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莫罗阿说:“没有了家庭,在广大的宇宙间,人会冷得发抖。”
关于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资料图)
可是如何经营一个家庭,却是一个难题。很多家庭,因为几句话就闹翻了;因为父母偏心,兄弟姐妹反目成仇;夫妻吵闹几句,就上升到了离婚的高度。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的风水,就在嘴上。其实一个家庭的风水,也是如此。
01
不能好好说话的家庭,越来越糟糕。
作家淡豹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叫吴魏的男人,自从父亲过世后,就发现母亲紧张兮兮的,说一些胡话。
母亲自言自语,似乎在告诉父亲,儿子今天穿了什么衣服,情绪如何,聊了什么。隔一会,又安排儿子去烧点纸钱,说是父亲托梦了,要“回家看看”。烧钱就是孝顺,让父亲在天国过得更好。
吴魏是一个无神论者,听到母亲的话,内心很不愉快。父亲过世之前,他多次请假,已经耽误了很多的工作。现在,父亲过世了,得把工作抓上来,怎么能陪着母亲折腾呢?
他把母亲接到城里一起住,母亲一个人孤独着,难受着。他埋怨,怎么不能像其他老太太一样,跳跳舞,遛遛狗?总是沉浸在过去,有什么用?
矛盾持续了一两个月。
同样一件事,家人的理解不一样,思考的角度不一样。
儿子失去了父亲,这是一代新人换旧人;母亲呢,是弄丢了大半生的老伴。其感受怎么会一样呢?
几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说话,就难免会唇枪舌战,闹得很不愉快。假如没有找到和解的办法,相亲相爱的局面,就不复存在了。
马克吐温说过:“宁愿闭口不说话,也不要急于表现自己。”
不会说话,比沉默更可恶。你不得不知。
02
有话好好说,是一个家庭的必修课。
语气,是语言的温度计,是心灵的反射。
如果你把握不好语气,一句关心的话,也会变成“嘲讽”。
因此说,好好说话,是家庭关系的润滑剂,需要戒掉以下三种语气。
其一,戒掉反问的语气,多肯定。
“你不知道我难受吗?”
“你就这样窝囊吗?”
“你不知道比隔壁亮亮差多了?”
“你能行吗?”
问号,就像一个很锋利的鱼钩,让人咬住,又无法挣脱。一回答就是怒气冲冲的样子,如果不回答,又彼此不尊重。
应该把话改一改,变成:我很难受,需要你理解;你不能窝囊,要争气;隔壁亮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能行的......
不要用问题来刺激对方的神经,而要把语气变成肯定,给人一种鼓励的温暖。
问题已经摆在那了,你不说,大家也心知肚明。现在需要的是如何解决问题,有靠谱的方法。如果没有方法,就要给予勇气。
其二,戒掉命令的语气,多商量。
有的人,动作超级快,风风火火。任何事情,都希望自己一个人说了算。
父母喜欢安排孩子“快点去喂猪、把作业做了、熄灯睡觉”;当父母老了,儿女安排父母“感冒了就去打针、明天做红烧肉给孙子吃”。
夫妻相处,强势的一方,习惯性下命令,对方没有反驳的余地。这样的交流,是不对的,任何人都要有建议和主张权。
著名学者赵元任,在结婚时,和妻子杨步伟说:“别逼我做官啊。”
1946年,教育部请他做中央大学的校长,连续发了几个电报。他果断拒绝了。
有人出面,找到杨步伟,希望做一下思想工作。杨步伟说:“我不要求丈夫做行政事情。”
凡事都可以说得清,如果以命令的口气说出来,就往往是“违拗对方的想法”,导致关系僵化。
商量一下,话就可以顺着来,让多数的人都满意,让不满意的人能用心理解。
其三,戒掉烦躁的语气,多倾听。
我还小的时候,想要买一个带有卡通形象的橡皮擦。刚刚开口,就被母亲臭骂了几句:“哪里有钱,要这要那。”
母亲的话,让我几天都不愉快,之后的沟通也变得谨慎多了。
作为中年人,工作了一天,哪能不烦躁了。但是你要舒缓一下,然后进门,不要把工作带到家里。
作家莫泊桑在年轻时,写作很多,投稿很多,但是一直不成功。
有一天,他发现舅舅和福楼拜是朋友,于是缠着舅舅推荐自己。
当莫泊桑见到福楼拜之后,听了几次讲座,又一对一学习了很多次。他凭借《羊脂球》,名声大噪。
要是舅舅随口就丢一句不耐烦的话,恐怕莫泊桑的成功就难得多了。
“我正忙、别说了、别吵我”要变成“你说说看,等一会说好了”。对方说话,你要尽量当听众,让对方的诉求表达清楚,下一步你就知道如何办了。
千万不要把对方的话,挡回去。
03
在心理学上,我们推崇“一致性沟通”:在说话时,要照顾到自己的感受和期待,也照顾到对方的感受和期待,还要看周围的环境。
作为家庭来说,你、他、家庭三者要相互融合,围绕家庭和睦做文章。
有一位思想家说:“社会是战场,是令人不断处于紧张状态的舞台,而家庭则是心灵唯一的绿洲和安憩之地。”
家庭不是唇枪舌战的地方,而是心灵的归宿,风雨中的港湾。
把好的语气带回家,言语顺了,心就顺了。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