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金沙江诀别唐古拉山一路咆哮奔涌而下,途经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从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真达乡流入四川省境内,自生巴村起河道渐宽,水系开始变得交错芜杂,距此东南20多公里,有一个被称作“石渠塞外江南”的小镇,红军先头部队曾在此横渡金沙江,打响了解放西藏的第一枪,这里还作为格萨尔王第一大将邓柯的故乡而广为人知,就在今年5月,她又因一座陈列馆而名声大噪,她就是记者此行的目的地——洛须镇。洛须镇隶属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地处川、青、藏三省(区)交界处,西临青海省玉树州,南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海拔3200米,在平均海拔超4500米的石渠县,其被称为“塞外江南”的的确确是实至名归。
图为进入洛须镇 摄影:李明华
洛须镇与西藏的江达县邓柯乡隔金沙江相望,一座名为邓玛奴桑巴桥(又称洛须金沙江大桥)的铁索桥连接两地,该桥是邓柯乡及其周边地区与外界连通的唯一公路桥梁,桥长约150米,1988年建成通车。2022年5月到今年5月的一年间,十八军进藏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在邓玛奴桑巴桥边拔地而起,它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段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含十八军进藏陈列馆、革命历史广场、烈士纪念广场及民族团结广场四大功能区,总面积约14671平方米,生动讲述了十八军进军西藏进驻洛须的革命历史。洛须在西藏和平解放事业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作用,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在此横渡金沙江,打响解放西藏第一枪,和平解放西藏就此拉开序幕。
图为十八军进藏陈列馆 摄影:李明华
记者到洛须的那天阴雨连绵,陈列馆是一座黄墙搭配镶红边屋顶的梯形建筑,在雨幕中看上去庄严肃穆,沉重的原木大门上方有一面原石色异型石壁,最高处是汉藏两种文字书写的馆名和一颗巨大的红色五角星,一侧是一组表现红军战士高举旗帜奋勇向前的淡金色浮雕。陈列馆内采用多种先进展陈手段进行展示,既有历史文物、文献、图片、资料,又有大型雕塑、绘画、场景模拟和声光影像多媒体等现代手段,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十八军进藏的整个历程。据介绍,该馆将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干部教育阵地与文旅融合发展平台,为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基因,以及甘孜文旅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图为十八军进藏陈列馆内悬挂的“石渠精神”展板摄影:李明华
洛须镇因位于金沙江河谷地带,灌溉水源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很多江南的蔬菜瓜果树木都可在此种植,自古被誉为“青稞之乡”,在《格萨尔王》史诗中是岭国的军粮屯田之地,被称作岭国的“天下粮仓”。洛须镇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积极发展农业,2018年整合涉农资金、产业扶贫周转金和“飞地”模式扶贫资金,在其下属的正科乡建成邓玛观光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总占地面积18749亩,引进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家,获得了“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称号。园区拥有数十栋智能冬暖式大棚温室,以往在成都平原和攀西地区出产的各种应季蔬菜在这里应有尽有,改变了石渠县“菜比肉贵”的历史。2021年,园区向四川、青海、西藏高寒农牧区群众提供蔬菜2千多吨,果蔬种植业及加工产值达3191.69万元。高原特色农业不但带动村民致富增收,还成为石渠县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业转型升级新的支撑点。
图为邓玛观光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 摄影:李明华
此次洛须之行,有一件事让笔者印象深刻,在十八军进藏陈列馆,讲解员穿着整齐单薄的套装,冒着冷雨为我们介绍陈列馆外面的三处广场,虽多次劝她去穿上外套再出来为我们讲解,她却笑着说自己没问题,就这样坚持为我们讲解到最后。看着站在雨幕中微笑挥手与我们道别的她,我眼前浮现出陈列馆墙壁上悬挂的石渠精神——缺氧不缺信念、缺氧不缺智慧、缺氧不缺激情,透过这样一个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做事的普通石渠人,我们能够切实感受到这样的精神在无数石渠人身上熠熠发光。(中国西藏网 记者/李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