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初七日,为国为民操劳一生的明孝宗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临死前他把辅佐自己一生的三位大臣刘健、谢迁和李东阳叫到跟前,用尽自己毕生最后一点力气,把唯一的儿子托付给他们说完便溘然辞世,时年三十六岁。明孝宗因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所建立的辉煌功绩而流芳千古。在他的带领下,明朝已经进入了最鼎盛的时期,国库充盈,百姓安康。但是,临死之时,仍有一件事情实在是让他放心不下,这就是他的儿子,后来的明武宗朱厚照。
朱厚照生于弘治四年(1491年),是明孝宗的长子。朱祐樘一生只宠爱张皇后一人,这一直是满朝文武的一个心结。他们结婚多年,仍无子嗣,这可是关系到国家将来的命运的大事。为了江山社稷,朝臣们如雪花般的奏折不断地往朱祐樘案前送,希望朱祐樘多纳嫔妃。但这个朱祐樘还就是死心塌地只要张皇后一人,朝臣们好说歹说,就是不再娶。这次张皇后得子,终于了却了朝臣们的心结,从此他们不再烦着朱祐樘纳妃,而朱祐樘也正好可以和张皇后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朱祐樘给这个儿子取名为"照",寓意为"四海虽广,兆民虽众,无不在于照临之下"。后来朱祐樘再次得子,取名朱厚炜,却很早就夭折了。朱厚照便成为了明孝宗夫妇二人的独生儿子。最重要的是,他还是大明王朝迄今为止九代人中,是唯一一个由正宫皇后所生,这下,大明王朝终于有了一个绝对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朱祐樘心里怎能不乐开花?朱厚照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孝宗和张皇后的掌中宝,从小娇惯异常,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才两岁的时候,就被自己的父亲迫不及待地加封为了皇太子。
【资料图】
令朱祐樘和张皇后感到欣慰的是,这个孩子十分聪明。他双眼炯炯有神,怎么看怎么透着一股灵气,从小不管别人教什么,都是一点就通。于是,在他8岁的时候,朝臣们就建议明孝宗让太子出阁读书。每天,朱厚照的身边都会有十几位官员陪伴他读书,这些人都来自翰林院,其中还包括了著名的三人团队刘健、谢迁和李东阳。朱厚照也不负众望,前一天讲官教给他的东西,第二天就能倒背如流。只用了几个月,宫廷中的各项繁文缛节、礼法家规就全部掌握了。明孝宗前来检查他的学业,他率领文武官员迎送,没有任何失礼的地方。不管是朱祐樘还是当时的文武百官都相信,有朝一日,这个孩子会像他的父亲一样,成为一位有道明君。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随着朱厚照的渐渐长大,他们发现,这个太子距离他们心目中的有道君王,开始越来越远。朱厚照的父亲朱祐樘,是一个从小在孤独中长大的人。他习惯了压抑自己内心的感受,喜怒从不形于色,从不让别人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些什么,而对于身边的大臣们,表现出的则是发自内心的尊敬。他用一个有道明君的标准严格地克制着自己的行为,无论他们说什么,怎样说,他的反应永远是恭敬而谦和的。他深知自己曾经受过怎么样的苦难,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永远远离这些苦难。因此,他不仅对朝臣宽容,对待自己的独生儿子,更是前所未有的宽容。
朱祐樘并不干预未来帝国的继承者自由玩乐的时光,也从不板着脸逼他读书习字,只有在每次与朱厚照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才会悉心地劝导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果一旦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就会被言官们纠劾。朱厚照不解,他认为六科官员都是父亲的臣下,为什么父亲还要怕他们呢?每到这时,明孝宗都会轻声告诉朱厚照,一旦当皇帝的不能谨言慎行,大臣们纠正的奏章就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朱祐樘的本意,其实是想让朱厚照明白,怎样用一个君王的标准来约束自己,但是在年幼的朱厚照心理,却产生了另外一种直觉,就是对大臣的反感。正是这些讨厌的大臣们,让自己不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
朱厚照虽然很聪明,但他却丝毫不喜欢读书,尤其不喜欢什么圣贤之道。他的爱好极其广泛,什么踢球、音乐、字画无一不钻研。大臣们开始上疏,要求太子回归正道,不要让这些杂七杂八、不务正业的瞎折腾把太子的学业耽误了。这一切让朱厚照知道了,更加加深了他对大臣们的反感。与之相反,在朱厚照的童年生活中,太监们则扮演了一种非常令他愉快的角色。他们不会阻止朱厚照做任何事情,无论什么,都顺着他的心意,陪着他玩不说,更不会逼着他去学什么所谓的圣贤之道。久而久之,朱厚照慢慢地和他们打成了一片。
弘治十八年,孝宗皇帝死了。年仅十五岁的朱厚照从贪玩的皇太子一下变成了肩负重任的一国之君。五月十八日,朱厚照正式即位,改年号为正德。这两个字用在朱厚照身上,可谓是有极大的讽刺效果。他的一生,与"正"和"德"简直是一点儿都不沾边。不过此时,事情才刚刚开始。即位的朱厚照心中一片茫然,根本不知道皇帝是怎么当的。但是没关系,当年的三位重臣阁老此刻都围绕在他身边。他们会一步一步地告诉这个小皇帝,一切应该怎么做。而这时的正德皇帝也并未表现出怎样的反叛,一切都在中规中矩中运转。
朱厚照对于当时颇具美名的三位遗老大臣,可谓是言听计从。但是,没有过多久,他们之间的问题便接二连三地爆发出来了。由于这三个人习惯了弘治皇帝的办事方式,于是便将这套理论原封不动地加在了年轻的正德皇帝身上,不论大事小事,总是咄咄逼人。朱厚照对于大臣们本来就有反感心理,这样一来,更是对他们不满之极。而最让朱厚照受不了的,就是定期举行的经筵。明朝所谓的经筵,常常是在文华殿举行。这个活动一般都是群臣向皇帝进行说教和讲学,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正德皇帝对于这个无聊又没有实际意义的活动大是反感。
再加上年轻又贪玩,能勉强做到每天按时上早朝就已经是难得的了,于是他便经常找寻各种借口不去参加经筵。朝臣们对皇帝的行为十分不满,各种各样的劝谏书不停地往朱厚照眼前飞,三位顾命大臣也是苦口婆心地一遍又一遍坚持力请。这一次,朱厚照终于认识到了大臣们的厉害。但是由于从小娇宠惯了,他虽然重开了经筵,却也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相比之下,宦官们就可爱多了。从此,他暗下决心,要和这帮老顽固们作对到底。朱厚照和大臣们的矛盾在正德元年的九月正式爆发了
这一天,为朱厚照督造日常用品的太监崔杲为了给他筹措经费,因此挪用了盐税,按照先例,盐税收入只能用于军饷,不能挪为他用。朱厚照知道后,站在了崔杲一方,要求户部拨款。但户部却坚决不给,还以此为理由,开始了一场大规声讨朱厚照的行动。满朝文武几乎所有的言官都参与了进来。三位内阁大臣用辞职来要挟,让朱厚照颜面无存。而朱厚照看着一封又一封的讨伐书,态度反而更加强硬,就是不同意收回成命。就这样僵持了许久,终于以折中的办法,批给了崔杲盐引的一半,也就是6000引。
盐引的事情过去了,正德皇帝中规中矩做皇帝的日子也正式宣告结束了。从此,他对于当一个有道明君彻底失去了兴趣。不管是大臣们和他商量什么事情,他都毫不理会,凡事都只说知道了。他开始我行我素,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了游戏和享乐之上,大臣们对于这个顽劣的小皇帝也终于无可奈何。而聪明的朱厚照,越来越花样百出,渐渐地发明出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玩乐之法。(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及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