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财 > 正文
对话|珠海演艺集团艺术总监邹建红:文艺院团改革是我一辈子的工作
来源:腾讯网      2023-08-22 04:14:44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旭

近日,珠海演艺集团制作的《彭家鹏与珠海民族管弦乐团》民族管弦乐音乐会与大型原创现代粤剧《南粤破晓》轮番登陆广州舞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前,珠海演艺集团原创剧目话剧《龙腾伶仃洋》与民族歌剧《侨批》也分别获得第十六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与第五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2019年成立的揭牌成立的珠海演艺集团缘何推出多部优秀作品,屡摘国家级重奖?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专访珠海演艺集团艺术总监邹建红,探讨文艺院团改革破局之路,邹建红说:“文艺院团改革是我一辈子的工作”。

羊城晚报:您最初是乐队指挥,什么样的机遇让您从搞艺术跨界到做“营销”“管理”?

邹建红:最开始做演出经营是被“赶鸭子上架”,32岁之前我当过乐队指挥也当过艺校老师,尤其是拿了优秀指挥奖之后,我就想安心搞艺术、教学生。1993两届艺校毕业生一共37个青春靓丽的年轻人组成一个小百花越剧团,最大的演员当时也就二十岁,剧团没钱、没角儿、没背景,根本找不到剧场演出。当时戏剧演艺市场环境也不好,大家都去电视机前看港台明星,没有人去剧场看演出,通常一场下来卖出十分之一的票就算不错,有时候连送都没人要,走到最低谷时候,全国好多剧团都解散了。

当时我在小百花就做两件事情,第一是到北京、天津、上海,到每个城市我都去建立宁波小百花的戏迷协会,把越剧爱好者们联系在一起,当时在全国加起来几万人的“粉丝群”,解决了小百花的售票难题。第二是做好“事件营销”,1994年在天津演出时,每场都会有一位残疾老人坐轮椅到现场看演出,了解情况之后我就邀请老人在最后一场一起上台谢幕,后来事情也让当地的媒体关注到小百花。后面还有收入捐赠给唐山地震孤儿的义演;组织演员慰问武汉抗洪一线;让“票友”和演艺“面对面”的交流见面会。只有把重心放在观众上,一点一滴积累口碑,才能真正打开市场。

羊城晚报:后面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投身到文艺院团改革工作当中?

邹建红:小百花越剧团做好之后,宁波当地还有一个歌舞团也是碰到了困难,领导谈完话也没给我时间考虑,直接就开车载我到歌舞团宣布调动。当时我还很激动,组织上也信任我,歌舞团虽然打交道不多,但是也很认可我。

但是到了歌舞团我才知道,团里账面上就剩七万元,发完下月工资就一分钱都没有了。扣掉水电等运营成本,账面上就剩两万块钱,我回家找妻子拿了五万元,才全额发下第一个月的工资。钱发掉了后面怎么办?歌舞团效益不好,演员工资不高,工作积极性不强,每次拆东墙补西墙得到处要钱也不是办法,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要改革。

第一件事就是把团员的心思“拽”回来。发工资当天晚上我就请几名团员吃饭,问他们的期望拿多少工资。那个时候他们收入很低,工资也经常发不全,有时候就六七百块钱,在当地生活确实也有困难。第二天,我就跟全体团员承诺,一年内让大家都月月拿上1500元。

第二件事就是降低基础工资,扩大效益工资。2005年,在团里绩效工资高的一年可以拿到17万元,低的基本上就解决了员工的社保医保。还有明确考核制度,一年当中参加少于50%的第二年考核不合格,连续两年不合格就离职。这样下来心在外面的团员也将离开歌舞团自谋生路,留下来的团员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就这样我们从2000年收入70万元,到2003年(营收)380万元,基本解决了职工的工资问题。再到后面国家决定进行文艺院团的集团化改革,作为全国最早的改革试点之一,宁波的市场发展很快,到2006年年营收达到了2300多万元。不仅是经济创收,还要做好精神创作,从舞剧《十里红妆》开始,每一届“五个一工程”奖都有我的作品获奖。

羊城晚报:您又是在什么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阶段来到珠海?

邹建红:团里获奖以后,后来我才感觉到我这条路走的是对的,从搞艺术时候个人获奖、导演作品、作曲、经营管理,后来又回到了艺术创作上,这三十多年来我的人生走了一个圈。当时珠海只有粤剧团,而且这个团就剩下三十几个人,根本不具备演出条件。在多方推介下,我受邀来了珠海,去采风时我就心动了,当地的容闳、唐国安、杨匏安、港珠澳大桥和水上婚嫁等等,当时就决定签战略合作协议,后来我基本上每个月都来两三次,开始工作日在宁波、休息日在珠海的“双城记”。

羊城晚报:新成立的珠海演艺集团快速发展是否有什么“秘籍”?

邹建红: 我其实在珠海先做了四年零三个月的义工,退休后才正式返聘到珠海,能吸引我一直这么做的原因最重要就是,党和政府都很重视。当时预算6000万元,第一年拿出作品以后,马上增加到9700万元,单独创作经费第一年就是3700万元。所以在这里我完全按照新的工作模式,没有一个演员就开始先创作剧本,《龙腾伶仃洋》1月份开始创作,3月份集团成立领导班子,5月份开始招聘,到8月份演员报到进场,我们用最快的速度成立了全国最年轻的文艺院团,平均年龄在三十岁以下。从三十个人的粤剧团,到现在成立歌舞团、话剧团、民族管弦乐团,四面开花。做好了自身工作后,我们也正在谋划在澳门回归25周年之际,同澳门共创共演一部作品进行汇报演出。

羊城晚报:您是怎么判断文艺院团的改革是否成功的?

邹建红:我后来是这样理解的,文艺院团改革成功不成功,就要着重解决四个问题,一是职工的收入有没有增加,只要没增加肯定不成功;二是作品有没有获奖,地方文艺院团就是要扎根地方,为城市文化服务,这个城市的文化质量高与不高,最先看本地文艺院团有没有获奖;三是演出场次有没有增加,艺术要服务人民,要让老百姓经常看到剧团的演出,听到剧团的声音,不是自己“闭门造车”;四是固定资产有没有增加,也就是说要给剧团增加固定资产,今年买灯光音响,明年添置演出服装,固定资产每年要增加。这四项是我衡量文艺院团改革是否成功的准则。我也很明确,让青年演员吃上饭,做好文艺院团改革就是我一辈子的工作。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嘉乐

校对 | 彭继业

财经

Copyright @ 2008-2017 news.dfc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财经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dfcjw@sohu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