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发展“庭院经济”,让家园变果园、乡村变景区
“美丽庭院”方寸地,如何开出“致富花”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旖旎
【资料图】
通讯员徐嘉佳朱利虎孙蓉
6月20日,雨过天晴、风和日暄。栖霞区八卦洲街道外沙村的“红梅庄园”在红墙白瓦间惹人注目。颇具古韵的法式路灯伫立在大片嫩绿色的草坪上,小巧精致的花朵、地灯与优雅的大理石路面精准搭配,除了花草外,院落内还种植了不少当季的时令蔬菜,生机勃勃。“庄园”的女主人周凤红刚从自家田内挖了点葱蒜,准备回去清洗。“把自家庭院打理好,不仅住得舒心,还能带来一定经济收益,这是住在农村的好处!”周凤红说,她常年在自家庭院接待前来体验农家乐的游客,每年收入十余万元。
周凤红的“家庭式作业”,只是栖霞区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促进农民增收、激活乡村振兴的一个剪影。近年来,栖霞区各涉农街道通过改造村民自家院落、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美丽庭院”的同时,也在“方寸地”间开出了“致富花”。而今年,“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美丽庭院”也将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方向,可谓:庭院虽小,但大有可为。
庭院+休闲农业,村民吃上“旅游饭”
“我忙不过来了,你们来搭把手吧!”今年“五一”假期,栖霞区龙潭街道陈店村村民潘丽君的土菜馆“玉禄农庄”生意火爆。她解释说,每逢节假日和双休日,店内便会宾客如云,所以她经常招呼邻里姐妹过来帮忙。
潘丽君家紧靠陈店村“水一方”核心景区,借助景区旅游的发展,她将自家房前屋后打造成了园林式庭院,并开办了一家富有特色的农家菜馆,凭借着地理位置的优势和精湛的厨艺赢得了“水一方”游客的广泛认可。“闲暇时刻打理打理庭院,来客人了再热情接待,虽然生活在农村,但是店内客流不断,生活过得自在又惬意。”潘丽君说。
距离“玉禄农庄”仅约一公里处的“水中仙农庄”亦是如此。与前者园林式景观不同,该农庄主打田园风情,小院儿被收拾得干净整洁,屋檐下还挂着几根金黄色的玉米棒子,农庄门前,时常停着几辆挂有镇江牌照的私家车。该农庄负责人金文萍说,即使非旅游旺季,也会有不少人驾车前来吃饭,“十几桌那是常有的事!”记者获悉,五年来,金文萍通过盘活自家小院,年接待客流达到5000余人次,年收入达20余万元,同时还带动了3位村民就业。
随着“美丽庭院”工作的深入推进,栖霞区鼓励涉农街道在美丽庭院的基础上发展“庭院经济”,引导农户结合乡村旅游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农家乐、民宿等生意,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也能增加自身收入。
庭院+创业项目,产业焕发“新生机”
走进栖霞区八卦洲街道中桥村村民熊少山的农家小院,整齐的葡萄藤架爬满了碧绿的枝蔓,片片绿叶下已经冒出了果实。
熊少山是栖霞区“一棵葡萄,一个梦想”项目的首批种植户,6年前,他在自家庭院里种下了两棵阳光玫瑰树苗,每年都能有400-500斤的稳定收成,“去年夏天,卖葡萄增收8100元,从今年的长势来看,预计产量会更高。”
为了更好地发挥“一棵葡萄,一个梦想”项目的作用,促进更多村民增加收入,今年,栖霞区在八卦洲中桥村、龙潭马渡村分别挖掘9户和13户农户,接续开展该项目,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方式,积极探索“庭院经济”发展新路径。
53岁的张应霞,住在龙潭街道马渡村,距离市中心约50公里。考虑到家乡虽位置偏远,却拥有充足的空间和土地,于是她刻苦钻研苗木知识,与丈夫一起在自家院子里创立了栖霞区荣跃苗木合作社。发展至今,该合作社年营收已近百万元,每年还带动村里十多位妇女就业。“她这个院子有花有树,干净整洁,环境清幽,邻里间过来上班也很方便。”马渡村工作人员介绍。
据悉,目前,龙潭街道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已形成苗木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小型规模产业10余家,既有效解决农村土地闲置、剩余劳动力就业,又发展壮大了农业产业,让偏远乡村也焕发“新生机”。
庭院“抱团取暖”,花开娇艳更长红
庭院方寸地,增收大舞台。今年,南京将建设“庭院经济”试点行政村16个、试点自然村32个、试点农户160户。记者从栖霞区获悉,该区计划于2025年建设完成7个“庭院经济”试点行政村、14个试点自然村,70户试点农户,不断创新庭院增收模式,助推乡村高质量充分就业。
那如何才能使“美丽庭院”开出更娇艳的“致富花”、且“花开长红”呢?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沈志忠认为,发展庭院经济,要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商业化的改造和引导,从而在美丽乡村打造不一样的生产场景和消费场景,为市民、游客等提供独特的土特产品与消费服务,由此来激发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放眼栖霞,该区处于南京主城北部,拥有三个涉农街道,是南京唯一“三业并兴”的主城区。无论是“城中花园”定位的八卦洲、拥有山水网红村“桦墅”的西岗,还是宁镇扬一体化的“桥头堡”龙潭,其业态定位与发展方向各不相同。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各村闲置资源,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创新发展多种形式下的庭院经济。
“可以突出庭院农产品的精品化、绿色化、特色化等特点,瞄准市场需求,选择实操性强的发展模式。”沈志忠说,当前,不少庭院经济的发展还处于自发状态,布局尚未成体系,也因此拥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政府可适当加强庭院经济所需的平台建设,让现代产业与分散在各村户的庭院经济进行有机衔接,从而‘抱团取暖’,实现稳定的良性循环,最终形成产业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