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黄金 > 正文
诚意足够但水平欠奉...王宝强执着的《八角笼中》,真能收割人心一雪前耻吗?
来源:影吹斯汀      2023-07-07 16:13:21

【版权申明:本文为@影吹斯汀 独家原创稿,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or转载,违者必究!】

在《消失的她》一路称霸院线的日子里,有一部国产新片相当有底气地迎难而上,提前开启了两波大规模点映,票房和热度还呈现出突围之势——那就是由王宝强自编自导自演的现实题材新作《八角笼中》。


【资料图】

截至上映前一天,影片已经拿下了4亿+的点映及预售票房,刷新了内地影史点映票房纪录。周四工作日上映,首日票房已过5000万,上座率12.1%超《消失的她》(7.9%),猫眼专业版预测总票房超10亿。

对于一部体量不大,也没有流量明星参演,非职业演员占据了大半数演员表的现实题材片来说,能有如此成绩,离不开导演、编剧、主演王宝强一骑绝尘的观众号召力。

陈思诚、刘若英、刘德华、黄渤等60多位明星积极打call、包场、帮唱推广曲,助力宣传,也证明了王宝强在娱乐圈内的口碑和好人缘。

继2017年上映的导演首作《大闹天竺》口碑扑街后,《八角笼中》是王宝强执导的第二部作品,筹备期长达六年。据他本人透露,影片曾因“不是喜剧、很难卖座”不被大多数投资人看好,后期制作一度资金链断裂,靠好友陈思诚接济才得以完成,过程有着大家意想不到的坎坷。

影片也确实跟喜剧关系不大,不见《大闹天竺》的无脑浮躁,而是回归到了与这位草根明星出身更为相似的地方,讲述了一群出生在农村大山里的贫苦孩子,试图凭借格斗“打出一片天”,走出大山、摆脱贫困、改变命运的励志故事。

点映过后,影片口碑有好有坏。有人赞美“宝强用心了”,通过体育励志类型,难能可贵地揭示出受限于出身、观念、物质条件的底层群体,逆袭改命的艰难,以及现实人性险恶,“是一部从底层视角出发,代表其发声的作品。”

但也有人批评“王宝强诚意够但导演实力不够。”选题有价值,但情节转折生硬、人物刻画不充沛,煽情过多,模仿明显,“算不上严肃的现实主义,还是一出爽文故事,类型模板套得也不够圆融,时有断裂之感。”

就影片成色而言,各方评论指出的优缺点确实同时存在。

《八角笼中》算不上一流体育类型片,也不是现实主义佳作,但对于导演王宝强来说,技法进步相当明显,很踏实地在类型框架内演绎了一出有起有伏的体育励志大戏。不过,事件缺乏铺垫连贯性不佳、议题多而不精、细节不够扎实,煽情大于现实逻辑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但在另一方面,此片直面“贫穷、出身和命运”的现实主题抒发,在国产励志向电影里还是少见的存在。比翻身逆袭爽感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坚硬现实带来的刺痛和禁锢感。某种程度上,跟之前展示留守儿童现象的国产动画《雄狮少年》有着殊途同归的表达。

影片故事改编自真实事件,男主人公向腾辉(王宝强 饰)曾是拿过省冠军的前格斗选手,肩负着一家人走出大山的希望。但因遭黑心教练欺骗服用违禁药品,被省队开除并留下伤人案底。之后又回到四川山区,与朋友王凤(王迅 饰)经营一家沙场,夜晚开卡车运沙。

一次运货途中,他意外被一群身份不明的少年打劫,就此结下梁子。后来他才得知,这群孩子身世凄苦,不是无父无母的孤儿,就是“没人管”的留守儿童,不光没有书读,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成问题。为了生存,孩子们只能拿出所有的“恶与狠”,结伙在公路上冲夜行司机下手,抢点小钱和食物。

一次机会,向腾辉发现了一个以“少年格斗”为噱头打广告挣钱的商机,就找来这群浑身匪气的野孩子“装装样子”,但后来生意没成,向腾辉又不忍抛弃他们,于是决定带领、教导这群孩子练习格斗,帮自己挣钱。

一开始,向腾辉只让他们学习套招,在县城夜总会里靠“假打”赚钱,不懂行的客人们看个少年对打噱头图一乐,孩子们也不必真动手吃太多苦。不久,事情败露,“假打”生意难以为继,向腾辉也发觉了苏木与马虎两个孩子出众的格斗天赋,决心“假戏真做”,成立少年格斗俱乐部,带领这群小孩走职业格斗路线,希望他们以此逆天改命,走出大山。

几年过后,向腾辉的格斗俱乐部终于走上正轨,苏木、马虎也都打进了全国大赛的决赛圈。但就在此时,他们多年前在夜总会里“假打”的表演视频突然被曝出,那些“残酷、血腥”的八角笼中对打画面,让教练向腾辉一夜之间站到了舆论中心。

“向腾辉利用孤儿打拳赚黑钱”的质疑不绝于耳,苏木和马虎也因此被取消了比赛资格,少年们的前途再次迷茫……

影片最大的特色在于题材自带先天的道德感染力和现实冲击力。体育励志背后,是艰难的生存体验和现实焦虑,让看似套路的热血故事有了一个深刻、戳心的根基。

主创花了不少篇幅描绘大山的地理环境,群山环绕、砂石飞扬,村里破烂的平房里,只剩下老人、女人、傻子和小孩。孩子们虽然享有辽阔星空,但仍无法实现基本温饱,也没有条件接受教育。

而且,影片不光拍“穷”的表面现象(物质条件如何匮乏,人的状态如何脏乱差),还试图展示由“穷”滋生的险与恶,以及观念上的禁锢和精神上的颓靡。

受限于出身和生活环境,这群孩子对于未来没有任何想象和规划能力,只有今天吃饱了明天怎么办的忧虑,以及为了活下去日渐模糊的善恶观。

少年们无论是在大山乱窜,还是在八角笼中为了生计“假打”表演,都呈现出强烈的封闭感和吞噬感。这么一来,练格斗的动机也更加落地且具有迫切性。

少年们看似励志的行为,遵循的其实是最实用主义的谋生逻辑,透出的是“不这样打下去,还能怎么办?”的无奈反问。这也是主创们拍训练过程,却不按体育励志片套路,展现孩子“如何热爱”格斗竞技的原因。

影片只是在一遍遍地告诉观众,孩子们没有别的更好选择,也没有什么复杂的内心活动,心里想的、嘴上念的,就是要走出偏远凋敝的山村,摆脱贫穷循环的家族命运,而教练向腾辉深知这一点。

而且,影片着重刻画了小孩们在“穷山恶水”的环境里,磨砺出来的一股“狠劲儿”。

这其中有正面的吃苦肯干、早熟懂事,能帮助他们弯道超车,训练成果拔群。与此同时,也没有掩盖“穷病”滋生的负面效应,即冲动易怒、缺少远见和判断力。

一次群架事件,让男主对这群命苦的孩子产生了一个很残酷的预判——他们假如不练格斗,无法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合法位置,未来说不定会走上犯罪歧路、自毁人生。

影片关于少年犯罪的潜叙事,段落不多、点到为止,调性不算严肃,但在国产体育片整体励志正能量的大环境下,足够触目惊心,带着真实的冷酷。

现实动机夯实了,影片也相当扎实地回应了所有体育励志片都逃不开的核心问题——“为什么而拼搏?支撑主角逆转胜的力量是什么?”。这也是观众明知结局是万中无一的奇迹爽文,但也能为他们的胜利而雀跃、百感交集的原因。

毕竟,观众已经共情了主人公们的现实苦难和挣扎,所以会更希望他们在历经艰辛后励志成功、收获一份希冀,这也是此片跟其他宏大煽情叙事的励志片相比,更占优的情感刺激点。

影片在类型大方向上,完全遵循起起伏伏,最后绝地逆袭的叙事架构,骨架搭得合乎标准,但如上文所说,在组织叙事和内容填充的过程里,缺乏铺垫和过渡、逻辑细节大而化之、情感硬切和强推,导致影片整体的断点感也相当明显。

最明显的就是励志过程中的阻碍几乎都由外因构成,全靠突发的外部事件和冲突制造转折,放弃了细致的事态描绘。这也是一些观众批评情节潦草、看着觉得很赶、断裂、不深入的原因。

在片中,这些“外部危机”主要发生在中后段,它们包括黑恶势力拆台、网络暴力侵扰导致俱乐部解散、黑心老板违法操作虐待选手等。

一句话归纳:孩子们体育励志之路,除了出身环境恶劣,就是坏人坏事和不靠谱的媒体不停惹祸。

这些议题涉及体育舞弊及其背后的各方势力和利益纷争,媒体片面追求流量制造舆论和道德困境,少年犯罪及未成年人的法律监护问题等等,单论一个,就能构成一部电影的体量。但主创却将其一口气塞进了后半部分,导致情节看着非常匆忙,跳跃感明显,破坏了前半部分营造的现实氛围,也挤压了用来铺垫少年“逆转胜”的格斗训练场面。

向腾辉迫于经济和舆论压力解散俱乐部,以及一段时间过后又为了给受伤的苏木伸张正义决定重归的两场转折大戏,都拍得过分简略、粗糙。只交代最基本的情节信息,人物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状态里“说变就变”,观感跳跃,甚至会给观众留下“这事儿怎么就解决了?怎么就到这一步?”的困惑茫然,让紧跟的煽情戏码显得刻意且说服力不足。

而且,影片在视点选择上以王宝强饰演的教练为主,经由他的眼光,体察着现实的艰难,心疼着孩子们的苦难、带领着他们“改命”,是一个占据主导的“圣人型”角色。但励志的主人公——山区少年们却缺少更细致、深入的描绘。

孩子中的代表选手:苏木和马虎,一对天赋小兄弟,活在一个向上一个向下,一个内敛一个外放的设定里,偶有血肉冒出,但仍有挥散不去的工具人之感,承担了很多煽情任务和缺少铺垫的情节突转。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比较专业的观众指出最后的格斗高潮戏有不少槽点。

史彭元饰演的成年苏木体格太小、太瘦弱,断腿后恢复训练两年,就能在国际大赛上对阵外国强将,实在难以自圆其说。

最后的比赛借助于拍摄角度、剪辑、音效,着力表现激烈焦灼,明示了支撑他反败为胜的“精神力量”,但细看招式却不太专业,拉低了打赢比赛的现实可信度。

因此,影片整体看下来,就是大框架完整,小段落潦草,有些小细节能刺痛你,有些转折又粗糙、俗套、让人觉得突兀。最终带来的观感就是两极分化。

如很多评论所指出的,片子也有不少模仿痕迹。

街头偶遇川剧变脸戏班的意象段落明显受《我不是药神》启发,格斗对打的残酷狠劲让人想起《激战》,苏木、马虎两位种子选手的人物塑造基于棒球纪录片《棒!少年》,还找来了当事人马虎当少年演员……

这一方面表明王宝强还是肯学习的,在目之所及的优秀范本里挑挑拣拣,捏合起了一个有自我表达的类型故事。但另一方面,也透出野心大,想法多,处理起来却力有不逮的能力局限。

总体来看,《八角笼中》是一部诚意足够但技法仍欠奉的作品。

它展现了王宝强作为曾经的草根,对自己曾经历过、感受过的社会现实,真实接地气的观察和表达。尽管从专业观感层面来看,确实还显得生涩、存在诸多瑕疵,但对于被宏大叙事和传递正能量笼罩的国产体育片、励志片来说,这算是一个带有现实力度的“另类”补充。

王宝强本人的成名经历:农村出身、少年学武、北漂跑龙套多年终获机会,凭借草根角色走红成为国民演员,也和这个角色,乃至这群少年们的故事,产生了共振和融合,再给影片增加了一层真实的励志感。

通过这部不完美,有缺陷,也有诚挚表达的影片,去证明自己并非在一味消费草根明星这个标签;知耻后勇,试图用作品打破“烂片导演”名号、赢回尊严。对于一个本可以安居舒适区的国民喜剧明星来说,也是难得的努力和自觉了。

(文/motion)

财经

Copyright @ 2008-2017 news.dfc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财经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dfcjw@sohu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