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世界热议:武夷山国家公园 一片树叶中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来源:绿色中国      2023-06-29 11:26:20
文/摄 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符超

武夷山,中国茶叶最具标志性原产地之一。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

风景中,山水皆有来历。


(资料图)

山水间,嫩绿的茶叶吮吸甘霖,尽情生长。

这里是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全国唯一的“茶文化艺术之乡”。“武夷山大红袍”更是被盛赞为“天下第一”。武夷岩茶和正山小种红茶享誉中外,一杯“中国茶”,成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当年,大红袍母树一年采摘八两左右,人们拿小铜壶装着,视为宝贝。而如今,漫山遍野,碧海缀金。茶,成了武夷山千家万户的“宝”。一片茶叶,是闽北武夷山人世代相传的手艺,也是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2021年10月,武夷山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茶山建设和管理成为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当地科学建设生态茶园、发展林下经济,让生态保护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一杯好茶充分说明人与自然的和谐,好山好水出好茶,保护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真正的保护好了绿水青山,这片树叶才变成了金山银山。

↑大红袍母树

好山好水出好茶 保护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从武夷山驱车一路进山,山道蜿蜒,沿桐木溪逆流而上。公路旁,几只猴子旁若无人地觅食,像是这里的老住户。在与大自然漫长的交往史中,武夷山人一如既往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当地干部形象地说:“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中心划三个圈,最里面是猴子住的,中间是游客玩的,最外围才是当地人住的。”

↑桐木村路边的猴子 张佳兴 摄

刚下过雨,云雾从水面腾起,停在半山腰。行车大概一个多小时就到检查卡口,卡口内就是桐木自然保护区,只有当地茶农登记才能进入。

武夷山桐木关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红茶的地方,桐木村位于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与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地的核心区,深藏于人称“东南屋脊”的武夷山脉黄岗山深处,闽赣古道贯穿其间。桐木关内生态良好,拥有“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世界生物之窗”和“开启物种生物基因库钥匙”等美誉。桐木关主要的产茶区平均海拔均在1000米左右,冬暖夏凉。优越的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为武夷红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培育了品质卓越的武夷红茶。

↑桐木村

国家公园不能建成无人区,也不是隔离区。“我们主张‘用10%面积的发展,换取90%面积的保护’。”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陈威说,“着力构建绿色高质量发展管理模式,打造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的绿色产业体系。”

采访途中,记者遇到了桐木村的村民程金发,他既是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支队星村大队桐木中队的生态护林员,也是一名茶农,会制茶、卖茶,同时经营着一家民宿。程金发告诉记者,今年五一假期,他的民宿生意十分火热。“有一位客人在我的民宿住了几天,尝了我家做的红茶,连连称赞这里山水好、原生态,茶叶品质很高,买了不少茶叶。”程金发说。

“人在草木间构成这个茶,一杯好茶充分说明人和自然的和谐,好山好水出好茶,保护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茶叶协会会长江元勋有深刻体会。

江元勋说,得益于这几年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保护和建设,明显感受到人们保护意识的增强,武夷山及其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茶树的生长环境得到保障,茶青品质越来越高。“以此受益的广大茶农,更加自发自觉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维护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真正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传承祖辈制茶技艺的福建省武夷山瑞泉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圣辉由衷地感慨道:“1999年武夷山申报世界遗产成功,我们的原住民从山内搬到山外,当时我们的茶叶才卖几十块一斤,那么到了2007、2008年的时候就可以卖五六百块,到了2017、2018年可以卖到五六千块,到了现在可以卖五六万块。真正地保护好了绿水青山,这片树叶才变成了金山银山。”

“三茶”统筹推进乡村振兴

走进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南傍九曲溪、东倚三仰峰的燕子窠,是武夷山九十九岩之一,因苍翠峰岩上两片重叠的巨岩形似歇息的一对燕子而得名。这里过去与其他茶山无异,“生态茶园试验”改变了这座茶山的命运。

作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示范点,燕子窠生态茶园占地1000亩。2018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福建农林大学派驻南平市农业科技特派员廖红将生态茶园模式带到燕子窠。

廖红提出的茶豆套作的高效生态茶园建设方案,具体来说,就是在茶树间套种大豆和油菜,利用大豆生物固氮效果作为“绿肥”,油菜开花后就地回田,补给土壤磷和钾,“这样不仅能抑制杂草,保住土壤养分,还能提高茶叶品质,一举多得。”

在廖红带领下,越来越多茶农从怀疑到观望,从观望到尝试,武夷山生态茶园的面积也从零星到成片,从单一到辐射各地。

↑按照茶-林-草混交模式建设复合型生态茶园

祖祖辈辈种茶、对茶园感情深厚的星村镇茶农、首席岩茶厂创始人杨文春成为坚定的燕子窠生态茶园践行者。310亩的首席燕子窠生态茶园基地,茶叶优质率和精制率不断提升,成为“网红”打卡点。

“你看我们武夷山这边的植被,它‘头戴帽、脚穿鞋、中间扎腰带’。山顶保留植被,山腰是完整生态圈,山脚流淌带状流水,保障茶园生物多样性。”杨文春说。

燕子窠生态茶园成为“三茶”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的先行区样板地,茶叶收购价提高三成左右,茶产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近来,茶农还自发组建“茶部落”,发展茶旅融合新业态,抱团发展、提增效益,持续带动增收。2022年,首批重点培育的11家茶叶产业化联合体累计带动茶农1.6万余户,户均收入超10万元。

↑无人机镜头下的燕子窠生态茶园

2022年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杨文春和茶农欣喜地感受到,申遗有力推动茶产业优势资源整合,做强茶产业链的生产加工环节,充分展示茶产业的产品类别多样性和区域互补性特点,推动在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传承传统制茶技艺,为传统制茶技艺插上科技的翅膀,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发展。

《绿色中国》 A(上半月) 2023年6月号

财经

Copyright @ 2008-2017 news.dfc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财经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dfcjw@sohu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