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江喜:“板凳男孩”追“蜂”记
来源:腾讯网      2023-08-28 00:23:52

他,身高不足1.2米,只能依靠小板凳艰难行走,被人们称为“板凳男孩”。

虽然不能正常行走,更不能奔跑,但他却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追“蜂”,让人生“起飞”。

不怕苦、不服输,凭借这双精神上的隐形“翅膀”。这10余年来,他靠养蜂筑起了一份甜蜜的事业。


【资料图】

他,就是息烽县温泉镇兴隆村的养蜂人,江喜。

身残志坚

江喜今年38岁,患有先天性脆骨病,无法正常行走。因为身体条件不允许,江喜没有上过学,从小就失去了普通孩子的童年乐趣,童年时,学会用拐杖行走成为他为数不多的技能之一。农村地势不平,很容易摔跤,15岁时,江喜决定改用小板凳行走,从此这张小板凳便陪伴他23年。

近年来,坚强而乐观的江喜,通过智能手机,不仅学会了普通话,还学会了养蜜蜂的技术。28岁时,江喜开始研究如何利用周边自然环境养蜂取蜜,从最开始的4、5箱增到60多箱,为自己撑起了一份事业。

虽然没有上过学校,但江喜却很热爱学习。小时候每天最盼望的事就是哥哥们放学回家,因为哥哥们会从学校带课本回来,那样他就不仅有了玩伴,还能跟着哥哥一起学习。在江喜的印象中,他接触过最深奥的知识是小学3年级课文,伴随他最久的学习工具就是《新华字典》,“哥哥们教我学了一些拼音,以前也没有智能手机,就用《新华字典》查,自己学认字,因为小的时候骨头很脆弱,也没有和其他的小朋友玩。”

“小的时候基本都是在床上度过。”江喜父亲略带哽咽地向笔者回忆,“因为小孩天性就好动,也很容易摔倒,小时候他每次一摔倒,身体就会有骨折,每次至少要休养半个月。”

童年时代,父亲只要有时间,都会和江喜一起学习认字,尽力填补他不能上学的遗憾。

“蜂”回路转

“手上有兵,没有打不赢的仗。”这是江喜的座右铭。

“因为我行动不便,干不了体力活,要想自己养活自己,就必须学会一门技术。”江喜对未来的选择很坚定,16岁时,他就开始尝试学习各种手艺活,他曾经学过木匠、篾匠、园艺师,还拜师学过家电维修技术。如今,江喜家中庭院里的花花草草被打理得井井有条、枝繁叶茂,得益于江喜这些技能学习经历。

江喜众多的“尝试”,最终都因为身体原因未能坚持下来。但他仍没有放弃,2012年,江喜陆续结识了一些养蜂爱好者,大家经常在一起研究养蜂职业,一起学习养蜂的技术。有一次,在网络上,一个养蜂人的技术贴深深地吸引了他。“看完那个帖子后,就很激动,很想去尝试一下,没有考虑到能不能赚钱,反正是利用家里的自然条件,成本投入不大,不成功就当养着玩。”有了新目标,江喜便与父亲提出养蜜蜂的想法,父亲和家人都很支持。那时,由于家中没有电脑,自己的手机也不能上网,学习蜜蜂养殖技术渠道不多,于是江喜便和家人一起四处寻找相关技术书籍,开启养蜂事业的大门。

初尝甜蜜

息烽县残联得知江喜需要养蜜蜂的技术后,为他购买养蜂方面的技术书籍,还请专家上门辅导;勤奋好学的他还在院子里做了一个“养蜂实验场”,与父亲一起比照生火的风箱模仿做了一个蜜蜂箱,将经常飞到家中的蜜蜂引入蜜蜂箱,每天对着书籍和蜜蜂箱研究蜜蜂生活的习性。

“二三月份的蜜蜂比较暴躁,而这段时间的蜜蜂不怎么出去工作,基本是留在风箱里繁殖,如果去移动风箱,就很容易蜇人。”谈及养蜜蜂的技巧,江喜侃侃而谈,“刚开始养殖技术生疏,经常被蜜蜂蜇,有的蜜蜂还跑了,现在熟悉了,基本不会被蜇了。”

经过2年的刻苦钻研和艰辛付出,江喜终于掌握了养蜜蜂的基本技能,于是决定扩展培养野蜜蜂。由于他身体行动不便,父亲成了他事业开始的第一个“合伙人”——江喜提供技术指导,父亲遵照执行,两人配合默契,在2014年的时候收获了养蜂事业的第一桶金。并在息烽县残联、温泉镇人民政府以及哥哥的帮助下,在2014年修起了一栋“小洋楼”。为了方便自己出行,他还买了一辆四轮摩托车。

与“蜂”起舞

然而好景不长,江喜的养蜂事业刚起步就又遇到了难题。2015年4月份,江喜隔2天就发现四、五群蜜蜂逃跑,有的还死亡了。一个月时间不到,30箱蜜蜂,只剩10多箱。

“我每天去观察,尤其是中午11点至下午2点的时候,走得特别多。那段时间愁得都睡不着觉。”江喜说,自己一边网上查资料,一边四处寻找解决的办法。幸好在息烽县城遇到了一位养蜂专家,他帮助江喜解决了这个难题。“这位大哥说可能是蜜蜂生病,我这才相信蜜蜂也会生病,他还告诉我治疗的办法。”江喜回忆道,回来后,开始对蜜蜂箱进行全面消毒,又经过1个多月,剩余的蜜蜂终于稳定下来,江喜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下。此次磨难并没有把江喜打倒,反而越挫越勇,江喜把剩余的蜜蜂慢慢地分巢,又为飞回来的蜜蜂筑起了新家。到2017年,江喜的养蜂场有近70箱蜜蜂,一年蜂蜜产量预计可达300斤。2017年年底,他主动向温泉镇人民政府上交了自己的脱贫申请书。

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江喜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养蜂“土专家”,他出产的蜂王胎、蜜蜂和蜂蜜远销贵阳、重庆等地。“2020年,有一位旅客来我们这旅游,经人介绍到我这买蜂蜜,开始他买了10斤,回去后,联合几个朋友又跟我订了70斤。”江喜回忆……

逆“蜂”而行

今年,江喜的养蜂事业还迎来了一位新的“合伙人”,却也给他带来不少苦恼。

由于现在养蜜蜂和大黄蜂的人在逐渐增加,市场竞争面临很大压力,再加上蜜蜂常常受到大黄蜂和天气的影响,近年来,江喜的蜜蜂被迫逐年减少,收入也大不如往年。

虽然养蜂事业面临重重困难,但他依然咬紧牙关不放弃,不断拓展养殖新路径。“今年3、4月份我把20箱蜜蜂转移到相邻的养龙司镇养殖。”江喜坚定地说,现在养蜂是我的事业,也是我的爱好,虽然我比别人缺少了许多东西,但我始终坚信,“要艰苦奋斗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通讯员:温泉镇(龙美艳)

编辑:安   娜

编审:王忠平

签发:罗建普

财经

Copyright @ 2008-2017 news.dfc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财经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dfcjw@sohu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