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话剧《主角》、昆曲《牡丹亭》(全本)、京剧《奇袭白虎团》……近几个月来,京城舞台异彩纷呈,名家荟萃,由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61部优秀作品轮番上演,涵盖舞剧、话剧、歌剧、戏曲、交响乐、音乐剧等多个领域,为观众献上艺术大餐,持续擦亮“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
各地院团带来“看家大戏”
(相关资料图)
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自2022年12月25日启幕,预计展演至今年5月中旬。登台剧目优中选优,既有新创作的新时代现实题材作品,也有革命历史题材精品,还有经典剧目的复排作品。
现实题材方面,多部聚焦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的作品登台亮相,既有展现港珠澳大桥建设历程的话剧《龙腾伶仃洋》,也有讲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事迹的话剧《深海》,而话剧《桂梅老师》、音乐剧《绽放》则将“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老师的感人事迹以不同艺术形式呈现。
革命历史题材话剧《于成龙》,彰显了于成龙廉明公正、敢于担当、勤政爱民的为民情怀。复排经典剧目方面,上海昆剧团捧出全本《牡丹亭》,山东京剧院带来“看家大戏”《奇袭白虎团》。
展演囊括歌剧、舞剧、话剧、京昆、地方戏曲、交响乐、音乐剧、歌舞晚会、杂技等多门类,并以线下演出和线上演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最大程度惠及观众群体。
创新与突破成为主题词
展演云集多部第十六届“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等多个国家级、省级奖项获奖作品,一大批题材考究、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符合现代观众审美的作品相继登台。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剧《五星出东方》在斩获文华大奖后再度在京登台,掀起观演热潮。这两部作品展现了年轻一代编导全新的编舞理念。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金浩评价,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崇尚古意,但不是仅仅为了复古,背后昭示着文化自信。坚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振奋民族精神——这是展演中多部优秀作品共同具有的艺术特色。
展演中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也在谋求创新与突破。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带来的越剧《枫叶如花》,讲述了“红色女特工”朱枫烈士的感人事迹。导演杨小青将越剧与歌剧结合,运用歌队营造庄严氛围,突破越剧惯常“儿女情长”的叙事风格,在战争、特务追捕等场面中,还采用类似音乐剧的群体歌舞呈现,将古老的越剧以时尚的形式呈现给年轻观众。
演员“戏比天大”感动观众
展演启幕以来,京城舞台名家云集,多位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的获得者登台献艺,多部作品中有两朵甚至三朵“梅花”同台竞放。
参与展演的演员们展现出“戏比天大”的精神,更打动了京城观众。山东省京剧院带来的《奇袭白虎团》是一部难度极大的作品,主角严伟才要从两米多的高台上前扑下高,连两个虎跳前扑,再接三个跳叉,又接着360度跳叉。演出时,严伟才的扮演者、山东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孙卫安不慎摔伤,他忍着肘部骨折的剧痛,咬牙继续完成跳叉等高难动作。第六场演出结束,演员宋柏珑临危救场,孙卫安才前往医院治疗。“胳膊是疼,但如果不能完整地把戏演下来,我心里更疼。”孙卫安说。
为了让剧目能在舞台呈现得更为精彩,全国各地的院团都铆足了劲。“把剧目带到北京的舞台,就要以最佳的表现、最饱满的精神来呈现,这让我们既紧张又兴奋。”一位院团负责人表示。热情的北京观众,也以认真的观演精神、热烈的掌声回馈这些在舞台上挥洒汗水的艺术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