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对联有哪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资料图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对联和古体诗都是中国传统文学体裁。
如果严谨地按照题目来理解。“古体诗”一般是指有别于初唐之后讲究格律的“近体诗”的古诗。
它的特点是行文自由,不拘对仗、不讲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式多变,不似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类。
而对联是非常讲究对仗、平仄的文学体裁。只有两句的对联不存在押韵的问题。但上下联最后一个字一般上联为仄声字,下联为平声字;
在偶数字的位置,还需要上下联平仄相反。而且上下联还要表现出一个有关联的完整语境,服务于同一主题之下。从这个角度来说,堪称是无韵之短诗。
因此,可以说除了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学体裁,同为汉语言文学艺术之外,二者并无太多共同点。
古诗的对联有哪些
古诗的对联介绍如下: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春雨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老师正如这春雨一般,对我们进谆谆教诲,于潜移默化中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老师与春蚕一般辛勤,无私奉献,将自己全部的知识教授给学生,燃烧自己的青春和热情,照亮学生人生的路。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老师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而是化成了春天的泥土,继续培育下一代。
4、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人类如今的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的,老师则是用自己的双手助我们登上巨人的肩膀的人,他们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毕生所学传授给我们,我们一定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负期望。
5、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房子不用种花就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老师是一个散发光芒的职业,可贵的是,他不只照耀一个人,他以一个人的力量培育了大量的人才。
分类古诗和对联(要用多种不同的方法)
古诗:按格式分――古体诗和近体诗(格律诗);按年代分――古诗和现代诗;按字数分――四言、五言、七言等;按风格分――浪漫主义诗歌和现实主义诗歌;按内容分――咏物、咏人、咏史、写景、叙事、抒情等;按修辞方法分――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景抒情等;按用途分――唱和诗、送别诗、题画诗等等;还有一些特殊的诗,如谐音、回文、顶针续麻等,更像是文字游戏对联:按用途分――通用联(春联)和专用联(寿联,喜联,挽联等);按字数分――短联(十字以内)、中联(百字以内)和长联(百字以上);按修辞技巧分――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等)和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按联语来源分――集句联、集字联、摘句联和创作联古诗中含有对联的古诗有哪些
古诗中含有对联的古诗有: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挽弓当拘强,用箭当用长。
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7.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8.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9.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10.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5.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7.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0.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轻舟。
21.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2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3.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2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7.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28.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