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关注 > 正文
北京中小学生将迎开学,不同时期开学第一天都是怎样度过的?
来源:百度新闻      2023-09-01 11:24:25

在度过了愉快的暑假后,明天,本市中小学生将迎来新学年的开学第一天。如今的开学第一天,北京娃们或者和全国各地的小伙伴一起聆听老师的教诲,或者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与同学们分享成长中的感悟。那么,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时期,中小学生们的开学第一天都是怎样度过的呢?


【资料图】

1959年,女十中在学校里建立了车间。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学生们上了第一堂劳动课。 冯文冈摄

1963年新学年的第一天,府学胡同小学高年级的大同学热情地迎接着一年级的弟弟妹妹。 高宏摄

1980年9月1日,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学生穿着统一的校服上学。王宝琴摄

1989年新学年开学第一天,许多学校都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图为朝阳区白家庄小学的少先队员向国旗行队礼。叶用才摄

2006年9月1日,呼家楼中心小学学生清理美化道路两旁电线杆,为宣传奥运文化做贡献。方非摄

2014年9月1日,怀柔区实验小学学生在军训中度过开学第一天。卜向东摄

开学典礼和迎新大会是“标配”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的各项建设如火如荼,崭新的社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面貌。中小学每个新学期、新学年的开学第一天,也都充满了喜气洋洋的气息,开学典礼和迎新大会几乎是每个学校的“标配”。

据本报1953年9月2日2版《本市中小学校昨日开学》报道,开学当天,中央教育部部长专门通过广播向全国小学生祝贺开学。北京师范第二附属小学在举行开学典礼的同时,还庆祝了新校舍的落成。本报在1956年9月2日1版《新学年的第一天》的报道中,生动地记录了本市小学开学第一天的热闹场景:“天气特别晴朗,街头的无线电为孩子们广播着特别节目。很多学校的校门上都插起了大红旗,挂起了大幅标语:欢迎新老师!欢迎新同学!8点半钟,开学典礼开始了,新来的一年级小学生排着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到了操场。老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着这些小伙伴们。一年级小学生瞪大了眼睛好奇地四下张望,对他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有趣的!唱国歌了,老同学们大声地唱着,一年级的小学生呢?他们还不会唱,但他们的嘴巴一张一张的,想努力捉住每一个音符……”这一天,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为这些新入学的小学生们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你好,一年级小学生”特别节目,早上7点到8点,广播里不但播放了市教育局副局长祝贺他们上学的讲话,还播放了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朱琳朗诵的、诗人艾青特为他们第一天上学写的诗。(1956年8月31日《北京日报》2版,《你好,一年级小学生!》)

相比小学开学第一天像过节一样的热闹欢喜,中学开学第一天的开学典礼和迎新活动则显得沉稳成熟:第三十一中学组织了“青年修养讲座”,初一各班还联合举行了以“我爱三十一中”为题的少年先锋队队日,许多新同学听了关于学校青年团员模范行为的介绍后,纷纷申请入团;第四中学的教师和高中同学们特为初一的新同学演示了物理、化学等实验,使他们对这些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第三中学在开学典礼上颁发了上一年度优秀学生奖章和进步奖,这些同学的名字被光荣地公布在红榜上,成为新同学学习的榜样。(1953年10月4日《北京日报》2版,《本市各中学加强新生教育工作 新生学习纪律较往年改进很大》)

由于上中学后不少学生都需要住校,因此开学典礼过后,帮助新同学熟悉校园也是开学第一天的重要内容。老同学会热情地帮着新同学搬行李、铺床铺,陪着他们报到、注册,带着他们到校园各处参观;第一中学、师大附中、第二十五中学等学校举办了展览会,介绍学校的各种教学设施和课外活动;有些学校出了黑板报、墙报,贴出鲜明夺目的迎新标语,其中师大附中的墙报除了介绍学校的历史,还发表了欢迎新同学的诗篇。到了晚上,不少学校还会举办迎新晚会和电影晚会。(1953年9月9日《北京日报》2版,《两万名中学新生分别入学 各校旧同学展开迎新热潮》)

抓纲治校迎来“教育的春天”

时光荏苒。进入上世纪70年代末期,首都教育行业迎来了春天。

1978年,在五届人大和五届政协喜庆召开的日子里,本市城镇中小学也正式开学了。经过一年多的抓纲治校,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开学这一天,教室里的桌椅擦得干干净净,学生们坐得整整齐齐,琅琅的读书声清晰悦耳,墙上“学科学,爱科学,攀登科学高峰”的红色大标语令人振奋。宣武区施家胡同小学的学生还拿着自己写的慰问信,成群结队地来到老师备课室,把慰问信恭恭敬敬地送到老师手中。(1978年2月28日《北京日报》4版,《春满校园》)

1979年,北京城区中小学新学年的开学日期从之前多年不固定的状况恢复到了传统的9月1日,校园里重新升起了五星红旗。据本报1979年11月12日1版《本市许多中小学校园重新升起五星红旗》报道,各校都为新学年的第一次升旗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有的学校在举行升旗仪式时,给学生讲革命先烈高举红旗创建新中国的故事;有的学校组织学生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有的学校请来各条战线先进人物和学生见面,教育学生以实际行动为五星红旗增光;还有一些学校开展了“我爱五星红旗”征文比赛和主题校会。此后,升旗仪式便成为本市中小学开学第一天不可或缺的神圣环节,天安门国旗班的官兵也在这一天成为各校的“明星”,忙得不亦乐乎。据统计,仅1996年9月1日,就有40名护卫队员分别到十一中学、丁香小学、东交民巷小学、北京二中等20所学校为师生举行了升旗仪式。(1996年9月2日《北京日报》1版,《国旗卫士进校升旗》)

贯彻执行中小学生守则也成为那些年开学首日的必修内容。在1979年的新学年开学典礼上,宣武区各中小学让班主任佩戴大红花坐在主席台上,教育学生要尊敬师长;六十中的校舍原来比较破旧,暑期中,国家花了几万元对教学楼进行了维修和粉刷,校长便以这件事为“活教材”,教育学生谨记《中学生守则》中的“热爱集体,爱护公物”;(1979年9月11日《北京日报》2版,《抓好新学年政治思想教育第一课》)1989年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朝阳区安华里一小针对逢年过节小学生手中“压岁钱”越来越多的情况,在各班开展以“如何处理‘压岁钱’更有意义”为主题的班日活动,教育引导孩子遵守《小学生守则》中的“生活简朴,不乱花钱”。在学校的积极引导下,很多孩子改变了用压岁钱买玩具和鞭炮的主意,最终,505名学生拿出近4万元“压岁钱”参加了储蓄。(1989年3月9日《北京日报》2版,《安华里一小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勤俭节约》)

那些年,重焕活力的教育行业还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格外关注和大力支持。1987年,市教育工作会议发出各级领导参加中小学开学典礼的号召,得到了各级领导的热烈响应。据本报1988年9月2日1版《140万中小学生喜气洋洋迎来开学第一天》报道,当年9月1日,国家教委领导们来到师大实验中学,参观了校园、师生食堂,和师生举行了座谈,北京市各级领导也分头参加了各学校的开学典礼。本市140万中小学生与关心爱护他们的中央、市、区县等各级领导一起,度过了难忘的开学第一天。

让孩子们“脑洞大开”的“第一天”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小学开学第一天承载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2002年,本市在中小学生中率先开展“五小”(即小帮手、小标兵、小伙伴、小卫士、小主人)活动,揭开了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的启动大幕;同年,随着《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实施,许多学校都将开学第一课锁定在校园伤害预防上,请民警进校园给学生上交通安全教育课;2005年,本市80万小学生每人都得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新童谣》读本,充满时代气息、清新活泼的新童谣从开学第一天便在校园中传唱……除了全市的“统一行动”,各校的开学创意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培新小学专门为一年级新生举办了开学节,“小豆包”们一进校园先手沾颜料,在大展板上按下“成长手印”,待学生毕业时,“成长手印”将连同“毕业手印”一同作为礼物送给学生,成为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印证;汇文一小请来了当时创造深潜7000米纪录的“蛟龙”英雄为孩子们讲“蛟龙”入海的故事;(2012年9月2日《北京日报》1版,《“蛟龙”英雄送上新学年礼物》)呼家楼中心小学假期“科考队”的孩子们变成“小老师”,开学时与同学们分享贵州、秦岭科考成果;还有织染局小学的50米“阅读长廊”、雷锋小学新落成的雷锋纪念馆、北京十一中分校的机器人拜年、门头沟区大峪第二小学的“太空寻梦”、黑芝麻胡同小学的“我的冬奥时间”(2018年2月27日5版,《百万中小学生年味儿中开学》)……

最让那时候的中小学生难以忘怀的,无疑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留下的美好记忆。从2000年新学年的开学典礼开始,很多学校就发出了“绿色奥运”的倡议,那一年,“回收废纸,使用再生纸,做绿色使者”的活动火遍全城。西城区孝友小学作为全市普教系统第一所推广使用再生纸的学校,在开学典礼上给每位同学发放了再生纸学生用本,柳荫街小学还将厂家代表请到学校给同学们介绍使用再生纸的意义;2006年,56中启动了奥运健身卡活动,如果同学能够坚持一学期天天锻炼,就可以获得一个福娃作为奖励;2007年,呼家楼中心小学在开学典礼上收获了一个大喜讯:由学生自己发明的“奥运扑克牌”被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博物馆收为藏品,这也是我国小学生的作品首次被该馆收藏;2008年,东城区4万名小学生收到了特殊的新学期礼物——奥运课程表,上面的场馆图片都是学生和老师自己画的,已申报了奥林匹克教育遗产,并被奥运教育博物馆收藏。(2008年2月26日《北京日报》1版,《小学生领到奥运课程表》)据本报2008年9月2日6版《课间 奥运歌曲在校园回荡》报道,新学年的第一天,奥运冠军杨凌等名将“赶场”般参加了多所学校的开学典礼,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盛誉的志愿者也成为中小学开学典礼上的嘉宾,北京二中的奥运收藏博物馆也于开学首日揭牌。

“开学第一课”紧扣时代脉搏

2006年新学年,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本市各中小学校长亲自上阵,为学生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讲述长征的故事”,成为当年本市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第一课。其时,与上年让同学们记忆犹新的开学第一课“唱响国歌”一起,利用“开学第一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已经成为本市开学第一天教育的一大亮点。据本报2007年11月23日2版《本市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报道,2007年新学年,本市爱国主义第一课是全市60万中学生“寻找身边道德榜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三年来的经验,被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中推广。

2008年,央视经济频道《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大型公益行动启动。那一年的9月1日开学这天,邓亚萍成为《开学第一课》的第一位老师。此次公益行动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推广“知识守护生命的十条黄金法则”,向全国各地100万名学生发放“生命锦囊”,倡议全国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每年每学期都上几堂应对如火灾、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应急避险课,并逐渐成为孩子们一堂固定的课程。(2008年8月7日《北京日报》13版,《邓亚萍央视讲“开学第一课”》)在那一年,姚明、罗雪娟等“奥运群星”也纷纷来到央视“知识守护生命”《开学第一课》特别节目录制现场,用自己的故事为全国的小朋友讲解潜能、坚持、团队、生命这四节课。(2008年8月27日《北京日报》11版,《奥运群星亲授〈开学第一课〉》)

此后每年,“开学第一课”都有不同的主题:国旗护卫队员讲国旗故事、教育部长为孩子们讲述“我爱你中国”、少先队员们胸前佩戴着自己亲手绣制的国旗……“幸福”“厚德”“北京精神”这些概念都被融入到“开学第一课”中。据本报2009年9月2日6版《开学第一课:我爱你中国》报道,形式多样的“红色礼物”已成为孩子们最熟悉的“开学礼”。当年,全国中小学生都通过电视同上了一节长达两小时的“开学第一课”,课堂设在八达岭长城,走上讲台的不仅有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还包括杨利伟、邓亚萍、李连杰等各种榜样人物。这一年,史家胡同小学每名少先队员挺起的胸膛上都佩戴着自己亲手绣制的国旗;和平里一小邀请国旗班的叔叔与少先队员们一起将绣的小国旗绣在“童心爱祖国”的主题横幅上;东城区两万多名少先队员都把在暑假中自己绣制的小国旗,缝制在书包或衣服上,让国旗每天都陪伴在自己的身边;呼家楼中心小学每个班的墙报都被超大屏幕的电子屏所取代,天安门广场、长城、祖国地图呈现在每块电子屏中,伴随着孩子们的触摸或者挥手,电子屏神奇地变幻出“祖国的历史”“祖国的民族”“祖国的疆域”等不同专题;校尉胡同小学少先队员和辅导老师共同绘制的60米长卷,完成了一部新中国60年发展的大事记……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对孩子的教育,关乎祖国的未来。从开学第一天内容的衍变,可以让人看到那不远而又美好的未来。

本版文字:李思源

资料来源: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

(北京日报)

财经

Copyright @ 2008-2017 news.dfc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财经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dfcjw@sohu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