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的一天,嘉定区某公园内出现了王阿婆祖孙的身影。
(相关资料图)
在为孙女拍摄相片时,王阿婆在后退过程中脚下失去平衡,摔入园内排水沟。沟中只有少许积水,王阿婆多处受伤。祖孙俩当即呼救,但园区面积过大,救援迟迟不至,最后经电话联系,王阿婆儿子赶到事发现场,将老母亲从排水沟救起。
公安机关接报出警后出具验伤单,经医院诊断,伤者4根肋骨及左肩胛骨骨折。王阿婆认为公园未尽到安全管理职责,要求园区方给予赔偿。双方就赔偿责任归属及赔偿金额无法达成一致,派出所几次组织调解均未果。
嘉定区某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调解该案后,为伤者与园区搭建起调解平台。12月14日,王阿婆带着丈夫、儿子,与园区负责人一同走进调解室,但调处过程并不顺利,现场气氛紧张。
导致王阿婆受伤的责任归属成了调解面临的第一道难题。在王阿婆看来,排水沟没有防护栏杆,本身存在安全隐患,园区有设置安全设施的义务。
园区负责人认为排水沟不属于危险区域,也没有相关法规明确要求设立防护栏杆,王阿婆作为六十多岁的老年人出游,须有成年家属陪同,主要责任应由伤者家庭自行承担。
调解员从情、理、法等多角度出发,建议当事双方各自作出让步,妥善解决纠纷。但园方负责人坚决不承认责任归属,双方预期赔偿金额差距较大,无法达成一致。
王阿婆及家人表示,将通过诉讼途径解决此事,调解工作只能告一段落。
走出调解室时,调解员握住王阿婆的手,告知后续如果还有法律方面的疑问,可以随时来司法所咨询,人民调解的大门永远向她敞开。想不到,这句叮嘱还真起了作用。
2023年1月4日,王阿婆再次拨通了调解员的电话。听筒那头,调解员听出了老人的心力憔悴。原来,王阿婆的老伴不幸因病离世。家庭变故让她无心也无力面对复杂漫长的诉讼庭审,转而希望调解员能出手相助,用最经济最省心的方式化解纠纷。
在王阿婆同意降低索赔金额的条件下,调解员再次奔赴园区找到了负责人。然而,公园管理方仍然咬定己方无责,拒绝给予赔偿。调解员向园方介绍了王阿婆家中困境,释明了王家在赔偿金额上让步的诚意,并请求园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以善意回馈诚意。
通过调解员多次电话及上门沟通,公园管理方终于同意给予适当赔偿。
此次调解,调解员在双方之间反复做工作,急当事人所急,在第一次调解未果后保留二次调解的通道,减轻当事人诉累,为双方架起沟通桥梁,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海市嘉定区司法局综合编辑
关注
“上海市嘉定区司法局”
司法时讯一手抓
原标题:《【解纷那些事儿】他们为调解不成的案件预留二次化解的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