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观讲堂】系经济观察报社年度培训项目,邀请来自经济、传媒、科学、文化、法律、商业等领域知名人士讲授常识与新知,分享经典和创新,是助力提升经观内容品质和传播影响的开放型课堂。本文根据郭兮恒在【经观讲堂】上的发言稿整理。
(资料图片)
郭兮恒是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睡眠中心主任,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呼吸障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是中国最早开展睡眠呼吸疾病诊治的专业医生之一。
每个人每天晚上都要睡觉,这是我们生理的一种行为,其他行为,比如习惯骑车可以骑车,愿意开车可以开车,愿意走路可以走路,可以选择,也可以不选择,但睡眠没得选,你必须要睡觉。
人一生中主要的生理过程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清醒状态,二是睡眠状态。处于睡眠状态时,我们是不是有感知?它对我们的生理会有什么影响,重不重要?怎么才能睡好觉?
从婴儿睡眠到老人睡眠
睡眠这种形式,在我们出生之前就发生了。胎儿在母体时,脑神经系统就反映出了睡眠这种形式,不过那时是一直处于睡眠状态。睡眠跟清醒有很大不同,胎儿出生变成新生儿后,就有时在睡觉,有时在觉醒,是很容易区分的。
刚出生的孩子几乎一整天都在睡觉,偶尔醒来吃奶或排便,几乎没有昼夜的区分。长大过程中,睡眠形式就渐渐发生些改变,睡眠时间逐渐缩短,醒的时间越来越长了。
比如到了一周岁,睡眠时间开始集中在夜间;到了三四岁,就主要集中在夜间睡眠了,白天睡个午觉;到了十几岁,孩子的夜间睡眠会变得更长;成年人睡眠集中在夜间,基本在7-8小时内,白天一般不发生睡眠。从生理上来讲,白天也不需要睡眠。
随着年龄再增大,睡眠还会发生很大变化,早晨起来后,保持比较饱满的精力去工作,白天会感到疲惫,这种疲惫感在中午最严重,吃完午饭需要休息一下,就产生了一个午睡时间,经过小的休息,仿佛一个加油站,下午的工作精力又会恢复。
成年人是不需要午睡的,因为我们的夜间睡眠就可以维持白天不发生困倦,如果你发生困倦了,说明你的睡眠有问题,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是否需要午睡,去评价夜间睡眠质量。
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午睡呢?前面讲到,三四岁、五六岁的孩子中午会发生睡眠,成年人不需要午睡,但到了一定年龄,比如六十岁以后,很多人就会又有睡眠的渴望,不午睡就很难去完成工作。到了七十岁、八十岁后,人的睡眠还会向这个趋势发展,白天不止发生一次睡眠,中午要午睡,可能饭后还会发生些睡眠,又到了两次或三次睡眠这样的形式,和四五岁小孩子的睡眠好像又一样了。
婴儿和儿童的睡眠,在24小时内发生多次,我称之为多相性睡眠,老年人睡眠也常会发生多次,因此也是多相性睡眠。所以说,睡眠的形式就是从小时候的多相性睡眠,逐渐过渡到成年人的单相性睡眠,再到老年人的多相性睡眠,这是个正常的规律。
在门诊,曾有位老人找我看病,对我说:“郭大夫,我睡眠有问题,专门来找您看病来了。”我说:“老人家您睡眠怎么样?”他说:“我睡眠特别不好,我年轻的时候躺下随时都能睡着,睡得可好了,打雷都叫不醒我。可现在周围有一点动静我就醒了,白天我还经常打盹儿,总像睡眠不够似的,我想找您来解决我的睡眠问题。”
经过详细询问他的睡眠行为细节,结合特殊的评价方法,我判断他的睡眠没有明显异常问题。我问他:“您今年多大年纪?”他说:“我今年快八十了。”我就跟他说:“老先生,您的年龄比较大了,您这种睡眠形式很正常,就是白天很容易疲惫,中间需要休息,晚上会经常觉醒,但并不需要治疗,这是正常情况。”
觉醒与做梦
其实夜间睡眠的过程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虽然五六岁的孩子和七八十岁的老人,睡眠形式好像类似,但结果完全不一样,为什么呢?这就是睡眠质量的问题。
我们把睡眠分成两种形式,通俗来讲,一种是我们通常能感知到做梦的睡眠,还有一种是不做梦的睡眠。不做梦的睡眠,我们又把它分成浅睡眠和深睡眠。
睡觉会经历这样的过程,我们从清醒状态、觉醒状态要进入到睡眠状态,首先进入到浅睡眠。什么叫浅睡眠?这个睡眠形式会容易被唤醒,比如你要睡觉了,似睡非睡时,门口有点声音,或旁边动了一下,你就觉醒了,对外界还有一定的感知。
再下一步,我们就进入到深睡眠,顾名思义,睡眠会比较深,维持一段时间以后,又会回到浅睡眠,然后又从浅睡眠过渡到做梦的睡眠,然后再进行下一个循环。这个过程我们叫做一个睡眠周期。
成年人的睡眠,不断发生这样的睡眠周期,在座各位昨晚睡觉,都会经历4-6个睡眠周期,这意味着整个睡眠过程会经历4-6次做梦的睡眠。有人说,郭大夫,我昨晚上感觉没有梦,你怎么说我会有做梦的睡眠?
其实对做梦睡眠的感知,往往是跟你的觉醒相关的。比如你正在发生做梦睡眠时觉醒了,你就知道刚才在做梦,如果你发生了做梦的睡眠,但没有觉醒,那么你对做梦的内容和过程是不记得的。
有人说,郭大夫,我梦很少,或者说我几乎感觉不到做梦。通过你一句话,我就知道你的睡眠过程是什么样的,经常觉醒、睡不好觉的人往往会感觉做梦多,睡觉好的人,比如我,我每晚肯定要做4-6次梦,但我几乎没有梦的感觉,说明我的睡眠一直连续地发生。
睡个好觉太重要了
为什么要了解睡眠的结构?睡眠的形式不像大家理解的那样简单,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就睡着了,睡眠太复杂了。
儿童为什么睡的时间那么长?因为睡眠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与儿童的成长发育有关。儿童的身体要生长,需要借助生长激素的作用,而生长激素释放最多的时刻就是处在深睡眠状态时。所以说,孩子深睡眠时间越长,身体发育越好。有些孩子营养不良,身体不好,个子也长不高,跟睡眠有关系。
我们的快速动眼睡眠,或者说做梦的睡眠,也包括浅睡眠和深睡眠,与神经系统的发育,与孩子的智力发育关系非常密切,其中跟快速动眼睡眠关系更加重大,快速动眼睡眠时间的长短,决定了孩子的智力发育。
对于孩子来说,他从这么小逐渐长大,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来保证发育,所以孩子一出生后睡眠时间特别长,随着生长逐渐到成年人,睡眠的绝对时间逐渐缩短。
我们再说到老年人。人到了七十多岁、八十多岁时,晚间的睡眠时间似乎不短,或者只是偏短一些,但是白天没精神,经常需要午睡,否则下午很难维持一个比较好的状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老年人的睡眠从原来比较多的深睡眠和比较多的快速动眼睡眠,逐渐过渡到比较少的深睡眠和比较少的快速动眼睡眠,比较多的浅睡眠。老人睡眠过程当中经常容易觉醒,晚间睡眠时间往往比年轻人早,白天还很容易疲惫。所以说,老年人的睡眠形式尽管和儿童的睡眠形式类似,但过程绝对不一样。
睡眠过程需要经过几个睡眠周期才能完成,第一个周期到最后一个周期并不完全一样。第一个睡眠周期的深睡眠比例较高,做梦时间较短,第二个周期深睡眠时间仍然比较长,做梦时间相对长一些,最后一个周期深睡眠可能非常短,做梦时间比较长。最后一个睡眠周期跟我们的觉醒有关,所以人可能记得做了什么梦,甚至误认为自己做了一晚上梦。
有睡眠障碍的人很难完成一个比较规律的周期,或者是从入睡进入到浅睡眠、从浅睡眠进入到深睡眠的过程很困难。
浅睡眠、深睡眠和做梦睡眠有什么生理意义呢?
评价一个人睡眠质量的好坏,除了睡眠时间外,主要判断发生了多少深睡眠和多少做梦的睡眠。所以,睡眠时间很长,不一定是睡眠质量好,只睡了六小时,也不意味着就一定不好。如果快速动眼睡眠和做梦的睡眠时间足够长,或有足够的比例,就是高质量的睡眠。如果睡眠时间很长,但深睡眠和快速动眼睡眠时间非常短,白天仍然会困倦、嗜睡、乏力。
睡得好吗?三个问题轻松自测
我们怎么评价自己的睡眠质量呢?主要有两种手段。
一种是主观评价,即自己对睡眠是否满意,不过这种满意的概念非常粗糙,也不好量化,但主观评价是第一要素,到医院看病的一般是主观上对睡眠不满意的人。
另一种是客观评价,专业的睡眠医生需要做一些专业的睡眠监测,用特殊的手段观察睡眠,通过脑电图、眼动图、肌电图等图像来观察睡眠,会非常明确地看到人到底几点几分入睡,几点几分发生了深睡眠、做梦的睡眠,发生了几次,这些都可以精确到秒,可以非常具体、客观地评价睡眠。
什么人需要做睡眠监测?通常针对那些对睡眠质量不满意的病人,在他出现睡眠障碍时,通过一些手段来做客观评价,看他属于哪一类的睡眠障碍。临床当中有些疾病是跟睡眠障碍相关的,也可以通过睡眠监测来评价睡眠质量如何。
有一些主观评价的量表,里面有几十个或上百个问题,但这种方法不实用,太复杂,回答起来费时。我告诉大家自我评价自己睡眠的一种方式,只要回答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你的睡眠时机,即你什么时候睡觉?晚间十点是最佳睡眠时期,但当代人都睡得晚,那可以留个余地,晚间十一点入睡。睡眠时机过早和过晚都不是健康的睡眠。
第二个问题是你的睡眠持续时间。正常成年人的睡眠时间是7-8小时,但如果少数人睡眠质量高,睡5-6小时,工作和生活也不受任何影响,那也可以。一般情况下,睡眠时间过短,或睡眠时间过长,比如总需要睡9-10小时,睡眠出现问题的概率都非常大。
第三个问题是睡醒后的感受。睡眠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如果你睡眠当中有足够的深睡眠和做梦的睡眠,白天的状态就会好,不会困倦乏力,会反应敏捷、记忆力好、情绪也很好。当你睡眠出问题,精神状态就会萎靡不振,困倦乏力,工作效率低,容易发脾气,记忆力差,很多生理行为都很难完成。
这三个简单的问题,是我从事四十多年睡眠工作的经验。如果你发现你在这三个问题当中,有一两个问题有问题,那你可以去调整,看能不能把问题纠正,如果不能纠正,持续时间很长,建议到医院找医生帮你分析和解决问题。
什么是睡眠障碍?
睡眠有三个特性,一是周期性,每次周期都在固定的时间发生;二是自发性,到该睡觉的时候躺在床上,不需要打开某个开关,躺下就睡着了;三是可逆性,早上睡够了就醒了,不会说没人叫就醒不过来。所以说,正常睡眠是不需要借助任何外力去促进的。什么情况下需要外力呢?睡眠障碍。
什么是睡眠障碍?依然可以用刚才的三条判断标准。
一是睡眠时机,正常人躺下很快就能睡着。等待多长时间算不正常?半小时。如果你上床了想睡觉,辗转反侧半小时睡不着,你的睡眠时间就延迟了。入睡时间过长,这是失眠的一个判断条件。当然这需要看你几点钟上床,如果晚上六点躺床上,睡不着是正常的,这不是你睡觉的时间,人体活动有一个昼夜节律过程,这是固化在人基因中的生理行为。
二是睡眠时长,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不好。有一种疾病会造成睡眠时间过长,也有疾病会造成睡眠质量下降,从而使睡眠时间变长,还有疾病可以导致睡眠时间的过短,比如失眠和睡眠剥夺。睡眠时长中还包含睡眠连续性问题,反复觉醒者睡眠效率就低。
三是质量问题,深睡眠和快速动眼睡眠时间达到足够比例和时间,这是高质量睡眠,但快速动眼睡眠时间过长,可能会成为另外一种疾病。所以睡眠时间到底怎么样合适,还是要通过一些客观检查。
现在,好多年轻人都晚睡,我告诉他该十点钟睡,他就敢十一点钟睡,我告诉他该十一点钟睡,他一定十二点钟睡,睡觉趋向于向后拖延。为什么会这样?这涉及到生物钟的问题,人的大脑里有生物钟在控制我们,到一定时间,它就会告诉我们“你困了,该睡觉了”,或者“你该醒了,不要去再睡了”。这个过程其实跟环境关系并不大。
如果把一个人放在密闭环境中,比如地下室,那他的睡眠会怎样呢?他的睡眠时间会逐渐往后移。比如今晚十点钟睡,明晚就变成十点半,后晚变成十一点。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一天是24小时,但我们的生物钟其实不是24小时,它比24小时更长,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出现拖延现象,会晚睡,很少能早睡。
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发生生物节律问题呢?因为我们不断用时钟、行为、阳光去校正生物钟。
失眠是最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但它常常跟目前一些更流行的问题相混淆。如果你躺在床上,有睡眠的愿望,有睡眠的条件,处于睡眠的时机,各种条件都具备了,睡不着,这是失眠。但很多人并非如此,比如虽然上床了,但睡眠愿望不强烈,在该睡觉的时机看手机,不睡觉,这不叫失眠,这叫睡眠剥夺。很多年轻人采用睡眠剥夺的方式来干扰睡眠,这势必造成睡眠节律的紊乱,最后有很大几率发展为睡眠障碍。
每天每个人每顿饭吃多少,肯定不会一样,很难用尺子去衡量,睡觉也是一样。每个个体的睡眠需求量都不一样,有的人需要6.5小时,有的人需要7.5小时,有的人可能需要9.5小时,但大多数人需要7-8小时,只有少部分是属于短睡型或长睡型。短睡型和长睡型这两种睡眠形式需要和睡眠障碍进行区分,可以到医院找医生区分,也可以自我评估,看你的睡眠情况是否影响到正常生活和工作。
人体对睡眠有一定的调节能力,越年轻,调节能力越强,所以年龄大的人容易失眠。有的年轻人睡眠特别不规律,且他的睡眠好像对生活没造成睡眠影响,但这不意味着他以后不会受到睡眠问题的困扰。
人的调节能力差距很大。我作为睡眠医生,做了四十多年睡眠工作,年轻时白天要给病人看病,晚上监测病人睡眠,我的睡眠是不够的,但我的调节能力比较强,睡眠质量挺高。比如今天我给你们讲课,还有十分钟开讲,我就能趴着睡一觉。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来讲,睡眠疾病有100来种。睡眠障碍对身体有什么影响?除了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还对我们的免疫功能、学习、记忆、体力恢复、生殖繁殖、精神状态、老年痴呆、疾病恢复,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如果睡眠不太好、对睡眠质量不满意或处于亚健康状态,但还没成为疾病,该怎么调整睡眠?可以从行为上调整,运动,多接受阳光照射,对睡眠都有调整作用。
问答环节
问:“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酒是否有助于睡眠?
郭兮恒:酒精对睡眠是绝对有破坏作用的。长期饮酒的人,我不用问就知道,睡眠绝对不会好,睡眠等待时间一定是长的,一定超过半小时;第二个情况,他睡眠过程当中会经常觉醒,有时可能是要上洗手间,有时没有上洗手间的需求也会醒,而且觉醒会持续一段时间,再次入睡也比较困难;第三个情况,他白天中午也一定会很困、疲惫,有睡觉的需求。另外,饮酒后的睡眠,做梦是比较多的,会经常有梦境的感觉。
酒精可以助眠,这是错误的概念。如果你觉得,郭大夫,我喝了酒以后可能睡的会好一些,入睡可以快一点,但等你不喝酒了,就会表现为更严重的入睡困难。
酒精会造成睡眠的连续性很差,睡眠当中会反复觉醒,另外会破坏睡眠的结构,睡眠效率低,深睡眠减少,快速动眼睡眠也减少,而且会是片段式睡眠,很难整合在一起。由于反复觉醒,你会经常感觉做梦,梦很鲜明,像真的一样,梦的内容多是不太高兴的,是紧张的、愤怒的、悲伤的、恐惧的,这都是酒精造成的。到了白天,精力状态的维持时间也不长,特别容易疲惫。
我今天看了一上午门诊,说话嗓子都嘶哑了,中午回办公室换衣服,就跑去等车,再过来讲课,没有睡过一分钟,但是我现在状态没问题。我不是今天这样,我一直是这样,但如果我长期、大量喝酒,我的睡眠也会变差。
有一些年轻朋友,现在也在试图“用酒精助眠”,要及时调整。如果对酒精有了心理依赖和躯体依赖,也会出现睡眠差的情况,甚至可能情绪不稳定,容易沮丧,出现一些不良或不快乐的情绪。长期饮酒者,如果我要用药物调整他的睡眠,他对药物的反应也会比较差。
要纠正“饮酒有助于睡眠”的错误概念,逐渐把酒精摄入量减下来。另外,如果不喝酒的情况下,睡眠等待时间过长,必要时可通过药物来帮助入睡,因为睡不着在情绪和躯体上会很痛苦。
问:市面上有很多用于睡眠的知名保健品,比如褪黑素,怎么评价这些保健品?
郭兮恒:我们需不需要服用褪黑素?不需要。
褪黑素是人大脑神经核释放的一种激素,它跟光线、节律是一致的。白天褪黑素释放量特别少,晚间光线暗下来后,褪黑素释放量增加,人就产生困意。进入深睡眠时,褪黑素释放量最高,然后逐渐减少。所以说睡眠的觉醒是可逆性的,到后面褪黑素释放得特别少,就很容易觉醒。
每个人都会释放褪黑素,越年轻释放量越大。如果外源性的褪黑素补充过多,会使得身体内自己释放的褪黑素减少,反而会对睡眠产生影响。
褪黑素主要有三个功能,一是调节睡眠,二是影响免疫功能,三是影响性功能。所以,年轻人尽量少用褪黑素,特别是生育期的年轻人。年龄大的人可以用,最初用褪黑素效果会很好,过几天就没用了。
什么叫保健品?即没有药用概念的食品,如果吃了就能睡着的话,它就叫药物,不叫保健品了。那保健品能不能促进睡眠?可能会,但作用很小。如果你说,有某种保健品,你一吃就能睡着觉,那它有没有作用?有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影响睡眠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精神和心理因素。
不过,有时保健品可以起到安慰的作用,有时也能解决睡眠问题。
问: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睡眠?
郭兮恒:很多人会问,郭大夫,你为什么睡眠那么好?因为我躺在床上后,什么都不想,白天看病时,我会紧张、忙碌、动脑筋,但当我躺在床上时,我就把脑子清空了。如果我躺床上还在想,某个病人得怎么治,就睡不着觉了。
很多人睡不着觉,就是过于紧张、焦虑。什么样的人容易这样?心理较脆弱的人。这种脆弱既是缺点,又是优点,因为他容易受暗示。
比如有病人住进我们的睡眠中心,夜里说根本睡不着,我就说:“那我给您吃一片睡觉药吧。”然后给助手使了个眼色,说:“你去把我那个最好的睡觉药给他拿一片。”助手明白我的意思,说:“郭老师,这个好药已经没几片了。”意思就是他舍不得拿,我俩就演戏,我说:“那也不行,这个药效果特别好,得给他吃,今天晚上必须保证他睡着觉。”这就是暗示。第二天早上,病人去找我说:“郭大夫真行,够意思,这一晚上我睡得好极了。”其实我给他的就不是什么睡觉药,但是利用了暗示,起到了比安眠药更好的作用。不过,对于不容易被暗示的人,这种做法的作用也许就不大了。
我曾在北京电视台一个节目上做过关于暗示的实验。一位病人有个花几千块钱买的枕头,据说枕头很神奇,里面有个特殊的东西会起到助眠作用,只要枕上它就可以睡得好,病人也说,只要是换上普通枕头,他就睡不好了。在节目全程录像下,病人躺上了这个枕头,我们给他做全程睡眠监测。第一天晚上,中途病人去上厕所,我们就把枕头打开,悄悄把里面那个特殊的东西取出来了,病人回来睡下,这一夜睡眠监测显示他睡得很不错。第二天,我们当着他面,把枕芯取出来了,等他去上厕所了,我们又把偷偷把枕芯放回去,这下他一晚上没睡着觉。
问:早晨闹钟响了后,我总会拖延半小时才能醒,怎么才能确定自己的合理睡眠时间是多久?
郭兮恒:如果要解决早晨起不来的问题,那应该提前睡,因为睡眠的绝对时间是一定的,晚睡就会晚起。如果你入睡的等待时间超过半小时,就是出现了入睡困难的问题,入睡前难以控制自己的思绪。
我们怎么才能睡着觉呢?其实睡眠就是从兴奋状态,逐渐进入到意识状态的过渡过程。如果这种兴奋状态很难停下来,大脑在不断想事情,就很难入睡。
早晨如果闹铃叫不醒你,说明你的睡眠时间是不够的,需要注意。而且我不鼓励用闹钟来破坏睡眠,为什么要把一个人从睡眠过程当中唤醒?除非你明天有赶火车这样的突发行为,可以用闹钟。那醒不来怎么办?调整入睡时间,早睡。或者坚持一段时间早起,白天坚持不睡,坚持一段时间后,晚上你的疲劳时间就会慢慢变早,觉醒时间也会越来越早。这种不吃药、用行为调整睡眠时间的方式对年轻人很有效,因为年轻人的调整能力很强。
问:冥想对睡眠有用吗?
郭兮恒:睡眠非常容易受情绪影响。快乐的情绪会让人觉得放松、有安全感,不快乐的情绪让你感到烦恼、痛苦、紧张、缺乏安全感。
如果你看《动物世界》,在非洲大草原上,你会看到不同的动物状态完全不同。多数狮子懒散地躺在草地上睡大觉,瞪羚则一直在奔跑,或是吃草时不断抬头。为什么呢?对于狮子来说,环境非常安全,没有其他动物的挑战,它可以放心睡觉,食草动物不敢睡觉,没有安全感,就多是短睡眠。在物种进化中,睡眠时间长的动物基因都被淘汰掉了。
人的睡眠也是这样,如果你躺在床上睡觉,明天需要早起或去办什么要紧事,就会使得你紧张。你不一定每天都有这样的事情,但如果你已经形成了一种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或是难以控制自己胡思乱想,你就会入睡困难。
人躺下,什么都不想的时候,很快就能入睡。需要冥想,是因为有一种东西在占据你的脑海,一些事情让你难以入睡,这件事今晚无论如何不能想出结果来。所以我们就产生了一个策略,叫“替代”,就是去想一个能让你放松的事情,比如想在绿色的大草原骑马,或在沙滩漫步,或在听雨。这个过程的内容是中性的,除了让你放松外,不产生其他任何影响,只是替代你脑海中负面或紧张的事物。
所以冥想对一些人的睡眠是有用的,但是要注意,冥想一定要想进去,我经常会跟别人讲,想什么事情最容易想?想快乐的事情。
我曾去和奥运会的运动员们交流。比赛前,他们睡不着觉,如果我让他们想想快乐的事情,那就是“得金牌”,一想这个就更睡不着了。我就让他们躺在床上想身上的某一块肌肉从紧张到放松的过程,或者吸气和呼气的过程,这样的行为可以转移注意力,就很容易睡觉了。这种行为可以叫冥想,也可以叫自我催眠。
问:现在很多人戴手环监测睡眠,有时我只是躺着不动,手环记录也显示我睡着了,是不是其实放松闭目养神时,也可以起到等同于睡眠的效果?
郭兮恒:手环评价睡眠的算法和传统讲的睡眠的算法不一样,不同手环算法也不一样,有的是简单通过行为判断,有的是通过体位,更复杂的通过传感器测量脉搏、心率等生理指标。总体而言,手环对睡眠的判断只是大概的估计,比如你带着手环在火车卧铺睡一夜,可能它统计的睡眠时间是零。
但手环的作用在于比较,比如你在床上睡觉,它判断你今晚睡了六个小时,明天睡了七个小时,这可能就意味着你的睡眠时间延长了。你要更关注手环的比较数,而不是绝对数。
问:我对失眠的焦虑大过了失眠本身的困扰,因为太恐惧失眠,导致恶性循环,如何缓解对失眠的恐惧?
郭兮恒:如果你对睡眠不自信、睡眠体验不好、对睡眠质量不满意,是具备睡眠障碍的基本条件的。有的人睡眠时间并不短,但主观体验不好,可能自己认为只睡了十分钟或一小时,可从监测情况来看,他睡的时间不短,这就需要去调整对睡眠的认知和感受。
这样的情况不需要使用睡眠药物,但需要对睡眠有自信,白天多运动,另外调整心态,不要过多担心“睡不好怎么办”,这种容易为未发生的事情担忧的性格,早晚都会发生睡眠障碍。如果我每天都在焦虑自己的睡眠问题,我的睡眠迟早也会出现问题。情绪和心理因素,占到睡眠障碍一半以上的比重,所以调整情绪是最好的策略。
另外就是采用非药物的方法,比如运动,这会使人放松,运动产生的激素会让人快乐。
问:我睡觉打呼噜很严重,会发生睡眠呼吸暂停,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郭兮恒:睡眠呼吸障碍是睡眠障碍中很重要的一类。什么叫呼吸暂停?睡眠过程中,口鼻呼吸气流停止十秒或以上就是呼吸暂停。
人的下颌和呼吸是有关系的,下颌过小、下颌后缩、肥胖的人、饮酒的人都较容易发生睡眠呼吸暂停。睡眠呼吸暂停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加重。女性也要特别注意,相比同龄男性,女性打呼噜的情况发生得很少,但进入更年期后,打呼噜会明显增多,这和雌激素水平有关。
解决的办法有很多,比如查上气道的结构到底哪里有问题,通过手术或微创手术的方式解决,也有很多非常简单的方法解决,这需要到医院相应科室就诊,具体分析。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铃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