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丁堰镇三桥社区居民在农家书屋制作手工艺品,了解少数民族风俗。 资料图
用书香涵养乡风文明。农家书屋,作为点亮村民书香生活的主阵地,不断丰盈着群众的精神粮仓,地位不可替代。自2007年农家书屋建设全面开展以来,江苏各地一路高歌,早在2010年实现了书屋行政村全覆盖,逐年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建”“管”最终目的在于“用”,2019年以来,江苏各地以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服务效能为宗旨,出奇思、想妙招,变“被动等”为“主动请”,将更多元素融入,“玩”转书屋,让文化基因动起来。
“会说话”的书屋
(资料图)
在镇江市丹阳市珥陵镇珥陵村农家书屋,村民只要拿出手机,在书架旁的二维码上一扫,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书便开始“说话”了,方法便捷,村民既能到书屋与三五好友分享阅读乐趣,也可不受时间、地点、空间限制,实现“人在哪里,阅读阵地就在哪里”。
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镇响石村农家书屋里的“朗读亭”成了村民的新宠。在“朗读亭”里自由阅读经典,进行录音上传、分享,不仅能积累和提升文化知识,也收获满满的体验感、成就感。
这都得益于江苏数字农家书屋创建工作。据了解,2019年江苏基本实现数字阅读设施全覆盖。2020年4月,“江苏数字农家书屋”平台上线,“一个省级管理平台+资源、数据、培训、活动等四个中心”构成的数字阅读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了在线阅读、数据管理、智能推送、直播培训、信息发布、活动开展等多项功能。“目前,平台资源有图书万余册、期刊360种、报纸70种、视频1500小时、有声读物2000小时。”江苏省委宣传部印刷发行处处长曹阳介绍。
书上的字太小,甚至有些字看不清,老年人读起来不太方便;现在中青年群体,多以手机作为阅读工具;青少年群体,学习任务重,要呵护视力健康等,由此江苏省数字农家书屋建设应运而生、不断优化,通过音频读物、网络电子书资源、有声书和线下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等载体,可谓一网打尽,满足各类人群多元阅读需求。
截至2022年底,江苏省数字农家书屋平台注册总用户达620余万人、累计使用7100万人次,日活度达7.9万人次。2022年开展的“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青少年阅读实践活动,通过数字农家书屋平台广而告之,共收到征文、绘画等作品11万余件,活动盛极一时。
好看好玩的书屋
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一条老街,有个“光影墅”阅读空间,古朴与时尚并存,空间负责人蒋理介绍,运营之初,镇上居民不愿来听讲座,即便复旦大学知名教授开讲,只有两三人来听,场面一度尴尬。蒋理不遗余力挨个打电话邀请,再加上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最终征服了这方天地。书屋开办了系列活动,把甪直的历史讲给甪直人听,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进书屋,晓历史,悟生活。
清明节,老苏州人最爱是青团,外披春绿,内裹豆沙,色青味香,令人垂涎。为了增加农家书屋人气,苏州市吴中区越溪街道莫舍社区将美食厨屋与农家书屋相邻。“一大早做400余份青团已被村民领完了。”社区党委书记陆丽华说,“元宵做汤圆,立夏腌咸鸭蛋,端午包粽子……各个时节都有独属美食,吸引大家前来品尝,到书屋坐一坐。”
宽敞的过道、贴心的扶手、原木质感十足的书屋,让莫舍社区居民幸福指数再提升,社区将农家书屋从之前的三楼搬到一楼,并融入1300平方米的为老服务中心,让书屋的主人们能来去自如,感到舒心安心。
城里孩子享受到的,农村孩子也能。为了开阔视野,响石村农家书屋邀请清华大学学子在“柘里”开办“起航大讲堂”,并与江苏海洋大学等高校志愿者共同带领孩子学习课外知识,感受大千世界,让响石这个苏北偏远渔村的孩子也能享受与城里孩子无差别的关爱。在每个周末的“充电公益课堂”,志愿者们还常态化开展朗诵、书法、音乐、舞蹈等公益辅导,帮助孩子们培养兴趣、发掘特长。
天天有书读、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季季有节会。良好的阅读环境,舒心的阅读体验,农家书屋的推广利用,成为农村儿童健康发展、快乐成长的驿站。“七彩夏日”夏令营、大讲堂、小小朗读者、小小科学家、戏曲传承人、农民画传承人、剪纸传承人等走进书屋,让孩子们直呼原来周末可以这样丰富。
随机应“变”的书屋
苏南、苏中、苏北经济水平有差距,在总体推进农家书屋质效提升过程中,江苏各地不刻板限于条条框框开展工作。“建”农家书屋是基础,“管”是手段,“用”是目标,好钢用在刀刃上。
南通市在建设思路上因势利导,由村村全覆盖向居民集聚区转变。在农村人口集中地,阅读需求量相对大的区域,重点推进星级农家书屋示范创建。在服务方式上,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组织管理员制定农家书屋阅读活动计划,依托农家书屋举办读书征文、农技讲座、荐书导读、书画展等活动,推进书屋活动常态化、制度化。
如皋市依托党员示范户、文化中心户或村民小组长(网格员)、较有威望的村(居)民家和重点打造的“你好,邻居”邻里中心、“百姓茶馆”等文明实践点,推动农家书屋“化整为零”,分散设角,让书屋离百姓更近一些。目前,全市累计建有村(社区)“百姓茶馆”书角278个,城市社区“你好,邻居”邻里活动中心书角26处。
“我们的书屋是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配什么,真正实现村民点单、政府派单。”如皋市丁堰镇三桥社区党总支书记宗媛媛说,“书屋中的藏书还与市区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有了‘靠山’我们的资源库就更强大了。”
据初步统计,江苏全省已有93%以上的农家书屋与县级图书馆及分馆实现通借通还、资源共享,不少图书馆还通过开展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提升农家书屋阅读空间、为农家书屋提供“流动图书车”服务等方式,支撑资源共享。
因经济基础差异,不可避免各地农家书屋阅读基础设施、图书种类质量、数字化程度、阅读活动开展等方面也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但大家努力的方向是一致的,群众在哪里、需求在哪里,阅读服务就要跟进到哪里。农家书屋服务质效不断提升,从“被动等”转变为“主动送”,从“室内”拓展到“室外”,从“看读”转变为“听读”,从“枯燥学”转变为“快乐学”。
一个活动、一场演出、一本书,潜移默化之间,农家书屋植入生活,帮助村民重新认识乡村,重新激活乡村,重新塑造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