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冲击IPO的健耕医药近日收到了上交所的第二轮问询函。从两次问询函来看,上交所对于公司自主研发能力、商誉减值等较为关注。招股书显示,尽管最近几年健耕医药营收持续增长,但净利润却持续下滑。此外,公司营收七成来自于海外收购。
招股书显示,健耕医药是器官移植领域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去年11月下旬,公司科创板IPO获上交所受理,拟募资10.23亿元,保荐机构为国金证券。
【资料图】
这不是健耕医药第一次闯关IPO,公司曾于2020年提交招股书,当时计划募集资金约11.43亿元。经多次问询,公司在募资用途一项删除了“收购上海耘沃31.33%股权”,并将募资金额降低至8.1亿元左右。
2020年12月18日,健耕医药原本将安排上会,然而就在上会前一天晚上,健耕医药突然撤回了发行上市申请。
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末,健耕医药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97亿元、4.21亿元、4.8亿元、1.1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9714.84万元、5009.92万元、4996.3万元、1219.69万元。由此不难看出,尽管公司营收维持增长,但净利润却持续下滑。
记者注意到,健耕医药营业收入依赖单一产品。招股书显示,公司的肾脏灌注耗材销售收入分别为26194.20万元、28552.43万元、33738.51万元及8707.04 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1.54%、73.53%、75.87%及83.98%,是公司主要的主营业务收入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该部分收入来自于2016年的收购。2016年,健耕医药完成了对美国器官移植领域知名公司LSI的收购,其核心产品LifePort肾脏灌注运转箱是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低温机械灌注类产品,也是目前唯一在中国、北美、欧洲三大市场均取得注册证的肾脏机械灌注产品。
对此,健耕医药在招股书中坦言,未来如果肾脏灌注耗材产品出现问题且未能及时纠正,或发生技术迭代等其他影响该产品销售的事件,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由于收购,健耕医药产生了较大的商誉。截至去年一季度末,公司商誉账面价值为28708.71万元,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为22.85%。上交所要求公司说明报告期各期末商誉不存在减值迹象的依据是否充分。
对此,健耕医药回应称,公司业绩持续稳定增长,各报告期各期末商誉不存在减值迹象的依据充分。
数据还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末,公司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0017.95万元、9503.10万元、9283.28万元及10718.65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8.99%、21.77%、22.60%及24.32%。
对此,健耕医药坦言,未来随着营业收入的不断增长,应收账款的总额可能继续增加,若催收不力或控制不当,则存在可能产生坏账的风险。
关于公司对原有肾脏灌注耗材等相关改进,健耕医药回复称,公司对灌注耗材以及保存液和灌注液的改进提升有较高的技术难度,增加液面监控模块、将未经规范验证的封口机转换为经过质量体系验证的密封头等,具有较高技术壁垒,是公司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体现之一。
审读:汪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