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期点评:孙君文
@澎湃新闻#公摊面积#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庄艳在《检察日报》撰文建议,制定详细方案,完善各方标准,明确公摊区域,明确公摊面积的最大比例、收费标准、测量方式,减少、避免相关争议。
微评:当前公摊面积的争议焦点,是缺乏明确的比例标准、测量标准,容易造成公摊面积过大、得房率偏低的情形。为保障购房者权益,就要让房屋的计价方式更合理。我们相信,在各方关注下,科学规范公摊面积的计算标准、测量方式等,必将压缩开发商“暗箱操作”的空间。
@北京晚报#名校情结#“一套200元,给自己的孩子埋下一颗清华的种子,比吃喝有意义得多,对吧?”据北京新闻广播报道,在清华艺术博物馆门口,有自称是“清华学生”的年轻人兜售所谓的“清华北大状元手册”和印有校徽的文创产品。
微评:今年暑假,尽管屡遭吐槽,但依然有不少家庭为“挂羊头卖狗肉”的研学游买单。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所谓的“名校情结”。规范研学市场的治本之策,是倡导树立多元化的成才观念。“名校标签”确实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并不能单纯地定义一个人的价值,即便选择了不同的教育路径,只要保持努力和坚持,都可以为自己的人生赢得精彩。
@极目新闻#自媒体叙事#近日,一则关于北大新闻系女生留校做“食堂阿姨”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引起热议。据媒体求证,北大餐饮中心管理培训生主要负责协助制定餐饮中心相关发展规划、协助完善食品安全及营养分析等相关规章制度、参与食堂运营管理等工作,并非自媒体“博眼球”式叙事的呈现。
微评: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都必须遵守基本的职业素养,而不能以“博眼球”“赚流量”为出发点。自媒体要讲好故事,就不应制造歧义,不应去渲染、加工新闻,使其向着舆论的一极不断偏移。
@中国青年报#找室友#如今,已有多所高校为学生提供网上自选宿舍床位功能。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作息习惯、生活要求,和其他同学自由匹配。有的大学新生在选宿舍前,在新生微信群中投放“简历”找舍友,进入哪个宿舍,和谁成为室友,再也不是“开盲盒”。
微评:从趋势看,随着更多的学校在考虑满足大学生们的多样化需求,大学宿舍可做的文章越来越多。“找室友”的意义,不仅是方便管理这么简单,更是在传递这样一种价值理念:真正把大学生当作成年人,倾听他们的诉求和声音,尊重他们的选择,而不是单纯地“安排”和“规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