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场调研机构DSCC方面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全球折叠屏手机销量将在2023年第三季度创下新高。而在今年第二季度,这类机型在全球市场出货量环比增长16%、同比增长42%,达到了220万部。
同时有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折叠屏手机的屏幕盖板上,UTG(Ultra-Thin Glass、超薄柔性玻璃盖板)已取代CPI(透明聚酰亚胺柔性材质)成为主流。其中,2022年UTG在折叠屏机型中的渗透率已达%,预计2023年将超过93%。但UTG的相关技术目前主要是由肖特、康宁等的海外厂商掌握,其中肖特在去年的市占率更是高达47%。
(资料图)
如今随着折叠屏相关技术的逐步成熟,由于具备了多屏互动、产品形态新颖等特性,并且随着售价的不断下探,因此也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但在这类机型中,由于内屏的特殊性,因此屏幕盖板材质也成为了关乎使用体验、尤为重要的一环。
目前,折叠屏手机的内屏盖板主要有CPI和UTG两种。其中CPI则最早被应用于折叠屏手机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本身也是柔性材质,有着不错的抗弯折能力,反复形变后不容易出现“疲劳”所导致的开裂。同时其还具备相对稳定的化学性质,能够耐高温、耐化学腐蚀和绝缘,生产工艺也更加成熟、成本相对较低。
早期折叠屏手机上采用的聚酰亚胺薄膜也被部分厂商称为“黄金薄膜”
但UTG材料也由来已久,基于在直板机型上常见、具备更耐磨防刮特性的康宁“大猩猩”等玻璃,通过改进工艺和材质,包括康宁、肖特、旭硝子等在内的特种玻璃厂商就推出了有着更高韧性的产品。由于这些特种玻璃具备能够满足反复弯折的需求,配合特定的转轴、铰链,使得折叠屏手机的内屏翻折手感、视觉效果进一步提升,因此也很快被各大手机厂商所采用。
特种玻璃技术的进步,带动了UTG在折叠屏手机上的应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今UTG在折叠屏手机领域占据市场主流地位的原因,实际上是技术、市场,以及用户综合选择的结果。例如CPI虽然在透光率方面略微逊色,但对冲击力有着较好的抵抗力,并有着更为出色的抗弯折能力、且成本更低,但由于其本身是柔性材料,所以更容易出现折痕,而且这种折痕几乎无法消除或减轻。虽然对于用户来说,这些特性可能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暂时还无法引起注意,但CPI本身所带来的塑料触感则相对更为直观。
与CPI相比,UTG的优势也有着自己的优势。其本身就具备更高的硬度、有着更好的防护能力,配合改进后的转轴、铰链,也能够有效降低折痕对于屏幕视觉效果的不利影像。此外相比CPI,UTG的化学特性更稳定,诸如汗水、油渍等可能会腐蚀CPI造成老化、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UTG的抵抗能力明显更强。
虽然相比CPI有着不少的优点,但UTG或许也并非折叠屏手机内屏盖板的终极选择。例如在降低屏幕折痕方面,UTG盖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同样也会出现使用痕迹,此外UTG盖板本身虽然是硬质材料、且具备一定的防护能力,但由于其厚度较低,所以在抵御意外造成的冲击力方面依旧还有待提高。
为解决这些问题,相关厂商也不得不走上“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老路,为内屏再加上一层保护膜。虽然这种解决方案会导致折叠手感和屏幕质感有所下降,但其实也是短期内无法完美解决相关问题的一种方案。
其实针对折叠屏手机内屏盖板的问题,上游供应链厂商也有持续探索。此前就曾有消息称,已经有厂商在开发新型涂层,能够让CPI和UTG盖板获得更高的硬度和顺滑的质感。但既然是涂层,同样也可能会面临着老化、使用寿命等问题的困扰。目前还有一种复合材料的解决方案,是结合UTG与CPI来使用,虽然理论上来说可以综合两者的优点,但也不排除缺点被放大的问题,但现阶段这种方案还处于早期阶段,暂时还没有量产机型采纳。
在折叠屏手机出现之初,曾出现过用户购买后撕去内屏保护膜、从而导致屏幕损坏的事件,至今这样的情况也偶有发生。事实上,无论折叠屏手机配备的是那种内屏盖板,现阶段用户都不能自行撕去出厂附带的屏幕保护膜或是自行贴膜,这样的操作可能会损伤屏幕,进而导致非必要的高额维修成本。如必须进行这一操作,应前往相应的官方售后渠道,由专业人员来进行。
从技术层面来说,折叠屏手机要达到完美形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实技术的角度来说,折叠屏内屏盖板材质的迭代是一个持续进行、并逐渐成熟的过程,目前UTG在这一领域成为主流,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已经完全克服了所有的缺陷。所以不出意外的话,后续极有可能会有新的屏幕盖板材质进一步解决折痕、耐用性,以及坚固度等方面的问题。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屏幕显示技术发展至今也依旧处于不断更新迭代的过程中,诸如Micro OLED、Micro LED这样的新型面板已经出现,但暂时还没能大规模量产。因此随着屏幕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折叠屏手机同样也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