设备。简单来说,ccd除了用来怀旧,哪哪都不如现在的相机。

不过,虽然ccd拍出来的照片有着大量的数码噪点和严重的失真偏色,但是丝毫不影响年轻人对它的爱。不仅女明星人手一个ccd,还开始在闲鱼等二手市场坐地起价,连北京潘家园鬼市里的ccd地摊都加入了小红书潮人的必打卡地点。

这股潮流下还拯救了快要倒闭的柯达。去年,胶片生厂商柯达加工加点生产胶卷的新闻还登上了热搜。据美国罗切斯特当地电视台报道,由于35mm胶卷供不应求,柯达自2021年以来就招聘了350人来扩大生产线。公司的工业胶片和化学品部门副总裁纳格拉吉·博金克尔还透露,过去几年里,柯达的胶片产量已经翻了两番。“几年前,我们的胶片加工厂每周运行40个小时,现在是每天24个小时不停运转。”

并且顺手帮索尼清了一波库存。由于“电子垃圾”ccd实在太火了,索尼在今年3月盘了盘库存,直接官方619开卖DSC-W810卡片机。“而在几年前,这款机子我只花50就收到了。”有网友回忆道。

可是vlog相机和ccd的限定火爆能拯救沉寂已久的相机行业吗?

从vlog在2019年兴起,至今已经过去4年了,消费者追捧的还是那几款经典相机,如今无论是佳能还是索尼的新机都呈现出一种数码博主限定的尴尬局面。

硬币的另一面是则是整个相机行业近十年的继续触底。柯达出走,尼康裁员、理光关厂,据日本国际相机影像器材工业协会统计,全球数码相机销量在2010年达到最高峰,为1.21亿台,此后逐年下滑。

2019年,全球数码相机的出货量仅为2010年的13%;隔年,#全球数码相机销量十年跌九成#登上微博热搜;到了今年,继续下跌,预计最低峰可能跌倒500万台,直接把相机行业送到小众。

所以厂商们如今疯狂在“vlog相机”上进行尝试,很难说不是在抓住救命稻草,毕竟在2020年的热搜词条还有#vlog专用相机或成热宠#。

可最大的问题是,主打第一视角、真实感和沉寂式的vlog如今似乎也没什么人看了。一个朋友问我,“到底什么是vlog,为什么不能简单点说生活类短视频?”那不可以,正如虽然vlog相机也可以本不存在一样,厂商需要挣钱啊,没概念也得造。

如今ccd重新上架,造一个“vlog相机”概念的快闪行为,更像是相机厂商们的集体回光返照。可是这场有关拍照复古的潮流又能持续多久?

比起一台复古相机,拍出“复古质感”才是终极目的。前几天#iphone真的很富士#上了小红书热搜,笔记里都是“教你如何用iphone14pro拍出富士相机同款”。就像张猫说的,ccd最终还是输给了手机。

更何况即使用复古相机拍完,完美主义者也还是要把相片导入数码设备里加层滤镜、精修后再发布,每张照片背后是照片主人套了800个滤镜和100个参数后的“辛勤汗水”。

最终实现了“没有瑕疵”的瑕疵感。

财经

Copyright @ 2008-2017 news.dfc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财经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dfcjw@sohu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