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王璇 廉明坤)8月25日晚,“点亮北方戏窝子”——丛台酒业·京津冀戏曲展演季继续带来名团名剧,中国评剧院经典剧目《秦香莲》在石家庄大剧院上演。
(资料图)
演出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廉明坤 摄
《秦香莲》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北宋年间,书生陈世美进京应试,得中状元,被招为驸马。其妻秦香莲携子进京寻夫,陈世美非但不认,反派家将韩琪追杀。韩琪得知实情后,放走秦香莲母子,仗义自刎。时值包拯陈州放粮归来,秦香莲拦轿喊冤,状告陈世美杀妻灭子,包拯不畏权势,秉公断案,怒铡陈世美。
据了解,京剧、评剧、豫剧、晋剧等多个剧种都曾将这个故事搬上舞台。中国评剧院的评剧《秦香莲》创排于1953年,由小白玉霜饰演秦香莲,魏荣元饰演包拯。两位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的精湛演绎,使得该剧成为评剧两大流派——“白派”与“魏派”共同的代表作品。
中国评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文华表演奖获得者王平饰演秦香莲。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廉明坤 摄
“白派”经典人物秦香莲:中国妇女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当晚演出中饰演秦香莲的是中国评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文华表演奖获得者王平。王平师承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白派”传承人刘萍先生,为“白派”表演艺术的第四代传人。
“秦香莲是一个独特而又具有典型性的中国传统妇女的形象,她温婉、隐忍、孝顺、善良、正义、坚定,所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在这个角色身上几乎都有体现。”多次饰演秦香莲的王平对这一角色深有体会,在表演中,努力把自己从大师和前辈们身上学到的“白派”艺术特色融入角色塑造中,通过把握人物情感递进的分寸,演出人物丰富的层次感。
据了解,“白派”是评剧表演艺术家白玉霜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的艺术流派。评剧“白派”表演艺术戏路宽广,青衣、花旦、老旦等行当的表演均独具特色。“白派”唱腔低回婉转,身段优美端庄,演唱风格典雅大气,表演风格质朴大方,唱、念、做、舞各具特色,唱腔中呈现出的“水音”独特优美,在评剧诸多流派中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中国评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孙路阳饰演包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廉明坤 摄
“魏派”首创评剧包公:有血有肉更有人情味儿
当晚演出中饰演包拯的是中国评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孙路阳。孙路阳主工花脸,是评剧“魏派”表演艺术传人。他向记者介绍,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魏荣元先生是评剧花脸行当的创始人。“在他之前,评剧没有花脸主演的戏,之前评剧的花脸都是用京剧的唱腔。”
据介绍,1953年,魏荣元先生将原来与女演员同调的唱法降低四度,创造了著名的“越调”,扩大了男声音域,将京剧花脸的鼻音和喉音同评剧的吐字发音结合起来,在《秦香莲》一剧中首次成功地创造了评剧包公的音乐唱腔,也塑造了一个独特的包公形象。
“可以说我们评剧的包公是更贴近生活当中,或者老百姓心目当中的那个包公。”孙路阳谈到对“包公”角色的理解时表示,包公不是神,而是个有血有肉的人,并且是个读书人。“在舞台上,包公首先要演出书卷气,跟李逵、张飞、曹操等花脸形象都不一样。其次,他很有人情味儿。”
说到包公的“人情味儿”,评剧《秦香莲》中的包公有这样一句台词:“劝驸马你还要再想再思,再思再想,难道你是个铁打的心肠?”“包公在评剧舞台上,他一直是以劝为主,他本来没想杀陈世美。最后是一环扣一环,到了矛盾的爆发点,包公才把陈世美铡了。”孙路阳说。
演出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廉明坤 摄
“相比其他剧种,评剧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方言口音的局限,唱词、念白通俗易懂,人物、故事接地气,深受观众喜爱。”年轻的评剧爱好者邱天说。在演出中,观众始终跟着演员的表演投入剧情,为秦香莲的不幸命运流泪,为她的勇敢抗争鼓掌,为包公的铁面无私叫好。
作为一出结构完整、具有较强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秀传统剧目,评剧《秦香莲》始终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久演不衰、永不过时。“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我们首先要把先辈留下的好的剧目、好的唱腔很好地传承下来,而且还要有创新、有发展,让我们评剧未来的路走得更宽,走得更远。”王平说。