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期货 > 正文
医生桌上的二维码,你扫吗
来源:中国商报网      2023-08-30 22:52:41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在北京某三甲医院妇产科就诊时,陈辰注意到了医生桌上的二维码。

在扫码下载了某互联网医疗App、关注这名医生后,陈辰和她做起了“网友”,并获得了三次与其免费交流的机会。


【资料图】

“等检查结果用了一个礼拜,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检查结果拍照上传给了医生。”陈辰说,“能在手机上看到有1300多人在线问诊过该医生。”

妇科大夫王晓玥就是陈辰的医生。自从在互联网医疗App注册后,她的桌上就摆上了二维码。“白天出诊、晚上回信息”成了她新的工作模式。

“检查结果显示没有病变的细胞。TCT和HPV检查是判断宫颈情况的正常体检,在没有异常的情况下,一年做一次就行,不用来医院复查啦。”下午5点门诊坐班结束后,王晓玥会抽时间用两三个小时在线回复患者的疑问。

如今,互联网在线问诊风头正盛。上述情形,也成为当下医患诊疗的新场景。

只是,通过二维码建立连接后,患者和医生靠什么获得安全感?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中医院,医务人员在8.19“中国医师节”大型义诊活动上为市民免费进行检查诊疗。(图片由CNSPHOTO提供)

1.患者:一到付费就犯嘀咕

免费的机会用完后,再找医生线上问诊,“陈辰”们就需要付费了。

陈辰的老家在山东某四线城市,她的亲戚刘芳因患子宫肌瘤找到她。看着对方焦虑而又充满期待的眼神,陈辰明白,北京医院的专家号不好挂,且专家太多,对方也不知道要找谁,于是她想到了互联网医疗App。

陈辰打开某互联网医疗App,向刘芳介绍了起来。手机屏幕上的各种专家头像、履历引起了刘芳的兴趣,她说:“你给咱找个好一点的医生,最好是北京大医院的。”

但是看到100元到300元不等的问诊价格,刘芳反复念叨:“怎么这么贵呀,线下才几十元,能用医保吗?”而当陈辰说用不了时,对方当即陷入沉默。

“价格确实比普通挂号费要高一些,还不能报销,对年纪稍大一些的患者或者三四线城市的患者来说,接受这种方式问诊确实有些困难。”山东某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李玉表示,“而这部分患者因为行动不便、离优质医疗资源距离远,是最需要互联网医疗服务的。”

刘芳和家人生活在山东的农村,日子过得很紧巴。对她来说,来北京看病,路费加住宿费,确实是一笔巨额的开支。

思考片刻,刘芳说:“就用这个吧,找一个态度好点的、有耐心的专家,拜托了。”

在预约医生、上传检查报告后,医生和刘芳视频说,如果瘤子出现症状压迫,比如压到膀胱、出现尿频尿急;压到直肠,出现便秘等情况是需要做手术的。但她的瘤子也就七八公分,没有明显症状,暂时不需要手术。

“我家这边的好几个医生都告诉我要做手术,听完这个医生的说法,我松了一口气。”刘芳说,“我也听身边有人说用App问诊花了1000多元,医生就回复了四句话,觉得花了这么多钱,并没享受到什么服务。要是互联网医疗能用医保报销,大家的抱怨可能会少一些。”

2.医生:恶意投诉打击问诊积极性

十几平方米的诊室,是王晓玥待得最久的地方。因为出诊时间固定,病患人数持续增加。在诊室里,她留给每位患者的时间大约只有5分钟。

“我说话说两三个小时以上,会觉得疲劳。”王晓玥说,“我这样的心态会让等待了很久的患者觉得‘医生两三句就把我打发了,态度不好’。而在线问诊,医生可以选择回复的时间,状态好,自然也愿意多说两句。”

和王晓玥想法类似的还有同在北京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任职的医生刘益。刘益所在的医院名声在外,来挂号看病的人络绎不绝,但在刘益看来,很少有病人能“看对”医生。

“每个医生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但来挂号的病人并不是很清楚,他们起个大早来排队、取号、等待就诊后会沮丧地发现,没找对医生。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刘益认为,在互联网医疗App上,患者在第一次就诊时即可“找对”医生。

这在传统的医患关系中,确实是被忽视的一环,大多数患者只能保证挂对科室。尽管同科室的医生也能根据其病症开方下药,但是想对患者给予深入指导,医生们也实在没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

精准令医生感觉“被解放了”。

“比如我在门诊看了30个病人,有10个挂错号的,有10个不需要挂专家号的,我也会觉得工作效率太低。”刘益表示,“在线问诊平台,先筛选病历再问诊,我能真正用自己的专业范畴特长来帮助患者,这对医生来说也很高效。”

值得关注的是,在互联网医疗App上,医生也会遭遇恶意投诉。“也有患者在网上问了几句后,不满意,就投诉医生,甚至也有打骚扰电话的。”

王晓玥呼吁:“这些恶意信息也会降低医生线上问诊的积极性。希望能有更多的监管规则出现,保护患者,也保护医生。”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冯靖通过互联网为患者看病。(图片由CNSPHOTO提供)

3.企业:这笔生意不好做

在互联网医疗这块商业版图上,企业扮演着组织线上患者分诊分流、提供医生工作平台、医疗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及整合等角色。

换句话说,企业要让医生和患者都愿意来线上看病,但这笔生意并不好做。

多数互联网医疗企业还在探索盈利的商业模式。

阿里健康在2018年至2023年期间有4年是亏损的,好大夫在线也在争取于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的目标,平安好医生2023年上半年亏损2.49亿元。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目前,互联网医疗的主要场景还是在线挂号、咨询和就医,对长期医疗帮助较少,更多的是作为线下医疗的辅助,起到就医分层的作用。

多数互联网企业的注意力在医生身上,将“精准”贯彻到底。如互联网医疗平台好大夫在线是最早做“预问诊”的一批企业。

“预问诊”即针对一个患者,全国各地的医生形成“众包模式”,基层医生在线帮助患者整理好病历,再将这份病历上传给专家。这些整理病历的基层医生也能“线上跟诊”,看到后续专家的问诊记录和解决方案。医生普遍反馈,好大夫在线推出的“预问诊”服务极大提高了医生在线问诊的积极性。

也有企业在尝试“让就医场景更智能”。医联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拥有包括电子病历、智能审方以及各种可视化报告在内的一系列辅助医生便捷操作的患者管理工具外,医联还不断完善包括云检验、云影像、云药房、云医保在内的云化能力。

4.专家:互联网医疗,企业能做的还有很多

线上问诊的人越来越多。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3.63亿,较2021年12月增长6466万,占网民整体的34%。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我国仍没有针对互联网医疗形成统一的收费标准、数据安全、服务流程及内容规范。

中国商报记者在多个互联网医疗App的用户投诉反馈中也看到了诸多问题。不安全、不信任、不放心仍是患者对互联网医疗的主要疑虑。

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中的第八条指出,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进一步完善互联网诊疗收费政策,逐步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对此,医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医联在成都、北京尝试打通在线医保支付,同时也推出了“全病程定价服务收入系统”,即按照病种为患者制订相应的疾病管理计划,实现了线上疾病管理及付费的标准化。此举将医生收入与药品解绑,为提高医生线上执业积极性、合规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从广义上讲,互联网医疗基本等同于数字技术加持下的医疗行业,能做的显然不只是在线咨询、挂号和问医,未来像电子医保、远程医疗、线上诊治等也会成为主要的就医应用场景,企业能做的还有很多。” 盘和林说。

财经

Copyright @ 2008-2017 news.dfc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财经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dfcjw@sohu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