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聚焦“1+3+4”主导产业创新、聚焦构建“一心三室四谷”创新体系、聚焦突破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强化重大科研创新平台,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建设新型产业创新集群,全力打造创新驱动引擎
■新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图谱、空间布局和重点支持产业目录为指引,实施串链补链强链工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现代化水平
4月的滨海新区,海风中带着浓浓暖意,处处朝气蓬勃、充满干劲。不久前,一座年产能可达200颗以上卫星的卫星柔性智造中心在滨城全面建成并启动试生产,未来将有更多“中国星”出现在广袤夜空;几乎同时,中国石化天津南港乙烯项目土建工程开工,作为中国石化天津南港高端新材料项目集群的领头雁,它将以12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为龙头,产业链延伸建设高端新材料装置,其中有11套装置将采用拥有中国石化自主知识产权的最先进技术……
积蓄动能、势能,发掘效能、潜能,提升功能、机能。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滨海新区着力构建新型产业矩阵,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在新发展格局中填格赋能,全力打造全市“一基地三区”核心标志区和我国北方经济新引擎,加快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城”。这片充满激情与希望的热土,每天都在奋力谱写着质效并举、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创新引领激活发展新动能
走进位于滨海高新区渤龙湖科技园的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津基地卫星柔性智造中心,近4000平方米的洁净生产区宽敞明亮,13个生产站点依次布局,物流、装配、测试、试验等工艺设备运转顺畅。按照节拍化模式运行后,这里预计可实现每周出厂4至5颗小卫星,年产能达200颗以上,是一座真正的高水准、现代化“星星工厂”。
“中心以建设卫星制造行业的‘黑灯工厂’为目标,建设者在生产线上部署了智能管控中心,它就像大脑一样实时管控生产线任务计划执行情况、质量数据情况以及各模块、单机等配套供应链情况,确保对整体生产流程及各环节实现‘协同、穿透’式管理。”五院通信与导航卫星总体部项目计划经理张海江表示。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从“制造”到“智造”,关键是以创新为引领。近年来,新区聚焦“1+3+4”主导产业创新、聚焦构建“一心三室四谷”创新体系、聚焦突破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强化重大科研创新平台,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建设新型产业创新集群,全力打造创新驱动引擎。
上周末,新区重点建设的天津版“国之重器”——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传来喜讯。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审核批准,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获批设立,成为五家海河实验室中首家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实验室,标志着其在搭建高端人才培养平台、促进细胞生态领域科技创新方面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从去年底正式揭牌以来,这里按照自由创新探索、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以及产业融合攻关4大方向,采用“揭榜挂帅”或“推荐制”方式择优立项,已与8家国内细胞与基因治疗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五年来,像这样的创新动态、成果不胜枚举,新区正朝着“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目标奋力迈进。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河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服务全国各类企业3000多家,信创、合成生物学、细胞生态等重点领域海河实验室建设成果显著,国内首家由国家地方共建的现代中药创新中心揭牌,“PKS信创体系”成为“国之重器”,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全合成……据统计,截至2021年年底,新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是2016年的2.4倍。
优良的创新生态,强化新动能引育的发展战略,也吸引了越来越多高新龙头项目落户。新区集聚了52家百亿级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中央企业和中国民营500强企业在新区投资项目均超过1000个,经济“含金量”持续提升。
串链补链强链实现发展新跃升
“假如我们去找所有的软硬件厂家适配,是很困难的,那是‘马推车’;而如果所有厂家都来找我们适配,就是‘马拉车’,使得上劲。如果企业可以共建生态,未来就能达到指数级增长。”麒麟软件董事长谌志华曾如此感慨道。
如今,位于滨海新区的中国信创谷就满足了麒麟对产业生态的渴求。目前这里逐步集聚了以麒麟、飞腾、曙光、360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信创领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000多家,率先实现了“IT基础设置—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网络信息安全—信创+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新一代超级计算机、“PKS信创体系”、全球首款软件定义互连芯片和内生安全交换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实现重大突破,中科曙光分布式存储系统位列中国海量存储系统榜首,一批具有行业领先性的创新成果从“幕后”涌现到了“台前”。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五年来,新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图谱、空间布局和重点支持产业目录为指引,实施串链补链强链工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现代化水平。以龙头企业为重点,进一步畅通产业上下游配套,提高本地产业配套率,实现大项目带头、大中小配套、上下游联动的格局,撑起一片天。目前,新区已形成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有望突破万亿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经验做法连续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进行串链补链强链的不仅仅是高端制造业,在以融资租赁、平行进口车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新产业上同样适用。我国融资租赁产业策源地东疆保税港区,正通过打造多种飞机资产处置模式、不断做深做强产业的“售后服务”体系,攻克以飞机租期内的管理、资产交易流转、退租飞机处置等为代表的产业中后端“深水区”。
据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打造“租赁+买卖”“租赁+维修”“租赁+改装”等多种飞机资产处置模式,租赁产业“售后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进一步增强了飞机租赁企业和航空公司在东疆新投放业务的信心。2021年,东疆新增加租赁飞机超过170架,实现了疫情压力下的“逆势上扬”。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新区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公司资产总额突破1.9万亿元,跨境租赁业务占全国80%以上,商业保理资产总规模跃居全国第一位,平行进口汽车连续五年进口量占全国65%以上。
宜居宜业打造高品质新生活
“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人民幸福。在2020年年底召开的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上,“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的建设目标被正式提出,“十四五”期间,“津城”将与“滨城”共同构成天津新版“双城记”。从“新区”到“滨城”,是从发展格局到城市定位的跃升,这里要打造的不仅仅是一个高端产业集聚地,更是一座具有人文情怀的美丽城市,把产业之特融入城市建设,加快打造宜居宜业之城,营造投资更放心、创业更安心、生活更舒心、发展更顺心的环境,全面增强城市承载力、吸附力和影响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几年来,新区先后出台了滨海人才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成立18个产业(人才)联盟,“人才特区”建设成效显著,29项高层次人才服务证令他们感受到新区无微不至的体贴服务,营造出宜居与宜业相互促进的生活氛围,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人才保障和源源动力。
与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一中、南开中学等名校合作办学;茱莉亚学院唯一海外分校天津茱莉亚学院建成使用;新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滨海新区中医医院、滨海新区肿瘤医院等多所医院;建成智慧滨海运营中心,搭建“1+1+3+N”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塘沽南站片区、海河外滩景观提升等多个城市更新项目启动……一项项“优环境、惠民生”的福利,令滨城人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高质量发展引领着新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阔步前行。“十四五”期间,滨海新区将进一步激发“二次创业”奋斗激情,担当作为、创新竞进,为全面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城”,阔步向“一基地三区”核心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区迈进而努力奋斗!
记者手记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离不开良好营商环境的保障。记者在位于滨海高新区的中国信创谷采访时,深刻感受到了这里所营造的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企业邻里之间有一个共用食堂,派员工去合作方参加研发会议步行最多10分钟……共建共享、共生共赢、开放联合的产业生态令信创产业上下游创新创业企业集聚,一家企业有市场合作需求,立即会得到行业内迅速响应,沟通交流异常方便。
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关键还是看人,人才是核心要素。近年来,滨海新区持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和资金链的深度融合,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吸引人才的“强磁场”。这里正朝着全面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城”坚实迈进,不断开创着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