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6月21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举行学术报告会,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汪曙申以“中美战略博弈下台湾地区政党的路线选择与2024年选举”为主题分享观点。在主题报告结束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冯琳、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朱松岭、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节大磊、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石培培就报告主题展开对话交流。
汪曙申首先梳理了中美博弈与美国台海政策的变化。他指出,在特朗普时期,美国异化所谓“一中政策”、双重威慑重点针对中国、由双向平衡转为单向遏制。这产生了以下几个影响,一是,民进党形成了“一边倒”的战略和“联美抗中保台”的政策;二是,国民党“亲美和中”的政治路线遭遇困境,国民党长期坚持的“九二共识”与美国所谓“一中政策”内涵的变化形成一定程度的矛盾。
汪曙申续指,在拜登政府时期,美国对台政策发生了几点变化:一是,在“一法三公报六保证”的对台政策框架下增加了一些政策宣示性保证,包括:价值观同盟;不赞成将台湾地区作为战略博弈的交易筹码或单纯处罚性工具,不支持“台独”,不支持“一中一台”;二是,美国联盟体系来干预台湾问题;三是,现状维系、恢复平衡与一体化威慑;四是,沟通政策,管控冲突和战争。这对台湾政党带来的影响有以下几点:一是,希望探索稳定的三方架构;二是,触发对“独立政策”边界的讨论;三是,出现了负面表列的功能;四是,两岸沟通的价值;四是,“九二共识”的回归。
在报告中,汪曙申也分析了台湾地区主要政党的路线选择和政策主张。他表示,中美博弈已经影响到了台湾主要政党的路线选择,这是一个微妙的动态变化过程。其中,有些是具有趋势性、方向性的路线,有些是具有历史渊源的路线,有些则是基于选举需要的路线,还有一些也是根据未来发展提前谋划的路线。这些能为观察台湾政党政治、政党的两岸政策以及未来两岸关系发展提供一个思路。
在对话交流环节,冯琳表示,从历史的视角来看,中美博弈、美国与国民党的关系、美国对台湾地区的政策都有历史的连贯性,有历史经验可以借鉴。从1941年以来的历史和目前台湾的现状看,此次台湾地方领导人选举对祖国统一没有实质影响,我们需要保持战略高度、占据战略主动性,来考虑两岸关系以及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朱松岭表示,美国常称处于“中立位置”,但却是“说一套做一套”。美国对于岛内的控制和介入越来越深,对于岛内政党而言,其路线选择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向美国表态。近年来,美国在对台政策上的相关态度发生了微调。现在美国国内面临许多问题,它不希望两岸发生战争。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更好地贯彻和落实对台政策,提升其影响力和投放力。
节大磊表示,国际局势、地区局势和中美关系对台湾内部政党的选择产生了从外到内的影响,当然,台湾内部也可以由内到外产生影响,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中美博弈对台湾主要政党路线选择的变化也可以在蔡英文本人路线的变化上得到体现。外部压力的变化会继续制约台湾内部各政党的政治路线的选择空间。
石培培在发言中谈到美国新一届国会在台湾问题上的动向和特点。截至目前,新一届美国国会涉台法案有27项,频度和力度创历史新高,影响极其恶劣。涉台提案内容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军事合作方面,新一届国会主张提升同台湾之间网络安全的能力,并同台湾进行大规模联合军演。二是在加强美台官方关系方面,美国新一届国会也有所动作。三是拉拢台湾,强调“与台湾关系法”和“六项保证”的重要性。四是强调经济金融的威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