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时培磊 冯沛然
在正当性、合法性、安全性备受质疑的情况下,当地时间8月24日13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核污染水排海究竟会对海洋带来何种影响,海产品还能否安全食用......针对这些问题,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采访了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李锋民教授。
(资料图片)
李锋民表示,日本处理核污染水的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在普通生活污水处理中也会用到,这种技术能否解决放射性核元素超标的问题令人存疑。核污染水将会对全球海洋生态造成损害,放射性元素可能通过海洋生物进入人体。
排水方案能否解决核元素超标的问题令人存疑
在排放前两天,8月22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公布了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的详细步骤。按计划,排放前在处理过的水中混入大量海水,如果确定浓度降低到预期水平,将在17天内排放第一批共7800吨核污染水。2023年度预计排放约3.12万吨,氚总量为5兆贝克勒尔,约为东电年计划排放量上限(22兆贝克勒尔)的两成。
2011年3月11日,海啸引发地震,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事故。事发之后,为了冷却核反应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运营方东京电力公司需要持续注水为反应堆降温,加上地下水和雨水的渗入,形成大量核污染水。
在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的核污染水排海方案中,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是关键。日方坚称经过ALPS处理的核污染水为“处理水”,并认为“处理水”已达标可排。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李锋民教授称,该处理系统最基本的原理就是通过离子交换和膜过滤的方法,把放射性元素过滤出来,这种方式在污水处理领域运用非常广,“普通生活污水处理也会用到这种方法,跟海水淡化的方法类似,靠这个方法能否解决核元素超标的问题,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李锋民称,ALPS系统可以去除一部分核元素,比如锶、铯等元素,但对氚是没有处理效果的,排放的核污染水中放射性元素的浓度到底有多少,日本方面并未公开这些数据,“这就有理由怀疑他们到底有没有充分去除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元素。”
排放口附近的污染最重,选择日本海产品时需谨慎
日本排放核污染水,将会带来何种影响,李锋民认为,核污水会对海洋生物本身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长期接触放射性污染的生物可能会发生癌变、肿瘤,这些是有数据支撑的。”日本方面目前宣称数据合规,但未公布具体数据,“海中生物长期接触这些放射性元素,会引发积累效应。”海洋生物的病变会引发整个海洋生态的变化。
此外,海洋生物吸收了这些放射性核元素后,在体内积累,人类通过捕捞食用后,对人也会产生影响。“这个影响会持续非常久。日本光排放核污染水就要三五十年,更别说一些核元素的衰变周期非常长,会长时间影响海洋生态。”
不少人关心还能否正常食用海鲜的问题,对此,李锋民称,排放口附近的污染是最重的,而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北海道渔场就靠近排放口,从日本进口海鲜时,就需要特别谨慎。
依据我国法律法规相关规定,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相关规定,24日,海关总署决定对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采取紧急措施,自2023年8月24日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
李锋民称,核污染水排入大海后,会跟着日本暖流,向东向北传输,到达北美洲的西海岸,在加尼福尼亚寒流影响下,流向赤道,最终到达亚洲东部。“流入我国海域的浓度相对偏低。另外我们的海产养殖,很多都在陆地养殖池,往里抽海水,海产品短时间不会受到核元素的影响,相对来说更加安全。”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