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关注 > 正文
填报志愿的05后:在信息山海中,寻找自己的一束光
来源:手机网易网      2023-06-26 13:35:18

相关阅读: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名师指导科学填报志愿


(相关资料图)

精准分析帮你选对理想大学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劝人学法、千刀万剐”;

“毕业了,专业没了,成绝版人才了”

每年高考结束之后,网络上都会出现一群大学生在线说法,告诫毕业生选专业要三思而后行。

据统计,目前我国本科有13类、超700个专业,每年还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增开,其中不少专业虽然名称相似,但实际教学的内容却大不相同。

此外,还有部分地区采用“院校专业组”或“1个专业 (类)+1个学校”新高考模式填报志愿,更加剧了考生们填报志愿的难度。

以前填报志愿,分数是王道;但现在“分”背后的位次、能够填报的专业有哪些,成为了重点。

今年也是05后考生作为主力走向考场的第一年,在考完后他们还面临另一场“大考”——填报志愿。

对于这群05后来说,他们面临着比以往考生更丰富的报考信息和抉择压力,填报志愿已然成为了一场小高考。家长和学生们在其中使尽劲浑身解数,力求做一个不后悔的决定。

一边是海量信息、一边是不知道有什么可以填报的专业。

如何在这个人生最重要的节点做出正确选择,是摆在05后高考生们面前的首要难题。

以下是关于今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发生的真实故事:

文 | 杨佳

编辑 | 蔡玉

“高考结束,新的战争也开始了”

广东省05后考生陈婷,从小就听父母和她说,“再咬咬牙,高考完了就轻松了”。

但考完那天,陈婷却彻夜失眠了,她丝毫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闭上眼,陈婷满脑子想的都是那些让她犹豫不决的题目,考后同学们交流的和她不一样的答案。

“没想到,考完以后心里更没底了”,陈婷心想。

根据教育部在其官网公布,2023年各省高考报名人数约为1291万人,相比2022年增长了将近98万人次,再一次创下了历史报名最新纪录。

在这其中,仅广东省的考生就超过70万人,名副其实地成为高考“地狱难度”的省份,陈婷就是其中一员。

陈婷心里没底的更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2023年也是广东省推行新高考组合模式的第三年。

此外,湖南、山东和河南等采用新高考模式的省份也不再只考语数英和文综、理综科目——考生可以自己决定高考应考科目,在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等6门课程中自由选择三个科目。

考后几天,陈婷马上根据公布的正确答案开始估分,盘算着自己大概的分数段、省份排名,还要探究各种高校的往年分数和专业录取率。

每一分、每一个志愿、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在未来一定程度地改变陈婷的一生。这时,她才意识到,高考只是战争的开始,考后的填报志愿,则是更重要的战斗。

新高考组合模式下,填报志愿的方式也和以往大不相同。

以陈婷所在的广东省为例,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进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单个考生最多可以填报45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

如果考生填报的专业已录满,在勾选服从调剂的情况下,考生只能在所投档的院校专业组内其他未录满的专业中进行调剂,若符合条件的专业的都录满了,则会退档。

此外,不同省份的高考政策各不相同。

比如,山东省、辽宁省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填上96个甚至112个的志愿,每一个选择,都需要考生充分评估成绩、兴趣后,对志愿进行排序,随后在700个专业、数万种组合中,亲手为自己挑选出未来专业方向、生活城市。

尽管新高考模式下更有利于考生结合自身兴趣和优势科目选择心仪院校和专业,增加录取概率,但选择权加大的同时,考生们也越感到“选择困难”。

“高考之前,我们都只研究题型、方程、考试策略,对自己到底适合什么专业,去什么城市读书,哪个学校最可能录取我们,一点方向都没有”,陈婷说道。

陈婷需要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她适合的院校和专业,如何获得最快、最准确、最符合自己目前分数段的信息,成了影响陈婷人生最关键的一步。

陈婷还记得,2021届的一位学长就因为首次遇到新高考模式,在填报志愿上没有可参照的经验,最后在高分情况下填报失误,和自己心仪学校、专业失之交臂。

相比之下,22届的考生就幸运一些。因为有过往经验,可参考信息增多,做决策,录取率、精准性显著提升。

获取信息、检索、分析能力,成为了对学生及家长的“隐形”考验,而与之对应的信息服务的重要性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成绩和选择,哪个更重要?”

每年高考结束,南开大学毕业生谭心怡都会收到家里各方亲戚的“问候”。

自2015年从南开大学毕业、进入双一流高校工作后,懂大学、会学习、工作好的谭心怡便成了老家人眼里“行走的志愿填报书”,对她而言,每年的咨询已是保留节目。

向成绩优秀的的“过来人”和“业内人”打听填报信息、以免走弯路,一直是中国家庭填报志愿的传统。

陈婷母亲也见过许多家庭因选专业吵得不可开交。

这些家庭在填报志愿时,大部分情况都是由家长主导,从“分数够不够”、“学什么出路好”、“哪个热门”等单一维度决定,孩子很少有决定权。

“但大部分家长都是普通人,并不了解大学专业划分、未来就业趋势,不比孩子多了解多少,还要承担被埋怨的风险”,陈婷母亲说道。

之前谭心怡都会热衷回答疑问,但现在她都建议对方“多上网了解一下情况,必要时候可以用各种App先把基本概念搞清楚”。

谭心怡的观点变化,和她这11年的经历有关。

11年前谭心怡填报志愿时,市面上还没有如此丰富的信息服务可以使用,大家了解学校的途径也很单一:

要么是拿着学校发的厚厚的《志愿填报指南》,根据分数从高到低一个个来选择学校、专业,要么就是听一些学校的招生讲座,“稍微有远见一点的家庭会根据新闻里就业热门给孩子选择专业”。

单一的信息渠道,带来了许多难以估量的后果:滑档、高分浪费、进入转业后发现不适合自己、入学时专业还热毕业后却成了冷门……

这几年在高校看见许多优秀的学生因选错专业耽误学业后,谭心怡越发不愿意推荐专业,“我的经验都不符合现在的高考形势了,网上全面搜索信息后做决定,比我的个人建议更有参考意义”。

在她看来,如今关于高考的信息量庞大而繁复,单个人的看法和建议都存在局限性。

此外,填报志愿需要对专业、院校、城市等多个因素综合考量,也都需要学生家长花更大力气在收集信息上,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做出最优选择。

事实上,许多考生的行为也在印证这一点。

在她带领的学生中,不少学生为了提前了解自己喜欢的专业,会在高一、高二的时候开始着手收集信息并在分科时进行参考;有的为了让弟弟妹妹少走弯路,会利用学校优势向导师打听请教。

还有一些家庭,开始用夸克App这样的智能信息产品,查录取分数线、专业信息、就业去向等详细数据,随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城市优先”、“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中先进行一轮筛选,最后得到一张个性化的电子志愿表给自己做参考。

毕竟留给考生和家长的决策时间并不多,把效率拉满是填志愿阶段最重要的事儿。

“如今社会不再是单一维度去评判选择”,作为老师的谭心怡说,尤其进入大学作为学校和社会的缓冲带,对学生的评判标准也从初高中时期的“唯分论”变得更立体、多元化。

“如果将教育比作考卷,初高中是选择题,大学及以后人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式论述题,选择契合自己的方向比死磕答案有用”。

在“没有标准”答案及多元化选择的趋势下,信息服务的价值被放到最大。

“稳妥上大学,不再是唯一要求”

进入大学就等于拥有了好工作,这一认知模式也正在被打破。

相较于曾经的考生优先关注“学校名气”而言,如今的考生则更关注“就业前景”,而伴随着“就业”话题发生变化的,还有“宁上民办本,不去公办专”的观点。

“本科不再是唯一出路”,教育学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享了观察到的变化。

在就业观不断改变的当下,不少优质专科院校也因就业率更高,吸引了大量考生报考。

填报志愿的竞争激烈程度,完全不输于985、211等传统意义上的好学校。

其中,关注度最高的专科院校有湖南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该院校连续几年录取的新生中,有75%达到了本科线。

图 |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有“专科小清华”之称,图片出处见水印

这意味着,这些学生明明可以上本科,但选择了高职院校,“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学校里面有特色、优势的学科,有助于就业”。

“不唯本科论、不单一以分数衡量学校好坏”现象背后,不仅是大众观念的变化,也是现实的趋势。

在储朝晖看来,如今高等教育已实现了普及,60%的同龄人能够进入大学,对大部分年轻人来说“思考怎么选大学比上学本身更重要”。

因此储朝晖建议年轻人“应尽可能多地了解信息,从自身需求和社会需求出发来选择专业”。

“从自身需求和社会需求出发”这一点,在乡村考生中体现尤为明显。

《三湘都市报》副总编辑黄京对此深有体会,作为连续报道湖南高考15年的资深记者,黄京明显感到乡村考生在填报志愿上的不同。

相比于城市孩子,乡村孩子最关注的问题不是“我能上什么学校”,而是“学什么专业包分配工作”、“学费贵不贵”以及“生活费贵不贵”等更现实的问题,也更偏爱免学费、包分配的“专项计划”。其中也有一些特殊案例,不少孩子因缺乏信息核实渠道,落入“野鸡”大学的陷阱。

如今这些孩子则在信息过剩时代,面临更大的挑战。

“乡村考生在填报信息和筛选上原本就处于劣势地位,新高考下他们面临的挑战更大了”,黄京提到了一个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偏安乡村考生小刘。

小刘在去年高考中取得了605分的高分,但在填报志愿时,却遇到了难题。

作为湖南第二届新高考考生小刘需要知道,哪些院校招生组是在湖南招生、每个专业组里又包含了哪些专业、还要思考自己所选择的考试科目是不是符合院校专业组的要求,再根据就业方向思考哪个专业组、院校适合自己。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信息做支撑,但对没有足够信息渠道的小刘而言,填报志愿过程,不亚于高考之外的另外一场大考。

这也是许多乡村孩子的缩影,因生活环境、家庭条件不同,在面对大学专业的选择时更加实际,可因为客观条件限制,他们获取信息的更少,且无法承担高昂的试错成本、身边缺乏专业人的指导,乡村孩子反而需要更高质量、更纯粹的信息平台和渠道。

相比于城市孩子而言,他们更需要线上直播等更高效、直接、简洁的信息渠道,来追平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夸克App洞察到了这一点,连续2年的“暖芒计划”,以定向的专家直播和信息服务,让更多乡村考生得到了更多实惠的建议,让选志愿这道选择题做起来更有把握。

让所有孩子能享受技术带来的普惠,科技的温度在此刻凸显。

“和时间赛跑,稳定是一切保障”

高考填报志愿,对每一位高考生来说,都是一场“战役”。在内蒙古,这场战役则更为激烈。

内蒙古采用的“一分一段实时动态排名”方式填报志愿,即考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在所报院校内的排名,同一批次内的所有考生均可以在截止时间之前随时修改自己志愿,因此考生在所报院校中的排名会实时变动。

一旦掉出录取排名之外,考生需要立即依据排名再次重新填报目标院校,直到填报截止、并在院校录取排名内方才填报成功。

由于系统实时且分段内的学生可以随时更改,每年都有不少考生则因为填报截系统前被“挤”出排名调档。

想要在内蒙古稳妥上大学,则意味着在填报志愿之前,考生除了解自己的分数、分段和填报时间外,还需做好分段内目标院校收集、制定好填报方案及备选方案,以便填报情况不理想时紧急启动备选方案、稳妥报考。

为了确保志愿不落败,许多考生会在出分后就去夸克进行志愿模拟填报,第一时间了解目标院校、整理最优填报方案、掌握自己的命运。

到填报那天,大家还会“赶晚不赶早”专门等候到夜里临近系统截至的时间点,根据排名情况填报志愿;甚至还有家庭会重金请来“操盘手”,一家人围在电脑前等待系统截止。

正是如此,内蒙的高考填报现场,激烈程度堪比华尔街商战。

图 | 内蒙古考生报志愿现场,图片来源于新闻

高考填报志愿,对考生来说是一场大考,对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来说,更是一场名为“稳妥”的大考。

夸克App高考产品负责人夏雅曈解释,除了填报志愿方式不同,各省的出分时间、填写志愿时间、考生数不同,服务器后台将面临各种未知的严峻考验。

不少省份会在深夜12点出分,然后在出分2-3天内的要确定志愿,所以许多考生会在深夜通过夸克App查询到的分数后,开始搜寻目标院校。

夜间12点,大量用户的瞬间涌入,让服务器迎来了堪比双11的流量高峰,面对河南这样考生过百万的大省,挑战更是指数级增长。

因此夸克团队形成了一项传统,即在每年出分前后,都会增派人手在项目室值班,确保服务器稳定、以便考生们能顺利填报志愿。

像2022年河南高考凌晨出分后,就数十万用户来到夸克App开始查分、填报志愿、搜集信息,直到凌晨4点流量下降、没有大幅波动后,夏雅曈和同事才红着眼睛下班,并将接力棒交至赶来接班的同事手中。

对于这群年轻的考生来说,高考是他们的成年礼,也是他们人生路上第一场大战役,趁手的工具则是赢得战役的关键。

在夏雅曈和同事看来,提供免费和普惠的“趁手”工具,是夸克App能送给这群年轻人的最好礼物。

后记

今年是恢复高考的第46个年头,作为全国参与人数最多、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考试,05后考生在填报志愿中许多不同寻常选择的背后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基于夸克搜索及志愿表数据,夸克App发布《2023高考志愿报告》数据显示,在05后的考生选择中,本科热门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临床医学三个传统热门专业依旧牢牢占据前三;同时随着Chatgpt等生成式AI的火爆,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上升势头最猛。

除此之外,考古、美术学、生物医学工程、侦查学、麻醉学等小众专业也走进了考生们的视野中。

将爱好和专业结合,或许是这一届05后年轻人选择专业的新思路。

在学校的选择上,除了关注学校排名,非综合类大学凭借在特色学科和热门专业上的优势,同样吸引了这届考生的大量关注;同样优质专科的火爆,也让这一届考生在选择时更不惧外界眼光。

某种程度上来说,高考选择从以前“什么分上什么学校”的单一选择,在“05”后身上变成了多元化的组合,

这些变化背后,无不昭示着在数据化时代,通过大数据及信息支持,志愿填报跟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也意味着智能信息产品,正在成为连接考生和社会的桥梁。

这也正是科技最浪漫的一点:虽然数字、信息是冰冷的,但在排列组合它们后,赠与人生无限可能。

财经

Copyright @ 2008-2017 news.dfc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财经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dfcjw@sohu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