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典防治病区工作的日日夜夜里,我们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为自己能身处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奉献青春和汗水,践行伟大的五四精神感到无比自豪。”2003年5月3日,杭州市西溪医院(时称“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简称“市六医院”)非典防治病区临时团支部15名团员青年集体向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写信。
没想到次日,习近平同志立刻回信勉励,高度赞扬他们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临危不惧、勇挑重担,把疫情当敌情,把病房当战场,把患者当亲人,用心血和汗水谱写了抗击非典的青春之歌,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出色的青春答卷。”
(资料图)
历经甲肝、非典、禽流感、甲流、埃博拉、新冠等疫情大考,一路从战时医院走来,86岁的市西溪医院生动诠释了一切以人民健康为核心的新时代医者精神,筑牢公共卫生安全网底,护佑生命安康。
是什么力量让医院在每一次重大疫情前都能挺身而出?市西溪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黄劲松娓娓道来:“是‘刻在骨子里的红色基因’,是广大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带头冲锋陷阵,持续拼搏、无私奉献的医者无畏精神。”
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赶考路上,市西溪医院始终秉承习近平同志的回信精神,牢牢把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要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结合市卫生健康委“六个卫健”的要求,转型升级“大专科强综合”,做好亚运医疗保障,为百姓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健康杭州建设持续赋能。
医院二期规划效果图。
从战时医院到全能铁军 凝练独具杭州特色的诊疗方案
“2003年4月19日是个终生难忘的日子,我正在上海进修,半夜接到医院紧急电话,因杭州输入3例非典重症患者,要求我立即回杭参与救治工作。那时的我还是一个普通医生,从没经历过这样的突发事件,抱着赴死的决心进了‘战场’。”20年前,在非典隔离病房工作的三周,成为市西溪医院重症肝病科主任傅晓晴至今念念不忘的战“疫”经历。
傅晓晴主任医师带领团队开展人工肝治疗。
“我也是第一个报名,坚持在隔离病区连续工作了8个小时,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我们青年医务工作者也可以。”当年还在医务科工作的黄劲松身先士卒冲进隔离病房……
时任市六医院院长的高炎,也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那是4月19日的半夜,第一批患者被送入院区,医务人员紧急冲进病房。他们是最艰难的,因为那时还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情况,这需要勇气和毅力。”
“一是省委市委的高度重视,二是组织有序、专家有力、集体智慧,三是当时的回信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和动力。”时任市六医院业务副院长的娄国强回忆道。
如今,当年的15名团员青年们大多已成长为医疗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收到回信我们深受鼓舞,非典的救治经历让我们在历练中成长,越发深刻体会医者使命。”
20年来,这封诠释使命与担当的回信,让市西溪医院医护人员感念在心,成为医院的精神支柱和内生动力,凝聚起共同抗“疫”的强大合力。无论是甲流、禽流感还是新冠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他们都冲锋在前,独当一面。
“近年来面对各类新发突发传染病,我们医院无论在硬件上还是在救治能力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黄劲松说,2012年,医院整体搬迁至杭州城西留下地区后,建设了当时最新的负压病房和负压手术室,引进了ECMO(体外膜肺氧合)等先进的医疗设备,为抗击疫情奠定了基础保障,“非典时期我们还是以内科为主的专科医院,不少综合性疾病还需要兄弟医院支持,如今转型升级‘大专科强综合’,已成功救治了不少重症感染性疾病患者,能全面满足隔离点患者的所有医疗需求。”
面对三年新冠肺炎疫情大考,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市西溪医院定期组织全市专家会诊,坚持“一人一策”,注重中西医结合,采用个体化、全方位中医诊疗模式积极参与新冠救治,总结出一套独具杭州特色的西溪诊疗方案,成功实现救治患者“零死亡”,为全国疫情防控提供了杭州经验。
烈火淬炼红色基因,战“疫”彰显使命担当。从战时医院走来,市西溪医院历经86载春秋,始终践行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温暖誓言,着墨共富蓝图健康底色。2022年9月,医院二期工程项目建设启动,建成后全院床位数将达1100张,二期病房全部为正负压切换病房,快速实现“平疫”模式转换,持续提升重大疫情医疗救治水平,完善杭州市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防控体系。
博极医源,德艺双馨。经历转型、蜕变和考验的市西溪医院,怀揣对人民的赤诚和对生命的敬佑,当好专科特色鲜明、综合学科明显提升的全能铁军,推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服务宗旨在杭州乃至全国大地落地生根。
肝病学实现“三个最” 学科造峰拓宽城乡百姓健康共富路
“看肝病到杭州六院”,是杭州及周边地区百姓口口相传的共识。
在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传染病常年流行。1937年,20余名年轻人临危受命,14张病床救杭城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市西溪医院的前身杭州市立传染病医院应运而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医院单独设立肝病诊区,尤其是在1988年甲肝大流行期间,医务人员一呼百应争先上前线,为全市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2年,市六医院搬迁后更名为市西溪医院。迈入新时代,医院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成员单位,获批了浙江省肿瘤融合研究与智能医学重点实验室,肝病学(中西医结合)成为杭州市十大医学高峰学科之一,感染性疾病学成为杭州市医学重点学科。市西溪医院沿着肝病治疗领域上下求索,持续创新,吸引不少从安徽、江西、河南等地远道来杭的患者。据统计,市西溪医院每年的门诊患者中,大约55%来自全省乃至全国各地。
“医院坚持以学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不断加强高精尖技术突破,开创全程精准‘防、诊、治’协同发展,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弯道超车。2021年,医院加入浙江大学医学院大家庭,开启‘名校名院’合作新征程,引领医院学科整体进步。目前,医院肝病学科拥有百余名肝病专家,下设九大临床亚专科,开展人工肝技术近20年,挽救了大量重症肝病患者的生命。”黄劲松提到,在以肝病学(中西医结合)和感染性疾病学为引领的“大专科强综合”发展道路上,市西溪医院已实现“三个最”:全国收治肝病患者最多的医院之一,全省肝病专家最多的医院之一,全省肝病诊疗服务体系最全的医院之一。
历久弥新的红色往事,成为激发市西溪医院上下不忘初心、开创未来的澎湃动力。20年来,市西溪医院捧出的“成绩单”,是全院上下瞄准一流,不断接近目标、超越目标的决心和信心。
“我每周二上午的门诊雷打不动,我也经常教育我们的年轻医生,当患者进入医院,要主动与他们交流,不仅关心他们的疾病进展,更要关心他们的生活所需。”作为一名肝病专家,黄劲松语气自豪,在综合学科有力保障的基础上,中西医并重、个体化系统性诊治、有温度的服务,是医院在肝病诊疗方面的优势所在。
院长黄劲松带领团队赴联盟单位玉环市中医院开展专家义诊活动。
“近日,浙江省首家数字化糖尿病肝脏病共管中心(CDL)正式落户我院,我们将积极探索疾病管理的创新范式,实践糖尿病肝脏病共同管理理念,让社区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资源。”黄劲松说,今后市西溪医院将围绕两大重点学科,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医院将通过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平台组建科研攻关团队,为全院所有学科做好科研服务,努力为临床诊治和研究提供支撑,凝心聚力攀登医学新高峰。
浙江省首家数字化糖尿病肝病共管中心落户医院。
人民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为将自身的肝病特色传递、辐射至更多基层医院与百姓,市西溪医院2017年就牵头成立浙江杭州肝病感染专科联盟,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近6年,医院专家已奔赴台州玉环、舟山普陀、安徽黄山、绍兴上虞等20多个地区坐诊3000多次,义诊科普50多次,用先进的技术和服务拓宽城乡健康共富路,让基层百姓看病就在家门口。
引才育才蓄好“源头活水” 设置专职科研岗赋能高质量发展
人才质量和学科梯队建设,是引领公立医院发展的第一动力。建院86载,一代又一代年轻医者在前辈的带领下,以披荆斩棘的开拓之勇、悬壶济世的责任之心一路求索,逐渐成长为医院的领军力量。
“五四”期间,院领导与团员青年重温回信精神,开展面对面座谈活动。
市西溪医院肝病二科主任助理、主治中医师周毅骏是一名“90后”,也是“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杭州市最美医师”称号获得者。早在2020年疫情发生之初,他就主动递交请战书,作为第一梯队成员冲上没有硝烟的战场。
“作为一名党员,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我肩负起的是杭州人民的健康与安危。作为一名中医师,我希望发挥自己的学科专长,与中医专家们一起救治重症患者。”周毅骏常常利用休息时间,与团队成员一起统计分析患者的舌象、脉象变化,认真记录他们的病情转归,将中医药“防、治、康”的独特优势应用于临床救治。他还总结出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的临床经验,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
像周毅骏一样出色的青年医务工作者还有许多,他们前赴后继,怀揣救死扶伤的信仰,以青春活力与热血,为医院注入崭新活力。
“为了培养青年人才,我们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123’青年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办法》,完善医院年轻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和管理制度,选拔后备干部58名。”黄劲松提到,医院尤其重视和规范人才引进机制,结合医院实际,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相互衔接的引才格局。同时梳理医院学科发展现状,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建立“一人一档”制度,帮助协调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推动人才不断成长与进步。
人才立院,科教兴院,为市西溪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即便是在疫情期间,医院的科研工作仍没有停下脚步,近年来申报课题的数量达到最多,课题立项人员平均年龄最低。市西溪医院还与西湖大学等高校不断深化合作,设置专职科研岗,共同开展科研项目的申报、研发,成果产出。
市西溪医院肝病与感染性疾病实验室研究员汪义博士,在2020年12月底通过医院高层次人才引进,步入专职科研岗工作。“我的研究方向是感染性免疫,主要负责医院肝病(中西医结合)高峰学科和感染性疾病学重点学科的科研平台建设,目前已初步建成200平方米科研实验室,规划并完成医院二期近1000平方米中心实验室的设计;管理医院所有临床科室的科研助理,定期开展不同层次的科研培训,日常提供科研咨询服务等。”
作为医院专职科研岗的第一位成员,汪义与其他成员一起,在两年多的工作中,帮助医院各临床科室组建不同专业特色的科研团队,推进学科平台建设,持续提升医院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两年多来,科研岗已立项含国自然在内项目106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科研攻关结出累累硕果。
目前,市西溪医院专职科研岗共有5人,同时不断吸纳年轻人才进入实验室,展开基于临床问题的科学研究,跟随医院“科教兴院”的战略宗旨推动医院科研平台不断成熟,助力学科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