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今天,“简平编年体散文随笔集”新书分享会在虹口多伦路公啡书社举行,吸引大读者和小读者的共同参与。在公啡咖啡馆,鲁迅曾几次与青年作家、艺术家交谈,鼓励他们在大时代中进行文学艺术创作。今天,作家与读者重温历史场景,继承前辈作家的精神。
“简平编年体散文随笔集”由文汇出版社出版,获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随笔集”由上卷《承蒙关照》和下卷《最后一只蝴蝶》组成,汇集简平从2018年初至2021年底的新作。书写日常生活,灯下阅读,怀人忆旧,田野调研,旅途见闻,邻里之间,鸟虫花草……贴近现实又充满理想和诗意,正如本书封面文字所言:“万家灯火,喜怒哀乐,一切犹如昼夜更替复始,却又缓缓前行。一天一天的日子,因为我们共同度过,彼此见证,所以感同身受。”
随笔集以编年体形式出版,“编年体是按照写作日期编排的,由于我多年来始终没有搁笔,每个月都有篇什,一旦连起来就是十数年的浩长光阴了,能够直观地呈现这些年里的个人经历和社会生活。”简平说。这部编年体散文随笔集书名都取自书中某篇作品的篇名,便捷又不刻意。
除写作外,简平最有成就感的莫过于从2020年3月到今年6月,接受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的邀约,担任该馆儿童出版馆的策展人。简平认为,儿童出版馆的展览主题就是要展现150年来中国儿童新闻与出版事业走过的路程,比如,五四新文化运动造就了儿童文学,不仅树立了新的儿童观,也推动了童书出版,收获了诸如叶圣陶童话集《稻草人》、冰心儿童散文集《寄小读者》、俞平伯儿童新诗集《忆》等中国儿童文学第一批重要的成果。“所以,我们最终确定的展览主线与历史的变迁、发展相一致,这条主线与历史、时代事实上也密不可分。”简平说。展览主线最终分为三个单元“初萌与发生(1875年—1915年)”“觉醒与崛起(1915年—1937年)”“坚守与进步(1937年—1949年)”。展览文本的写作前后长达三年,十几度易稿。
儿童馆的展品中,简平推荐了五件“必看”。一为《童话》丛书,190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孙毓修主编,这是中国最早的儿童文学丛书,也是中国最早出版的童话读物,并第一次正式使用“童话”这一名词,茅盾称孙毓修为“中国童话的开山祖师”。第二件是《小朋友》杂志创刊号,中华书局于1922年4月6日出版,首任主编黎锦晖在《小朋友》上发表了《麻雀与小孩》等多部儿童歌舞剧,由此开创中国儿童歌舞剧,也从一个侧面标示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崛起;《小朋友》一经站起,一直走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成为中国报刊史上迄今发行时间最长、历史最悠久的一本期刊。第三件是《儿童日报》,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上海发行的一张大型少年儿童报纸,总编辑何公超,主笔黄一德,这张报纸号召少年儿童拥护抗战,反对投降,颂扬抗日将士,后被迫停刊,由于少儿类日报因保存困难而存世稀少,这张1939年2月16日出版的《儿童日报》实属珍品。第四件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地下组织创办的《新少年报》编辑写给小通讯员的一封信函:1946年2月16日创刊的《新少年报》由蒋文焕、胡德华主编,出版一百期后被迫停刊,该报为建立地下少先队奠定了思想基础;章大鸿当时是该报的小通讯员,展出的这封署名为“大朋友”的信是该报编辑祝小琬写给他的,告知他写的一篇稿子即将发表,但也指出了另一篇稿子的缺点,热情鼓励他多为报社投稿,并且做好学校图书馆的维护工作;章大鸿成了第一批地下少先队员。第五件是《儿童时代》创刊号,《儿童时代》于1950年4月在上海创刊,这是在宋庆龄直接领导下创办的新中国第一份少年儿童杂志,宋庆龄在创刊号上发表了《题词》。(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