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界面新闻旗下“科创板日报”1月10日透露: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IDG)正在人员裁撤。此次裁员集中在智能交通事业部(ACE)下属的车路协同、智能网联和智能交通业务部,裁撤比例较大。据“科创板日报”引用知情人士消息称,智能交通事业部(ACE)已被通知全员没有年终奖。
【资料图】
过去一年,对自动驾驶创业者来说,是非常苦逼的时光。
去年6月,特斯拉裁掉了负责自动驾驶的200名员工。而背靠大众、福特双巨头的“Argo AI” 宣布倒闭,2年烧光36亿美金(超过200亿)。美国自动驾驶公司Aurora,最高估值曾达到200亿美元,如今市值约15亿美元。被称为“全球自动驾驶*股”的图森未来,在2021年6月份时股价最高接近80美元/股,而去年以来累计跌幅超90%。
11月初,曾是中国估值最高的自动驾驶创业公司小马智行内部业务调整,基础架构与数据部门缩编,人员优化比例达50%。
自动驾驶在如今遭遇困境,核心原因是:业务攻关太难,应用进展太慢,投入市场所需的时间太长。自动驾驶不像消费行业持续有现金收入,它在商业化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收入,不少研发能力很强的公司死在这个阶段。
在自动驾驶这个个长期无法赚钱的赛道,创业者应该怎样冬眠式活下去?
自动驾驶是一个典型的“短期无法赚钱”赛道。短期是多短?短则5年,长则10年。
其中,有两组数据可以参考。
一组来自毕马威的调查报告。2022年6月9日,毕马威发布数据预测,国内主要城市将在2030年实现大规模应用无人驾驶。其中一些to B领域会走在前面,比如网约车、快递投送车。
另一组数据来自国际汽车品牌。2022年10月,背靠大众、福特双巨头的“Argo AI” 宣布倒闭,2年烧光超200亿元。
关于倒闭的核心原因,投资方福特CEO法利表示,自动驾驶商业化至少还需5年以上(2027年),投资金额还需至少10亿美元。
以上两组数据意味着:在自动驾驶领域,2023-2027年可能是商业化的真空期。
百度旗下的自动驾驶业务目前就处在这段真空期:纯投入,没收入。智能驾驶事业部组建于2017年,每年都是巨额投入。仅2021年,总投资便超过了200亿。
每年200亿投入,换来的现金回报是什么?用百度官方的说法就是:处于变现早期阶段,收入贡献并不大(2021年年报)。
百度的年末减员是一个信号:即便是百度这样的巨头(年收入超1200亿),在连续5年长期投入下,也有些力不从心。
而据铅笔道了解,对于另一些依靠融资的科技公司,今年经营压力大部分都很大,甚至比2022年更大——除去少数刚刚完成融资的公司,现金流还较为充沛,比如Momenta。据铅笔道DATA显示,2021年3月、11月,Momenta累计完成两轮融资,总金额10亿美元。
对于这个赛道,资本的信心在逐年下滑。据铅笔道DATA显示,2021年国内自动驾驶融资事件112起,融资金额约387亿;而在2022年1-10月,融资事件降至67起,金额降至143亿。
这种前提下,有两种常规做法:一种是裁员节流,一种是提前商业化。
第二个难度非常大。据铅笔道查阅上市公司公告发现:目前而言,自动驾驶公司的赚钱场景已经初步开始——但其扮演的角色多为“外包公司”。
*类订单主要面向汽车品牌,帮助后者搭建智能驾驶平台。
比如2022年6月,四维图新宣布与国内新能源头部汽车公司合作,研发L2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一体解决方案,并将于2024年年底之前量产数款车型。
再比如2021年,四维图新获得了戴姆勒的订单(旗下有奔驰等品牌),为后者在国内的自动驾驶平台进行系统搭建+集成。
第二类订单主要面向政府,多为公共交通项目,比如地铁。去年11月21日,众合科技中标西安市地铁项目,为8号线、10号线、15号线提供全自动无人驾驶(UTO)信号系统。
两类订单里,*类订单大约占70%以上。
综上可以发现,自动驾驶的客户群面临“僧多粥少”局面,竞争极为激烈。全球主流的汽车品牌大约100多个;而据铅笔道DATA数据,国内自动驾驶相关的公司超过800多家——超过8家公司争抢一个客户。
因此,铅笔道认为,眼下存量的赚钱市场远远不能养活存量的自动驾驶公司。
未来5年内,将有一批创业公司将因为“吃不到订单”而消亡,还有一批公司会因为“融不到资”而消亡;但特殊的是,有一类公司反而能长期活下来,只是账面损失一些余额,比如百度这种年利润超100亿的大巨头,以及四维图新、众合科技这类上市公司。
从这个角度看,在经济下行的当下,自动驾驶是一个对创业者很不友好的赛道。没有人知道要烧多少钱,才能迎来大规模商业化的曙光。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铅笔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